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万元

<p class="ql-block">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计量单位。</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上学读书的年代恰逢文化大革命十年。</p><p class="ql-block">初、高中虽然幸运地遇见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正规师范学校毕业,深耕农村教育事业的储飚、雷振华先生,给我的语文阅读、写作引领指教良多。但生逢贫瘠的年代,没有书籍的富裕,没有知识的丰腴,更缺少唐诗宋词的滋润。课本中多篇的鲁迅先生文章,教会我嫉恶如仇、针砭时弊、言辞犀利,行文辛辣。一个学期三、两篇的古文,零零碎碎地接触不多的远古的文化碎片。</p><p class="ql-block">源远流长、雄奇飘逸、字字珠玑、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九年学校学习生涯中,背诵不上10首。</p><p class="ql-block">大学学的是军事理工科。</p><p class="ql-block">在山城重庆后工校园的那几年,虽然说也读过一些诗文,但也仅仅是跟随青春的追逐:戴望舒、徐志摩、舒婷、汪国真……</p> <p>初恋遇见她,一起读了不少的古诗词。</p><p>我来到北方那年晚秋的一天,同事介绍我们相识。</p><p>清纯、漂亮、文艺,是对她的第一印象。</p><p>追随、相伴,是三年岁月的记忆。</p><p>认识的时候,她还在读书,是带薪脱产的那种。</p><p>课程之中,《古代汉语》一课她学得有些吃力。一周一、两次的见面,女孩的包包里,总带本学校图书馆里的古诗词选读。</p><p>许多的时候,她看着书,我也看她的书。</p><p>相见的日子一长,唐宋八大家将我们引领进入了另一个天地。</p><p>她有把小提琴,挂在她床头上方的墙上。认识她快小半年了,一直没见她拉过。</p><p>第二年仲春一个燕飞草长的日子,有天傍晚,我想听她拉琴。</p><p>我们来到她家大院院墙外的铁轨边。晚霞初上,远去的多轨铁道在灰蒙蒙中伸向远方。她连拉了几个曲子,这是我平生中,第一次有个女孩为我拉琴。感动之余,我和着她的琴声,朗诵了舒婷的《致橡树》――</p><p> 我如果爱你——</p><p>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p><p>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p><p> 我如果爱你——</p><p>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p><p>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p><p> 也不止像泉源,</p><p>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p><p> 也不止像险峰,</p><p> 增加你的高度,</p><p> 衬托你的威仪。</p><p> 甚至日光,</p><p> 甚至春雨。 </p><p> ……</p><p><br></p> <p class="ql-block">不同年代的恋爱,有着不同年代的烙印。</p><p class="ql-block">我们那个时代,谈恋爱除了压马路,沿着旧黄河的柳岸散步,看夕阳,看云卷云舒,看风清月白,再就是双双捧本书,坐在旧黄河岸边老堤上,一边读段文字,一边看古城人赤着上身在河里游泳、抓鱼。</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没有咖啡,没有KTV,也没有灯影婆娑的餐厅。最为浪漫的、值得日久回忆的文化享受,就是在中山堂或工人文化宫看场电影。偶尔找关系,买两张歌舞演出的门票,欣赏一场劲歌曼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探讨古诗词,似乎是我们更多的兴趣与话题。</p><p class="ql-block">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白居易、苏东坡……那些大家耳孰能详的诗词语句,自然烂熟于心。</p><p class="ql-block">相较于我喜爱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豪情万丈、大气磅礴外,她更偏爱于李清照、李煜的情感悠忧、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对于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本来寂寂无名的诗人,以一首诗奠定一世诗名、名垂千史者,有那么一段时间,她特别有兴趣。每个星期天相聚时,她总能说上几句新的人新的诗。</p><p class="ql-block">毕竟我在军营,她在学堂。她的诗情氛围更浓。</p><p class="ql-block">你浓吾浓。</p><p class="ql-block">我们探讨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p><p class="ql-block">我们对张继的《枫桥夜泊》百诵不厌,但对张继其人知之甚少。</p><p class="ql-block">对张若虚与张九龄,我将他俩的诗相混淆。她为了说服我,一个人去彭城路旁的图书馆找来《全唐诗》作佐证。</p><p class="ql-block">诗僧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站立诗坛,我是从她口中知晓的。</p><p class="ql-block">对于崔护,我真的不知此人。</p><p class="ql-block">《全唐诗》仅存他的诗共六首。《题都城南庄》是她在那年冬天初雪之后围着炉边烤鞋时的闲谈。</p><p class="ql-block">她讲述了这首诗背后的一段绝美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落第书生崔护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第二年清明时节,崔护又来长安南郊,但是,没有遇到那个少女,人面桃花,物是人非。</p><p class="ql-block">于是,崔护写下:</p><p class="ql-block"> 去年今日此门中,</p><p class="ql-block"> 人面桃花相印红。</p><p class="ql-block"> 人面不知何处去, </p><p class="ql-block"> 桃花依旧笑春风。</p><p class="ql-block">人间最完美的邂逅,却也是最遗憾的相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年晚秋。当我们不得不分手的时候,她送给我一本《廊桥遗梦》,扉页上她抄写了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漫漫,恋爱的季节,婚姻的岁月,演绎过几多故事,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爱情人人有,凄美的故事并非人人可期。</p><p class="ql-block">一切过往,皆为序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