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上行

清风细雨

<h3>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打破了生活的节奏,天天呆在家遵规守纪的,已有一月之余没出过门,把人都快要憋疯了。看到外面风和日丽,春光一片,特想到一个安详平和、少人迹的地方去透透气,解解闷。</h3> <h3>说来也巧,今早我去集镇上买东西,碰到邻村的石谋刚,他问我有没有时间,能否陪他去野外爬爬山?我本就喜欢大自然,喜欢穿梭于山水之间的那种自由感,这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事,我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我是个性情中人,答应别人的事我绝不含糊,我赶紧通知爱人准备行囊,马上出发。</h3> <p class="ql-block">一、上山再访欠坝冲</p><p class="ql-block">去欠坝冲,本来要从竹帮头上去的,其弟开车却将我们送到了猴子洞,说是从此处上去路程较近些。猴子洞并非是猴子的居所,它是一个地名,是泸溪县的一个小山村,与我们当地的早湖村接壤,之前听人说起过,只是未曾踏足,这回有幸去见识也甚好。 溯溪而上,走过一段乱石幽溪,果然见一村落:稀稀疏疏有十几户,房屋都是老式木质结构,大概都是七八十年代所建。村前有小溪,有田园、有牛羊、有老人和小孩在晒太阳,好一幅安逸安然的乡野画面,亦有“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山谷里溪水潺潺,鸟语啾啾,我们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我们贪味着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画卷,尽情的在这摄影,欣赏。</p> <h3>走到山界上,我们不熟悉路况,也不知道走哪才是到欠坝冲的近道。山顶上植被浓密,到处是沟壑交错,我们像瞎猫捉老鼠一样在上山转悠了大半天,然始终都没找到欠坝冲的位置,耽搁了时间不说,还累的够呛。所幸的是我们在山中遇到了一个砍柴的村妇,在她的指引下,我们最终找到了欠坝冲水库。</h3> <h3>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来欠坝冲了,每次来我都感概万千的。我发觉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热土,不光是它的美丽,它蕴藏的故事更是深深的感染着我。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苦,修这水库,全凭人工人力,花费了极大的代价。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涵洞,每一段沟渠,每一条路径,都是一段传奇,都是一种精神,都凝结了一代人的艰辛与渴望。<br> 谋刚因为是初次到访,他对我说出了很多感触的话,他说看到这水库,想象起以前艰苦的岁月,就能感受父辈们的坚辛。他还说他喜欢这里的宁静与秀美,喜欢没有忧,没有愁,没有奸诈,没有争斗,没有套路的真诚生活。其实,对真善美的追求,又何只是他一人?在这个人情刻薄,钱是道理的社会里,我们都渴望过那种单纯、简单的生活,然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很多时侯,有些事情,不由心想,我们也是无法去避免的,这或许就是人生之困惑吧!</h3> <p class="ql-block">二、 山中做客黄什坪</p><p class="ql-block">  已是下午三点,考虑到有限的时间,我们不敢过多停留,只能带着不舍离开欠坝冲。早上来的急,没吃早饭,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我在这里没有熟人,我试探性的对谋刚说到:“这时侯如果能找个地方饱餐一顿就好了。” 谋刚好像特别有把握,他胸有成竹的回答道:“这不简单,黄什坪有我一个故交,他为人豪爽仗义,我们现在就投奔他去。”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受到了许些的安慰,精神上也振奋了不少。 大约走了二三公里就到了黄什坪村。还没进村,就感受到了人清气爽的田园气息——山环水绕的村庄里,老人赶牛、壮汉荷锄、村妇背柴、孩童追闹,时不时的还有鸡啼声和狗叫声,如此平和清雅之处,真乃世外桃源也。</p> <h3>谋刚所说的故交姓赵,大概六十大几的年纪,他果然豪爽开明。一番泡茶递烟之后,马上又为我们张罗起饭菜来。他说今年熏有二三百斤腊肉,年前又备了好几坛米酒,只要亲朋光临,小酒清茶随时都有。说话的当儿,他麻利的在火坑上割下了一大块腊肉,通过反复烧洗过后又大块大块的切起来。老赵能说会道,擅长交际,颇有些江湖上的习气。说实话我真心被他的盛情感动到了,我感觉我们普通百姓,虽不是什么老板有钱人,但心最真、义最重、情更切。我想,人性的真纯大多数是来源于普通百姓吧! (黄什坪村有个叫赵林合的村民,看样子大概和我是同年代的人,在我写的《秋访欠坝冲》游记里,他的留言,虔诚中肯,确切实在,令我感动,虽然与他素不相识,可我很想趁此次机会去拜访,然有村民说他不在家,我只好就此作罢,希望下次上山能够碰到)</h3> <p class="ql-block">解决了饥肠,又该到说再见了,老赵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我们,叫我们夜宿明日再走,可我们哪能再给他添上麻烦?更何况时侯还早,才五点过些。我们执着要走,老赵显得很无奈,便朝我们说到:今后若有空,记得来寒舍坐坐。”一句朴实的话,再次把我感动到了,虽然我与老赵并没什么交际,可他憨厚的个性以及他豁达为人的品质,着实让我感佩。在外面混了一二十年,碰到的尽是冷漠苍凉,很少听到像这样暖心的话,所以内心抱满着感激。</p> <h3>三、密林深处梨子溪<br>又出发了。谋刚主张从村囗的溪谷下山,说是从那里可以便捷的到达山下,可我坚持要走犁子溪,决定从牛背岩下山。我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是专门来爬山的,又何必只是走马观花呢?我认为多走些地方,一来可以消减心里的烦躁,二来可以开拓视野,增长一些见识,能够了解一些风土人情什么的,这样岂不是很好么?最终谋刚还是听我的,毕竟他也是一个很好打交道的开明人。山路上不见行人,就只有我们三个人在走,我感觉这里的世界都是属于我们的。好长一段路程没有人烟,没有手机信号,我们完全融入到了大自然里。幽幽深深的密林里静悄悄的,简直静的蹊跷,静的出奇;我们唯能感知到的,只有鸟虫悠悠的轻唱,这轻音乐般的美妙旋律,深深的浸入了我们的心脾,让人陶醉其中,让人留连忘返。<br></h3> <h3>  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犁子溪村。犁子溪依山傍水,是一个风景和名子一样美丽的地方。村口的犁树花开放了,散发出一阵阵幽香,让人迷醉的很。密林深处,这个古扑的村庄显得很是宁静祥和,风过处尽是清新秀美,尽是诗情画意。山道上碰上一村民,他挑着一担莱,行色匆匆的往家赶去。从老汉的身上,我看到了咱们农民百姓的影子:人情忠厚,勤劳朴实,孤独寂寞,既使受累受苦也亳无怨言。我本人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此是有着深刻体会的。唉唉唉,人生真的困惑——有家的地方挣不了钱,挣钱的地方却是他乡,为了生计、为了家庭、我们不得以离开家乡,东奔西忙,如此怡然自得的人间净土,却是难得去消受,实在是有些感伤啊!</h3> <h3><br>四、下山过道牛背岩<br>穿过梨子溪,走过一段溶田路,就到了牛背岩村。牛背岩坡长沟深,曲道连连,我们走了一圈又一圈,感觉还在原地打转。牛背岩是山的王国,是树的海洋。这里的松树、杉树,遍山遍野都是,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这里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延绵不断,雄伟而又壮观。我驻足打量了半天,也没看出哪座山是象征性的“牛背山”,我想找个住民咨询一下,怎奈路上难遇人,大概是夜暗了,村民们早收工回家了吧!</h3> <h3>夜幕很快将最后一丝光芒吞噬了,我们几个仍还在返程的路上。谋刚大概是被一路的劳顿累住了,他几次对我抱怨道:“喊你抄近道走,你非得走牛背岩这个远道。现在好了,又黑又冷,摸着探路,脚都走瘸了,如何是好哦?” 听他这么一说,我多少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是我要求他走这里的,我希望他能理解我善感的用意。 一整天翻山越岭,爬界过坡,马不停蹄的,体力消耗的确实不行。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情,不同的爱好,肯定会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然在我看来,虽累却快乐着。我认为,徒步旅行的含义应该是理解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应该尽情的去释放自己。再者,徒步深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其次还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如此受益匪浅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