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且品且珍惜

青苹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什么样的碧螺春才叫正宗洞庭碧螺春茶</b></h5> <h5><b>序:</b></h5><h5><b>大家看武侠剧都听说一句话“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其实武功最高的境界,就是快,是时间!”</b></h5><h5><b>其实商场上也是一样的,讲究的是一个“早”字,越早越能吸引人的眼球,越早越能占得市场的先机。</b></h5><h5><b>尝鲜,尝鲜,尝鲜使得一些食物不断的被提前出品。原本清明时的青团子,元宵节后就能吃到(没有了春分时靑草香),原本中秋的月饼在端午过后就开始出炉了;一些水果、时令美食也是早早就成熟了推向市场。</b></h5> <h3><b><font color="#39b54a">现在市场上的春茶品种数不胜数,叫碧螺春的茶叶也是铺天盖地,能称得上洞庭碧螺春的茶叶却越来越少,能用正宗两字来的标榜的洞庭碧螺春真的是臻品了。且喝且珍惜!</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现状随波流,好茶不等人,10年以后“正宗”打折,难觅此香。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莫待无花空折枝。就在三月,请为自己泡一杯正宗洞庭碧螺春,让我们且喝且珍惜!</font></b></h3> 环境.洞庭碧螺春讲究的茶果间作 <h3><b><font color="#39b54a">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枇杷、梨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越。</font></b><br></h3><h3><b><font color="#39b54a">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一些果树的经济价值越来越低,本地的果农们甚至开始放弃了一些低价值的果树向梅树(青梅),桔树(桔子),银杏树(白果)等等的种植,开始改植一些受市场欢迎的水果树,如枇杷、樱桃,杨梅或者茶树。导致茶树的种植密度增加,果花(树)品种减少。特别是少了桔花香熏陶的茶树,就像没放十三香的小龙虾。请珍惜当下的洞庭碧螺春吧,且喝且珍惜!</font></b></h3> 茶种.小叶种总是来的稍晚些 <h3><b><font color="#39b54a">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确早期的春茶市场都是外地碧螺春在唱主角。即使在三月上旬本地开采的碧螺春也是外地引进的树种,充其量也是个新苏州户口,与土生土长的本地小叶种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什么乌牛early啊、龙井four-three啊,川茶two啊、迎霜啊、福鼎白茶等等茶树种就是来满足大家尝鲜的心态。</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使再晚些出场还是会被茶友重点关注的。特别是本地的一些老茶友总会耐心的等到三月中下旬才开始咨询当地茶农,寻问是否是老茶树采摘的。何为老茶树,即洞庭山群体小叶种茶树种,如:柳叶条、酱板头、柴茶、竹小茶等等。由于品种多被称为群体小叶种,又称洞庭种。发芽较晚,一般发芽的温度在15度左右,大约在每年的3月20号左右开始拨芽头,至清明前称为明前洞庭碧螺春。且喝且珍惜吧!</font></b></h3> 劳动力.工匠越来越少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正宗的洞庭碧螺春茶制作是一款从头到尾都需要纯手工制作的茶叶,从而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确保她的品质。3~4小时山间的弯腰采摘,再3小时左右的正坐挑拣择茶,然后差不多50分钟的高温炒制,不是一般年轻人能够坚持的下来的。</b></h3><h3><font color="#39b54a"><b>现在家庭采茶的主力军都是自家50岁以上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再加上一二个请来的采茶老阿姨。挑拣择茶的也是她们。炒茶的必须是爸爸或者年轻一点爷爷了。特别是整个手工炒茶过程,这个制作工艺,真的是从小练就的,现在当地40岁左右的中年人(都读书后外出就业-原因之一)已经很少能传承这份技艺了,所以再过10年,就很难再喝到地地道道的正宗洞庭碧螺春了,且喝且珍惜吧!</b></font></h3> 工艺.碧螺春的炒制工艺就是经验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炒茶老手的口诀就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b></h3><h3><font color="#39b54a"><b>但真正能掌握这28字秘诀的又有几人。200°C的杀青,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一刻钟的揉捻在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再来一刻钟的搓团显毫还是在50~60°C锅温中进行,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然后低温摊平翻转烘干,整个 过程双手不离茶(锅)。真心累的慌,请且喝且珍惜吧!</b></font></h3> 讲究.喝正宗洞庭碧螺春绝不将就 <h3><font color="#39b54a"><b>何为正宗,又何为讲究。其实从一开始就说了很多,原材料要讲究,使用正宗群体小叶种,炒茶师傅要讲究,需要经验好的老师傅来炒制,工艺也要讲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但我要说的是其它方面的讲究。</b></font></h3> 采摘时间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采摘时间-早(温度):每天清晨5点左右开始采摘;尽量在10点左右回家,避免篮中茶叶堆积后升温发酵。</b></h3><h3><font color="#39b54a"><b>存放工具-篮子:采茶使用的篮子必须为竹制小娄,不能使用塑料篮子和打包带编织篮,以免鲜茶吸入塑料味。</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净身要求-无异味:鲜茶易串味,所以对采茶人要求特别高,采茶时除了身上不能喷香水,涂抹风油精、花露水等,如果贴有麝香膏药的也是不能采摘的。另外携带的干粮,特别是油浓香腻的饼干,大饼油条也是不能放在篮中的。</b></font></h3> 挑拣讲究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择茶的重点:一是干净,二是保湿,三是降温防氧化。干净,就是一一过手按标准摘抄多余杂叶,去除残叶。保湿的要点的采摘回来后不能放在露天或风口较大的地方,以免茶叶干瘪。最重要的就是降温,采摘后必须把茶叶从竹篮中倒出平铺在较大的竹编中,最快时间择茶,减少采摘时茶叶柄部发红,影响碧螺春外观。</b></h3> 炒制讲究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个讲究就体现在炒茶师傅的经(火)验/(侯)上了。正宗的古法炒茶都是全程裸手炒制的,什么白手套啊,小神铲啊就是不正宗的。手套会影响炒茶师傅对茶叶实时状态的判断。,那个万能的小神铲不但做不到细腻的揉拆,还会破坏茶叶的外形。</b></h3><h3><font color="#39b54a"><b> 还有炒茶的环境,那必须干净,空敞的屋子。无异味,无尘土,无飞虫。</b></font></h3><h3><b><font color="#39b54a"> 什么火,用什么柴火,怎么烧那是最最讲究的,这也是一锅好茶的灵魂。煤气大锅—NG,串味的不要不要;杨柳松枝---NG,火旺不易控制,容易炒焦,夹杂一丝丝焦味;最理想当然是老桩桔树,枣木了。每年深秋就茶农开始晒制的一堆堆桔树枣树柴火就是为了相遇那正宗的洞庭碧螺春。</font></b></h3> 包装讲究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刚出锅的茶叶就需要用陈年的黄皮纸(也叫牛皮纸)来盛放,待降温后在包装。包装那也是讲究的,锡纸袋,陶瓷罐的真空包装能较长时间的防止茶叶氧化。</b></h3><h3><font color="#39b54a"><b> 提醒一下旧报纸是不能用了包裹茶叶的,那个油墨污染,你懂得。短时间饮用铁皮罐也足够了,只是不能直接放入罐中,只是有个保险袋。</b></font></h3> 泡茶讲究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里就分享一下个人的心得:洁净的透明玻璃杯,泉水(本地山泉)那是最好,滤水开后倒杯中凉至70度左右,再放茶。我个人第一开茶是没舍得倒掉,喝至一半再加入开水(50°+100°/2=75°)。直至三开甚至四五开,再重新泡过一杯。如果土豪,建议第一开为洗茶,三开换新,哈哈!</b></h3> <h3><font color="#39b54a"><b>讲究喝茶的茶友们,那就来吧!我们且喝且珍惜!</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不是每一种绿茶都叫碧螺春----可能是龙井!?</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不是每一种碧螺春都能叫洞庭碧螺春-----四川碧螺春?!</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不是每一杯洞庭碧螺春就是正宗的-----工业自动化来了,机器茶!!!</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生态绿色正宗的洞庭碧螺春,且喝且珍惜吧!</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