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脑动脉造影的操作大多数都比较容易,但总有部分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如III型主动脉弓,牛型主动脉弓,主动脉弓拉长变宽,动脉发出处角度刁钻,动脉扭曲,局部斑块形成等,使在经股动脉造影时超选脑动脉变得非常困难和棘手。我们的介入前辈们,苦心钻研,发明了各种各样不同头端的造影导管。</p><p><br></p><p>为什么会发明这些导管?这些导管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样的血管条件下应该合理选择什么样的导管?在技术操作上有什么要点?其实也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p><p><br></p><p>那么随我一起,先来认识一下比较常用的Simmons导管(西蒙导管)的特点和应用吧。</p><p><br></p><p>一、Simmons导管的特点</p><p><br></p><p>Simmons导管是美国加州洛马林达大学(Loma Linda University)医学院放射科医生Charles R. Simmons于1973年首先在文献中报道的一种介入导管。</p><p><br></p><p>Charles R. Simmons文献中报道的导管形态(见下图)</p> <p>当时的Cordis公司将这种导管生产应用中,给这个系列导管取了一个很霸气的商标名字叫“Sidewinder”,就是“响尾蛇”的意思。这种导管也称为Sidewinder Simmons Catheter。</p><p>来感受一下“响尾蛇”与Simmons导管的头端形态比较,确实很形象!</p> <p>二、Simmons导管经左锁骨下动脉成袢</p><p>Simmons等首先将这种导管应用于复杂的主动脉弓上动脉造影,特别是用于老年人。应用这种导管需要使其头端在升主动脉内成袢。最开始采用的成袢是在左侧锁骨下动脉内超选完成的。</p><p>Simmons导管超选右侧颈总动脉的操作步骤(见下图):</p><p>①Simmons导管在超滑导丝的导引下,到达升主动脉弓近端;</p><p>②超滑导丝稍回撤,导管头端进入左侧锁骨下动脉;</p><p>③在导丝导引下,导管头端不要进入左侧椎动脉;</p><p>④导管前进,头端放置于左侧椎动脉开口远端,导丝回撤至主动脉弓水平,继续推送导管使其在升主动脉处形成一个开放的环;</p><p>⑤回撤导管,导管头端进入头臂干;</p><p>⑥继续回撤导管,头端进入右侧颈总动脉。</p> <p>在牛型主动脉弓时超选左侧颈总动脉的步骤(见下图):</p><p>①在升主动脉内成袢后,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导管;</p><p>②使导管头端朝向左侧颈总动脉开口;</p><p>③缓慢回撤导管使导管进入左侧颈总动脉。</p><p>要点:回撤时轻微反向旋转导管有利于导管的前进。</p> <p>三、Simmons导管在降主动脉旋转成袢</p><p>在临床实践中,Smith和Simmons对Simmons导管在锁骨下动脉内成袢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在降主动脉内旋转,到升主动脉内成袢的方法,认为比前一方法更快速有效。</p><p>Simmons管在降主动脉旋转成袢的技术要点(见下图):</p><p>①导管的膝部(knee)放置于主动脉弓的最头端,逆时针旋转导管;</p><p>②经快速旋转,导管开始在膝部形成剪刀样改变,在旋转的同时稍将导管杆向前推送常可辅助形成剪刀样改变;</p><p>③继续旋转导管,使导管头端在降主动脉内折叠;</p><p>④将导管向升主动脉内推送成袢。</p> <p>同时,作者还提出一个小技巧,将硬导丝的头端置于导管膝部弯曲的近端有助于旋转成袢(见下图)。</p> <p>四、其他成袢方法</p><p>其他的成袢方法也可以略作了解。</p><p>Smith和Simmons等提出了在主动脉瓣处返折的方法成袢(见下图)。</p> <p>Silberstein等于1992年比较了多种Simmons管的成袢方法。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以下方法。</p><p>头端返折导丝辅助成袢</p> <p>升主动脉内旋转成袢(带或不带导丝)</p> <p>五、Simmons导管的种类和选择</p><p>Simmons导管是一种开环的导管,导管总长度约100cm,有5F和6F管径可选。</p><p>Cordis公司的Simmons导管系列</p> <p>为适应不同的主动脉的宽度和拉长的长度,设计了不同规则的Simmons导管,主要分为Sim-1、Sim-2和Sim-3型。每个公司出品的导管的规则不一致,一般的头端长度分别为3.5、6.5和8cm(下图A的长度)。根据主动脉的宽度选择不同头端长度的Simmons导管。</p> <p>对于大多数亚洲人,Sim-2导管是足够的。(宣武的小册子这么说)</p><p>六、Simmons导管的不足和并发症</p><p>一般不建议以Simmons导管进行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超选,如果需要超选,可以用交换技术置入一根单弯造影导管。</p><p>Thijssen等在一例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狭窄的病人中,应用Simmons导管造影,回拉导管的时候导管头端弹跳直接进入了颈内动脉,使斑块脱落引起脑梗塞。</p><p>头端打结的情况少见。</p><p>Smith和Simmons等在12年内给8000-10000例病人应用未出现导管头端打结的情况。Silberstein等在5年内遇到了两例。一例连同动脉鞘一起撤除,一例是通过外科手术切开的方法取出。</p><p>结语:</p><p>Simmons导管的确是一种很优秀的脑血管造影导管。以前的工作中虽然接触过,但是理论方面的东西了解比较少。感谢介入前辈们所做的非常细致的工作,这些内容在一些老的文献中(主要是1960-1980年的文献),讲解得非常详细。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也希望对从事脑血管病的年轻医生有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