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双黄连

六月牛

<p>双黄连是一个中药制剂,有颗粒剂、口服液、糖浆、注射液等,看其说明书,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种药材组成。其实“双黄连”谈不上是传统中药方,任何古籍都没有这样的搭配记载,而且味数太少,也不符合君臣佐使的中医配伍理论,当然,其在申报新药时,肯定对3种药材进行了能通过评审的方解。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也没有服用过双黄连,但以我学习过的药用植物学的知识来理解,估计是想以金银花、连翘的解表利咽,加黄芩的清肺火止咳,共奏清热解毒之功。</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药材连翘、金银花、黄芩(自上而下)</b></p> <p><br></p><p>按照最新版的《中国药典》,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i>Lonicera japonica</i>)的花,药材“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i>Scutellaria baicalensis</i>)的根,药材“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i>Forsythia suspensa</i>)的果实,虽说都属于真双子叶植物,但是三者亲缘关系比较远。在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黄芩、连翘已列,前者为主治病的下品药,后者为主养性的中品药,而金银花则以“忍冬藤”之名首收于《名医别录》(这本书是对《神农本草经》的补充,故而体系一致),列主养神的上品药。</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15px;">金银花</b></p> <p><br></p><p>三种植物中,忍冬、连翘亦可观赏亦可药用,当江南的春天还是青白世界时(初出嫩叶是为绿,早春开花的草类植物花多为白色),先给大地抹上一层亮色的,就是连翘属先花后叶的四瓣类黄花,比如连翘,比如金钟花(<i>F. viridissima</i>)。那真是密不透风、铺天盖地的黄,是不让绿叶分去一点姿颜的霸道的黄。金钟花和连翘非常像,唯有折断茎方能斟酌,前者有层层髓片,后者中空,故而将金钟花的果实充作药材连翘的,比比皆是。</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上:连翘(六月牛摄);下:金钟花</b></p> <p><br></p><p>“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有意思的是,连翘居然和板蓝根一样,是个阴错阳差的药材。根据古代诸多本草所描述的形态及功效,很多专家考证认为,从《神农本草经》开始起,正宗的“连翘”应该是藤黄科金丝桃属的一些植物,如贯叶连翘(<i>Hypericum perforatum</i>)、小连翘(<i>H. erectum </i>)、黄海棠(<i>H. ascyron</i>)之类,而且所用的是带花果的全草,张仲景《伤寒论》中“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之连轺(连翘)就是黄海棠;至唐代,应用部位开始改为果实;到了宋代,木犀科的连翘开始混进来使用,此后这样的情形至少到明清还一直存在。功效也由金丝桃属那些植物的清泄湿热以治疗痈疸肿毒为主,渐渐变成要么将木犀科连翘以讹传讹,要么以木犀科连翘的体外或药理实验结果为依据。</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上:贯叶连翘;下:黄海棠</b></p> <p><br></p><p>金银花在初夏时节开,左旋藤、深绿叶、密毛梗、红冠基,初开时双花蕊瓣俱色白,一二日一花黄,二三日两花俱黄。“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金银花的香是让人无法躲避的,即便是在远远的藤架上,或者在高高的山墙内,那是种不会令人窒息的香,像清风间隙中的额外赏赐。去年,植物园满园弥漫香气的三月,曾写过同属植物郁香忍冬(<i>L. fragrantissima</i>),自然也提到了忍冬,赞美它的“碧叶经冬不改装,柔枝负气过南墙,痴情不解夸颜色,淡泊生涯只自香。”张恨水曾叹到:金银花的名字虽有几分俗气,可是当你认识了解金银花之后,您一定会觉得它的“花意甚雅”,这一雅一俗,如此矛盾,却又那么和谐。</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郁香忍冬(六月牛摄)</b></p> <p><br></p><p>其实,汉代末期的《名医别录》收载金银花是以“忍冬藤”为名的,直到宋人根据苏轼所撰《苏学士方》和沈括所撰《良方》合编而成的《苏沈内翰良方》,才出现“金银花”之名,称:“初开白色,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名金银花。”宋代及以前以藤叶入药,至明代增加了同效应用的花。诧异的是,主治寒热身肿的药材金银花也有一言难尽的故事,《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基源植物为忍冬;1977年版,基源增加了菰腺忍冬(<i>L. hypoglauca</i>)、水忍冬(《中国植物志》中文版为华南忍冬,又叫山银花,<i>L. confusa</i>)和现在已归并入水忍冬的毛花柱忍冬;2000年版,忍冬藤和金银花分列成两种药材;2005年版开始,从“金银花”中分出“山银花”为另一种药材,“金银花”回归成只有一个基源忍冬,而“山银花”的基源则是原来“金银花”基源的菰腺忍冬、水忍冬,再增加了灰毡毛忍冬(<i>L. macranthoides</i>)。从此,三个同基源甚至同物种的药材,并列一典,功能主治均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如此这般,甚至还引起过官司,其中超越了科学范畴的原因,让人难以理解。</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山银花(水忍冬)</b></p> <p><br></p><p>七八月间,内蒙和东三省广袤的大草原上,野生黄芩紫色、紫红至蓝色的花盛开了,总状的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再聚成一个个鲜艳的圆锥。花香不香?我不知道,可是涌来飞往的蜜蜂知道,它们都快乐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在乎人们并不知晓黄芩还是一种蜜源植物。为了促进药用部位根的生长,栽培黄芩的花芽常常会被摘掉,所以是看不到紫浪翻红的。曾有古诗句:“黄芩枝头噪鸟多,葳蕤未守笑侬倾。”黄芩虽是高可达120厘米的大草本,不过,鸟儿站得住吗?蓬间雀之类?</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黄芩</b></p> <p><br></p><p>从《神农本经经》开始直至现代,黄芩的原植物倒是亘古未变,有趣的是它的别名,一名“腐肠”,因为“圆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一名“黄文”,因为根皮黄,又号“黄金条”,《范子计然》云:黄芩“色黄者,善”,色效如一。至于“内虚”、“空肠”两个别名,则是随了“腐肠”而已。奇怪的是还有一别名叫“妒妇”,有人说是因为中空而黄黑的根,犹如极度生妒忌的怨妇,这真有些牵强了。黄芩味苦、性寒,苦寒入肺经,故而被认为其可治肺热症候,也因了苦寒,副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顺便一提,连翘根亦是有小毒的。</p> <p><br></p><p>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有时候一加一真的不等于二。如今名遏云天的“双黄连”,打开了,真还需细细看、慢慢研究。早春料峭,这个早春更是萧瑟寒冷,让人忧心。篱枝千垂黄连翘,野蔓竞发金银花,自然界的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律,病毒也是。</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注: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全部引自网络或见原水印。</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 100, 250);">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草木悠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