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的四个远镜头:日本侵华战争是日俄战争、甲午战争、明万历朝鲜战争的继续》

刘阳

<p> 在拍片子的时候,利用远镜头能够让我们看到更深、更远的画面;在看历史的时候,也一样。我们要利用远镜头,要从历史长河来看一件历史事件和现象。</p><p> 我们今天来看一看,400年以来和中国相关的几场战争。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战争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事件和结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后世”,当然是直到现在,21世纪的2020年。</p> <p>  第一个镜头 : </p><p> 我们先看看,发生在1928年的济南惨案。我们提出几个问题是:在国民党北伐一路凯歌的时候,在列强纷纷修改或放弃与中国的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或放弃在中国的部分特权乃至全部特权的时候,为何日本军以成为例外?为何针对北伐军和济南市民发起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日本在华的军事力量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在中国的领土上驻扎日军的 ?</p><p> </p><p>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 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p><p><br></p><p> 当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南后,日军遂于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此案中中国民众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同时,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p> <p>第一个镜头局部特写:</p><p> 4月25日,日军第六师团在青岛登陆,26日,第十一旅团开抵济南商埠。</p><p>5月3日,日军向国民党北伐军驻地发起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面对日本的一再挑衅,北伐军奋起反击,日军久攻不下,但就在此时间,在日记里连写三个耻辱的蒋介石一纸“忍辱负重、绕道北伐”的命令,北伐军不败而退,数千人不战而被俘,间接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导致了济南惨案的发生。</p><p><br></p><p> 面对国民政府的退让,日军越发嚣张,面对前去交涉的蔡公时等人,日本枉顾国际道义,将蔡的耳朵和鼻子割去,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般摧残,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日军杀害</p><p></p><p> 不仅如此,日军还对济南平民举起了屠刀。济南城内,日军肆意杀人抢掠,奸淫妇女,以刺杀平民取乐。为了消灭罪证,日军把中国军民的尸体用麻袋包裹后,运至青岛投入海中,或者浇汽油焚烧。来不及撤出的数百名伤员也全部被日军屠杀。</p><p></p><p> 日军以搜捕国民革命军为由,凡平头、短发、灰衣、南方口音、扎皮带、有名片、穿皮鞋者的都是捕杀对象。未来得及撤离的伤员被杀害,护士被奸杀。</p><p> </p><p> 之所以要详细叙述这个事实,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日军生性的残暴。在日俄战争及海甲午战争日军的暴行面前,目前仍然有人为日军的罪行开脱。认为在战争中,清军虐待了日军战俘,所以造成了日军加倍疯狂的报复,是符合国际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济南惨案充分证据证明了这种说法的荒谬。</p> <p>第二个镜头,我们向远处推一点儿:</p><p> 1904年至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日俄战争爆发的第四天,1904年2月12日,清廷发布上谕:“现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在中国的领土上,列强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引起的厮杀,作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和中央政府,满清政府居然宣布局外中立,简直是最大的讽刺。</p><p><br></p><p> 但清政府却又不得不如此。经过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廷先后与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仅赔付给列强的白银就高达6.3亿两。再加上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的清廷政府,既无可用之兵,又无可用之银,国库空空如洗,革命党四处爆起义,国内民不聊生,内焦外困的清廷,已无任何实力应对列强的侵略。</p><p><br></p><p> 因此清廷不得不屈辱的对这场在中国领土上发生的战争宣布“局外中立”。实际上此时由于日本的“亚洲主义”以及同属黄种人,清廷士大夫阶层对日本的好感度远强于俄国,很多人意图“联日拒俄”,但此时,接任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主张局外中立,他深知清廷绝非沙俄对手,他表示:“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立危,且恐牵动全球,日俄果决裂,我当首局外”。</p><p><br></p><p> 客观而言,袁世凯的分析是正确的,切中要害。因为此时清廷可用之兵,只有袁世凯所练的北洋新军,兵不过数万人,面对日俄的百万大军,不过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撼动。实际上,虽然袁世凯倡导局外中立,但实际上,清政府和袁世凯背地里实行的是“联日拒俄”的行径。</p><p><br></p><p> 然而,所谓的局外中立,终究是荒唐之极,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上进行,所谓中立的先天条件本不存在。清廷无力保护自己的国土与人民,却只能如鸵鸟一般宣布局外中立,日俄战争使全国人民再一次看清了清政府的嘴脸,清政府的灭亡已进入倒计时。</p><p><br></p><p> 看清了日俄战争发生的前因后果就应该清楚:日本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为夺取俄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战的。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最后崛起的强国,在列强已经瓜分完了世界的情况下,日本最容易得手的,就是临近的朝鲜和中国。此时夺取沙俄在中国的权益是必由之路。</p><p><br></p><p><br></p> <p>第二个镜头的局部特写:</p><p>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p><p><br></p><p> 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p><p><br></p><p> 日、俄都强拉中国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p><p><br></p><p> 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p><p><br></p><p> 在中国和朝鲜国土上进行的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p><p><br></p><p> 仅就中国东三省部分地区而言,自旅顺迤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p><p><br></p><p> 盖州、海城各属被扰者有300村,计遭难者8400家,约共男女5万多名。</p><p><br></p><p> 辽阳战场难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万余人,烽燧所至,村舍为墟,小民转徙流离哭号于路者,以数十万计。</p><p><br></p><p> 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p><p><br></p><p>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罗斯资助和策动沙皇政府的反对派发动革命,把俄罗斯腹地闹的天翻地覆。</p><p><br></p><p> 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p><p><br></p><p>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欣然出面斡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俄罗斯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p><p><br></p><p> 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罗斯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p><p><br></p><p> 俄罗斯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罗斯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p><p><br></p><p></p><p>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罗斯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日本的代价是战死(当场阵亡和负伤死)五万多人,加上病死和其他一些死亡为八万八千人。而中国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却一无所得,甚至丧权辱国。</p> <p>第三个镜头,我们推得再远一点儿:</p><p>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p><p><br></p><p>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p><p><br></p><p>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p><p><br></p><p>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p><p><br></p><p>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p> <p>第三个镜头局部字幕:</p><p> 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p><p><br></p><p> 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2万多。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p> <p>第三个镜头的局部特写:</p><p> 日军进入旅顺以后便“紧紧追赶逃难的人群,凶狠地用步枪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 像恶魔一样刺杀和乱砍那些倒下的人。”</p><p><br></p><p> “……不管男女老幼, 见人就杀, 看到小孩子就摔死。人们都跑回家挤在一起, 日本兵踢开门就杀, 一片惨叫声, 把人都捅死在地上, 全杀光后再到另一家去杀。人倒一地, 鲜血横流。”(日本人自己绘制的《我军进入旅顺市街图》)</p><p><br></p><p> 日军个个都如同杀人狂一样,见到中国人就杀,一个人都不放过。(日本人浅井忠绘制的《战后旅顺之惨状》)</p><p><br></p><p> 日本随军记者龟井兹明的记载里这样写道:“二团八连的人员, 总计230 人中, 斩杀`敌兵' 15 人以上者18 名, 斩杀30人以上者两名, 同时在三团的宿营地也斩杀700 余人, 由此可知其杀戮之多。”</p><p><br></p><p> 日军很快便占领了整个旅顺,杀死他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中国人,几乎每条街上都堆满了惨遭杀害的中国百姓的尸体,可以说整个旅顺大小道路上尸体都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日清战争从军写真贴》上刊登的旅顺大屠杀时抓捕的中国百姓》)</p><p><br></p><p> “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被血水渗透了, 遍地皆是可怕的肢体残缺的尸体, 有些较窄的胡同完全被尸体堵塞了。”(《日清战争从军写真贴》上刊登的旅顺大屠杀时抓捕的中国百姓》)</p><p><br></p><p> “天后宫道路两侧民屋连列, 户内户外尽是尸体, 路上也是尸体横陈, 非踏越尸体实难通过。东街、中街、西街三条街道, 也都堆满了尸体。”(从旅顺逃出的中国百姓)</p><p><br></p><p> 日军将中国百姓捆绑后穿成一串,然后进行肆意杀害。(1894年11月24,日军在旅顺北郊屠杀后掩埋尸体的情况)</p><p><br></p><p> “一路上成堆的尸体和杀戮的景象不断出现。在某个地方, 我看到大约10 名或12 名日军和许多被他们反缚在一起的不幸的人们。日军对他们发射一排排子弹, 并按照通常的那种可怕的方式, 着手肢解他们的尸体。不管是男人、妇女或儿童, 没有一个能够幸免。”</p><p><br></p><p> “日本兵把抓到的许多人用绳子背手绑着, 十几个人连成一串, 拉到水泡子边上, 用刀砍。”(日本报纸上日军占领旅顺后的屠杀画像)</p><p><br></p><p> “日军把大批难民驱入水中, 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开枪射击, 并用刺刀把那些力图挣扎逃出湖面的难民赶回湖水中去。湖面上漂浮着死尸, 湖水被血染红了。”(日本报纸上日军占领旅顺后的屠杀画像)</p><p><br></p><p> “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 当她拼命挣扎向前的时候, 向日军举着那个小孩子, 似乎是向他们哀求。她到达湖边时, 一个鬼子用刺刀把她捅穿, 她倒下后, 鬼子又刺了一刀,将这个约两周岁的孩子刺穿了, 并把小尸体高举起来。”(日本报纸上日军占领旅顺后的屠杀画像)</p><p><br></p><p><br></p> <p>第四个镜头,推得更远一些:</p><p>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指明朝万历年间明朝和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p><p><br></p><p>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战争。</p><p><br></p><p>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集结辽东军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宋应昌、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p><p><br></p><p>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p><p><br></p><p> 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亚洲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而朝鲜从亡国到复国,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国力受到损耗。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亚洲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亚洲三百年的和平局面。</p> <p> 这几次战争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杂乱?但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日本对中国及其邻国朝鲜的侵略。1945年8月15日二战中的日本宜布战败。可以说,二战时日本侵略思想、侵略目标和侵略政策,源于1592年至1598年的万历朝鲜战争。日本政府在350多年前制定的侵略目标,在350年后实现了。当然,也得到了的可耻的失败。</p> <p>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群军在旅顺的大屠杀,已经表现出了与300多年前丰臣秀吉时代一样的残暴。清廷失败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攫取了巨大的权益。《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日本尝到了甜头。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作为后崛起的强国,在1904年至1905年在中国东北领土上发动了日俄战争。</p> <p>  但即使这样一个再明了不过的史实,也居然有人为日俄战争的日本唱赞歌,认为日本人为了保卫中国的领土牺牲了十几万人口,将东北从沙俄的手中夺了回来,日军驻兵东北、获得在东北的各项权益也是应该的。如果没有日本的介入,东北就被沙俄占领了。如果把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做为一个单独的事件去考察,有些人确实是会确实会陷入迷雾之中。不把历史的镜头拉远,看看1894~1895年甲午战争以及300年前明万历20年发生的朝鲜战争,得出的所有的结论就会是错误的、笑可笑的、南辕北辙的,甚至是反动的。</p> <p>  日本不会为了保卫清国的领土而牺牲自己士兵的生命,它只是为了要夺取俄国在东国东北的利益而已。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实!任何对日俄战争中的日本大唱赞歌表达的感谢的人,不是无知愚昧,就是别有用心。</p> <p>  回到400多年前朝鲜半岛上,在1592年至15 98年的7年战争之后,丰臣秀吉的军队,几乎一无所获。他们掠走了很多朝鲜奴隶,抓走了有着先进技术的朝鲜陶工,日本的陶瓷工业因此而繁荣。他们带走了大量铜活字,为日本印刷业短时间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册珍贵的图书被日本掠回,日本人因此掌握了书中的知识。从这一段历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日本在生产力上是非常落后的,所以日本人把这场战争也称为“瓷器之战”、“活字之战”。经过此次战争,朝鲜损失的人口高达200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在入侵时期,日本人采取了焦土政策。甚至在战争结束250年后,曾经的国家中心——景福宫仍然是残垣断壁。日本人的的焦土政策延续到了300年之后的甲午战争以及1931年至1945年的侵华战争。</p> <p>  现在的日本京都有一个“耳冢”,那里埋着丰臣秀吉部队割下的1万只朝鲜人的鼻子。1996年朴三中访问京都。他在返回首尔前宣布:“这些鼻子是作为丰臣秀吉的战利品被割下来的,他们已经在京都呆了400年,现在我们有责任看到他们返回朝鲜半岛,以减轻遗憾埋在那里的126000人的痛苦。”</p><p> 最后,日本政府没有给予迁移耳冢所必须的许可。直到今天,它仍然留在京都,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和祭奠丰臣秀吉的丰国神社的西侧。丰臣秀吉死后,直到现在都被日本人尊为神。</p> <p>  1592年4月,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派大军从九州出发,侵略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他的目的是先侵略朝鲜,然后会师北京,占领中国。南至越南、柬埔寨、泰国和缅甸;出海到爪哇、高山国、琉球和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向西直达印度,如有可能要扩张到名为“葡萄牙”的遥远异帮。在他的规划中,宁波将会成为日本新帝国的首都。</p><p> 1942年日本达到了战时的顶峰,他所征服的范围,和1592年丰臣秀吉打算征服的领土几乎完全一致;他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和1592年丰臣秀吉想达到的目标,几乎完全一致。</p> <p> 万历20年,也就是始于1592年的朝鲜战争,深刻改变了东亚的政治局势和版图。这种影响是长远的。至今的中日韩关系,基本上奠定于那个时代。以350年或400年的远镜头来看历史,毫无疑问,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甲午战争及万历朝鲜战争,是有着清晰的脉络的,是沿着历史的发展延续的。这种脉络,会在历史的惯性下继续延续!</p><p><br></p> <p>  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有一些民族和国家,有着坚韧不拔的持续的精神,目标固定,政策能够延续几百年;还有一些民族和国家,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毅力,目光短浅。这就造成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好与坏、强与弱、盛与衰。</p><p> 日本这个民族或国家,是有毅力和耐性的。与这样的民族和国家为邻,我们只能比他更有毅力、更有耐心、更为强大!</p> <p> 过去的事儿,不会就过去了,它的影响还在;历史也不会如云烟一般散去,它的惯性还在。民族和国家要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上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清楚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p><p>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一世者,不可谋一时。诚哉斯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