春天里,“宅教研”—黄爱华老师《认识三角形》教学案例赏析

夏天

<h3>  2020庚子年的寒假,因突发的疫情变得格外漫长,“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是当下应对疫情的必然选择。3月16日下午在钉钉直播上,低数组的老师们如期进行线上教研,共同观看了名师课堂黄爱华老师执教的《认识三角形》的课堂实录。</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爱华</h3><h3> 全国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组编教育家成长丛书《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特聘专家;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大问题教学”倡导者与实践者。</h3> <h3>  黄老师这节课上由一张“工作纸”导入,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新课堂, 具体要求:</h3><h3>1.请你在空格里画一个三角形,如果要向同学介绍你画的这个三角形,你会说些什么呢</h3><h3>2.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新想法吗?</h3><h3>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三角形的特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h3> <h3>  接着黄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出一个三角形吗?又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带着思考动手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呢?正如黄老师所说:“问题让学习发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非常重要,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者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们积极讨论发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两边的长度差小于第三条边。</h3> <h3>  假如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不变,把他们重新拿出来,还能不能围成一个和它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是:三角形都具有稳定性。</h3> <h3>  </h3> <h3> 每次的互动,黄老师总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画一条线段再加一个点的方法画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点的位置不同,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出三角形高的教学和垂线段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h3> <h3>  欣赏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必将服务于生活。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几句话,在幽默、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结束这堂课,有趣、有思、有得。</h3> <h3> 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h3> <h3>  每位老师把听课记录及听课感受记录下来,多学习,多反思,应该就能做到黄老师所说的“做一位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的幸福教师。</h3>

三角形

老师

爱华

学生

线段

课堂

教学

问题

教研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