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宁江区建设小学 黄瑞</h3><h3> 感谢孙主任为我们带来精心准备的第三讲,相对于前两讲:四个定位和两个细化,第三节的内容:明确三个核心更加具体,具体到将要形成具体方案的一个框架。<br></h3> <h3> 三个核心分别是:核心目标、核心问题和核心活动。</h3> <h3> 这个鱼骨图,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三个核心之间的关系:鱼头是核心目标,鱼骨是起着支撑作用的核心问题,多个鱼刺就是核心活动,丰富了整节课。</h3><h3> 核心目标可以转化成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为核心活动做支撑。</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以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运用孙主任所讲授的内容,谈一谈我对三个核心的理解。</span></h3> <h3>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小数并不陌生。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达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h3> <h3>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小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h3> <h3> 正如孙主任所讲: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经常会描绘不清、定位不准和分解不当的问题。</h3><h3> 解决的对策:</h3><h3>1.在描述上:简明扼要,具体可测。</h3><h3>2.在定位上:前后对应,切实可行。</h3> <h3> 根据教参中的单元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h3><h3>1.<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结合情境思考,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 通过几何直观,能够会认、读、写一位小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核心问题</h3><h3>为了达成核心目标,设计以下问题:</h3><h3>1.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h3><h3>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可以试着读一读,写一写么?</h3><h3>3.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分数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想一想,身高1米3分米,只用米做单位怎样表示?</h3><h3>4.在小组讨论中,是否与他人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h3><h3>5.你觉得“小数”这个数怎么样?</h3><h3>6.你学得怎么样?</h3><h3><font color="#191919">如果学生回答与设问指向不一致,采用追问的方式</font></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为了落实核心目标,解决核心问题,设计了以下核心活动:</h3><h3>1.教师呈现质量和体温这两个方面的情景图片,学生观察并列举生活中所见过的这样的数,其他同学倾听,有不同想法可以提出来。</h3><h3>2.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解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的问题。</h3><h3>3.引导学生运用正迁移,先独立完成“做一做”的习题,再通过同伴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分享成果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h3><h3>4.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历史,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在数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扩展学生认识。</h3> <h3> 以上是我对“三个核心”的浅薄理解,不足之处望孙主任和各位老师多加指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