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行

舟艦

<p class="ql-block">  这个题目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小朋友”的提示,也是受张明敏一曲《垄上行》的“干扰”。谁知,竟然摆了乌龙。都是“long”,但是音同字不同,此垄非彼陇呀!那年8月,我们一群大小朋友造访绚丽甘肃。因为5家庭4单帮共计14人,所以命名为“陇上行14团”。虽然仅仅5天4夜,却有一大摞人生收获,值得一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越河西走廊和祁连山脉</p><p class="ql-block"> 当K591次列车驶出宝鸡车站西行的时候,一种激动就开始在心中涌动着。自宝鸡向西的旅行多了,但乘坐火车出行还仅仅才第二次,所以仍有一种新鲜感。火车过了天水,就慢慢进入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地处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因此,故名。这里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祁连山脉处于河西走廊的南侧,连绵大山的青色雄浑与河西走廊的沧桑甘烈融合在一起,让人领略了这儿的天,太苍茫,地,太辽阔……黄沙与戈壁无边无际,人在其中行走,渺小到几乎不值得一提。</p><p class="ql-block"> 在祁连山的凝视下,我们已很多次穿越过它。那大漠孤烟、边塞烽火、胡茄羌笛,丝路驼铃都历历在目。只有穿越过它们的人,才能领悟出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意境。下午5点多,火车到兰州,稍停几分钟,继续开行。过了乌鞘岭,便真正意义地进入了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依次过武威、张掖、金昌、酒泉,直至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还有天下雄关一一嘉峪关。可是它们如此桂冠的其中悬妙又有多少谁人知道?张掖一一曾是汉武帝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命之。古称甘州。这一个“甘”字就是价值连城。试想,千百年来,假如这个地方缺少甘露,没有甘泉,它哪来的水草丰美,怎么能赢得金张掖的桂冠?这里“一城山光半城塔,影影苇浮连片,古刹处处”。</p><p class="ql-block"><br></p> <p> 这寺就是“大佛寺”,佛法无边……</p> <p>  继续西行,就是武威了。武威古称凉州,也是西凉“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是汉武帝彰霍去病“武功军威”而得名。1969年出土的“铜奔马”因造型奇特、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又称“马踏飞燕”,只见那匹奔马四蹄踏起,腾云驾雾,昂首嘶鸣,气势恢宏。这就是今天武威的象征,这就是当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p><p><br></p> <p>  到过甘肃的人都尽知酒泉盛产墨玉,是玉泉酒的故乡。酒泉境内还有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还有鸣沙山、月牙泉,还有《“心灯”.李其琼先生纪念展》……这里处处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禅意。</p><p><br></p> <p>  河西走廊的最西地,近耸立着“天下雄关”一一嘉玉关。</p> <p>  其实,在我的旅行中拜谒过许多雄关险隘,诸如天下第一关一一山海关,八达岭长城居庸关,还有西京长安的古城墙……只是觉得这些不过是关隘和京师锁钥罢了,没有更多的感概。然而,我却唯独被这嘉玉关的气势所打动。是它横卧在大漠数千年,厚重连绵的祁连山脉见证着它对胡人铁骑的不屑一顾。</p><p> 这就是河西走廊,这就是张骞“齿空”的西域通道,这就是霍去病征讨匈奴的地方。那连连的军事胜利带来了累累的商业文明,丝绸之路开始了驼铃声声。于是,佛教沿着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原,玄奘走这条通道去天竺取经,马可.波罗又反过来跋涉这条通道来到中国……</p><p><br></p><p>陇上行,敦煌情</p><p> 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句都刻画了甘肃的大漠和沧桑之魂。“羌笛何须忘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城关迴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这些诗句或雄浑、或悲状、或传奇、或神秘,述说着大漠一个个令人鲜知的故事。</p><p><br></p> <p>  我们从关中一路向西,越走绿色越少,越走空气越发干燥,那一条条土黄色的沟壑,那一个个光秃的山包,那被燥风荡起的滚滚黄尘,“保护森林”的标语牌不无讽刺的在孤芳自赏。越往西走,心中的沧凉就更加强悍……原本是应了王唯的诗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吧。然而,到了阳关之外,到了敦煌,我们却体会到了故乡的情、朋友的酒。那年那月的敦煌,坦克X师营以上B籍军官共叙乡情,排队敬酒的一幕至今沥沥在目。更还有今年今月,我们14人赴陇上省亲,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谱写了一段陕甘青人民大团结大融合的佳话。为什么是陕甘青人民泥?毫无疑问,我们是陕西人,我们走的是居住在甘肃的青海亲戚。</p><p><br></p> <p>  我们14人,7男7女。男有主任老公、企业高管、公安教导员、大学员工和高级缝纫师,女有著名律师、驻华沙特首夫人和一干财会、太极拳、舞蹈、麻坛新秀老手,可谓人才济济。这14人就像红军长征的宣传队、播种机,一路宣传陕西,一路播撒陕甘青人民友谊的种子。</p><p><br></p> <p>  敦煌七里镇,因距敦煌市区七公里而得名。是青海油田甘肃基地,这里居住着十万油田的职工和家属。这里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绿化带底下都是滴灌,保证了花草树木的水份。街心环岛中央耸立着巨型油气雕塑,蓝色的气体,红色的火焰,象征着油田红火的前景。</p><p><br></p> <p>  工人文化宫和基地上层建筑2、3、4号办公楼在一起,彰显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油田职工上班在几百公里以外的青海,每次去青海连续工作三个月,然后回甘肃集中休假一个月,所以,有时这座小城尽显幽静。小城的早上,集市噪杂的声音中尽显全国各地的方言,让人觉得这里是五湖四海,让人体会到石油工人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这座小城有着一种浓浓的计划经济痕迹,象农贸市场的名字都是以“第一、第二”什么命名的,谈不上什么鲜明的特点。这里仅有的宾馆还处在国营状态,服务员都是油田的正式职工,他们工作氛围很悠然。七里镇的大交通是几条线路的公交巴士,线路不多、车辆不多、乘客不多,发车间隔较长,我们住的酒店门前的站牌下常常是零等车的乘客。然而,在七里镇范围内任何人乘车都是免费的,哪怕你不是油田的人。这样的情形,不禁令人怀念……</p><p> 七里镇人热情,男人们爱喝酒,以酒为媒,以酒会友。什么“青春不朽,喝杯小酒”,什么“人在江湖走一走,吃饭约酒耍朋友”就是写照。</p><p><br></p> <p>  那个稳健干练的公安处长、那个热情豪爽的工程师、那个漂亮优雅的女教师,当然还有80后的青年一代……那火红的大枣、那蜜糖般的哈蜜瓜、那晶莹剔透的串串葡萄、那淳厚香绵的甘泉美酒、那柔韧筋道“达记驴肉黄面”、那异香扑鼻的白条肉、那口感咸香的茶(遗憾的是忘了它的名字)、那大胡子烤肉……无论是在小城的酒店,还是在215国道旁的私人别墅,还是在农贸市场大排挡,美食如山堆,美酒滾滚流。喝到尽兴之处,我们疯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引起夜市食客们的共鸣。我们为石油人献歌,石油人回报我们掌声。这一天,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当然一醉方休了。</p><p> 说起甘肃干旱,还要说:“风雨贵人行”。我们到了七里镇,半年无雨的它竟然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这雨,滋润了大地,也滋润了我们的心田。</p><p><br></p><p>有感“绚丽甘肃”</p><p> “绚丽甘肃”一一是甘肃旅游招牌式经典口号,一路走来,我们深感甘肃是绚丽多彩的。</p><p><br></p> <p>  初见它时,它给人更多是大漠沧凉,戈壁沙滩、风沙胡杨,窟的古老,泉似月牙。其实,当你进入它的深处,才知它的细腻与精致。那黄河名珠、那丹霞地貌、那沙漠绿洲,都不可多得、不可复制……</p><p> 有感绚丽甘肃,更觉得甘肃旅游专列搞得极富特色。“敦煌号”、“白银号”、“方特号”……品牌旅游专列时尚大气、清洁卫生、航空服务、安全正点,一车一品。</p><p><br></p> <p>  我们乘坐的Y668次“敦煌号”列车软卧,车上尽显鲜明的敦煌文化元素。《大梦敦煌》、《丝路花语》的音乐令乘客如痴如醉,使你如同置身人类敦煌,千年莫高,令人情不自禁的点赞。想起秦地旅游列车,似乎也应效仿,命名个“圣地号”、“长安号”、“华山号”、“秦岭号”、“三国号”什么的,以把陕西的红色游、生态游和历史游串联起来。</p><p> 次日清晨,下了“敦煌号”列车,步出兰州车站,我们立刻奔向“兰州拉面”。为了这碗面,我们14人从陕西出发就开始梦想。为了这碗面,我们14人分两批足足走了公交6站地,一路打听,才找到兰州一家小有名气的“君乐牛肉面”。</p><p><br></p> <p>  吃完“君乐”,直到2020年的战“疫”中,才从一个微友信息中得到惊天消息,大唐来使曾中意的“君乐”牛肉面已经改名为“金强”牛肉面了!(36小时之后,那位好微友又更正了这条信息,真是认真负责的好同学!)那时的我们,刚刚吃完“君乐”的三个铁杆吃货还意犹未尽,又要去寻觅兰州最具盛名的中华老字号“马子禄牛肉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干吃货终于在黄河边的张掖路上如愿以偿了。</p><p><br></p> <p>  兰州人爱吃牛肉面,把兰州拉面称为牛肉面,年轻人将其称为“牛大”或“牛大碗”。每天清晨,整整一座城都为牛肉面而动。师傅们凌晨二、三点就动了起来,肉煮熟、汤煮沸、面揉好,只等食客蜂拥而至。兰州人吃面爱端着大碗蹲在饭馆门口吃,当地人自虐说:是过去穷,吃不起牛肉面,好不容易吃一次,为显摆,就蹲在饭馆门口吃,目的是让街坊四邻都看得见。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色清气香,萝卜片洁白如玉,辣椒油鲜红漂浮,香菜蒜苗新鲜翠绿,面条柔软透黄。据说,江湖上流传兰州牛肉面的N种吃法。即,老兰州吃法:店门口一蹲,吃完鼻涕一擤;屌丝吃法:辣子多些面多些,蒜苗子多些肉多些;女汉子吃法:加份肉加个蛋,下个二细来瓣蒜;重口味吃法:辣子八下,醋六秒。意思就是端上面来,先捧起大腹醋壶咕咚咚地倒下许多;醉汉吃法:汤多些,辣子少些面少些;外地人吃法:给我下个兰州拉面……但是,无论怎样吃兰州牛肉面,都要大口吸溜,大口喝汤,才能吃出牛肉面的酸辣清香,才能吃的食客发梢出汗,才能长舒一口气,才能昂脖挺肚的站立起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