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风水宝地

三伢子

<p>  永州就是一个典型的山水洲城。山、水、洲、文是这幅美丽画卷的元素,也是永州发展交响曲的音符。永州城市核心冷水滩河东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是“玉带缠腰”的典范。 “玉带缠腰”为风水学中的术语,指河流或道路呈圆形、半圆形或弧形围着建筑。风水学也称之为“腰带水”或“顺弓水”。古代高级官员的腰带与楼宇的风水原理相同,“玉带缠腰”将人或楼宇缠绕,能够使“被缠绕者”非贵则富、事业成功、财运亨通。</p><p> “玉带缠腰”这一大吉风水在古代人居风水中运用甚广,象征着大吉风水的至高标准,从周朝至明朝,古人更是把“玉带缠腰”这一至高至吉的风水标准运用于朝野上下,其中象征着官员们官衔高低的腰带,更是体现了古人对“玉带缠腰”风水理念的借鉴和运用,在古代文武官员的朝服革带(也就是腰带),也因品秩高低的不同而分为: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银钑(sà)花,六品、七品银,八品、九品乌角。</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9z3759?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怎样成功建设经营小型休闲农庄</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9z3759?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怎样成功建设经营小型休闲农庄</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7zpmgn?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点景技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妙用</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akms1n?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特色小镇一定要先是产业小镇</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9vjhge?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如何将濂溪故里打造成举世有名的“太极”小镇</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fi686vt?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南宁龙门水都</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s8kv26?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uu0zq7?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芒头寨,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江南水乡</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8822jb8?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田园养老:有花有鸟,还有你</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78ig6x5?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下一个风口:食疗养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qyejuer?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髙雅农家乐,情(钱)景无限(编转)</a></p> <p> 江南春(常驻)</p><p><br></p><p> 江南的春是柳,江南的雨是酒,醉了多少西楼,绿了多少柳。三月的江南雨巷,缱绻着丁香般的忧郁,氤氲一抹淡淡的哀愁。</p><p><br></p><p> 伫立在细雨黄昏的窗前,守候在那段潮湿的心事里,静静地听着木屐敲打着青石板的声音,由远而近地传来,又随着薄薄的雨雾渐渐远去,消散在幽巷的尽头。</p><p><br></p><p> 还你一个烟雨江南,让曾经醉入心扉的梦,伴着丁香幽静的芳香、拂过铺满惆怅的雨巷,携一缕寂寥的春愁、飘向细雨迷离的远方。</p><p><br></p><p> 江南的春雨向来多情,将压抑了整个寒冬的思念揉碎,斜织成一张甜蜜又恼人的网,忘情地编织着柔情噬骨的万千世界,把绵绵深情笼罩在山峦、竹林、青砖黛瓦的周遭,将(盈心的)爱(恋)满洒在万物萌生的江南大地。</p><p><br></p><p> 春蚕深知破茧成蝶是另一种痛,趁还未被春雨灌醉,咬破了用孤寂编织的茧,迫不及待地扇动着斑斓的双翅,在碧水流淌的河岸边;在吐满丝丝新绿的垂柳中,在烟笼雾起的花海里,尽情地起舞。为你广舒彩袖,留芬芳于袖底,在亭台边;小桥旁;清幽处;倾尽舞步,舞尽岁月娉婷,舞尽流年芳菲。</p><p><br></p><p> 江南的春天毫不矜持,昨夜一缕春风轻送,已是一堤杨柳醉春烟,十里梨花千堆雪,桃花卖力地将粉红的花朵开的撩人心菲。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野花,不自量力地参予桃李的争妍斗艳。满山遍野一丛丛,一簇簇红白相间,万紫千红迎风嫣然。 </p><p><br></p><p> 摘一抹暖阳藏于心,在心空装点一束缤纷,待来年春回大地,与归燕在草长莺飞的三月悄然相逢。折一支新柳为笔,以耕烟为笺,写一阙春词,陪你时光煮雨。在花间低眉,在林间弯腰,渴望走进最深的烟尘里,去看那一树树花开,听那一瓣瓣花落。</p><p><br></p><p> 三月的江南乍暖还寒,雨季的江南很少有亮堂的月夜。今夜窗外月色如水,静谧安详。皎洁的清辉洒在嫩绿的枝叶上,一片绿意朦胧。春虫似乎按捺不住寂寞,彼此起伏的虫鸣声,扰乱了恬静的夜色。远处如镜的湖水静静地躺着一轮明月,上苍竟然是那么的无情,连月儿也被抛进水中。天地间一汪春水两处月影,已分不清那里是天上宫阙,那里是红尘人间。</p><p><br></p><p> 在历史长河的烟雨浩渺中,江南仿如一叶扁舟,悠悠地从唐诗宋词里划来,载满江南的桃红柳绿、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还有峰烟涌动的金戈铁马。唐诗微醺了江南烟雨,宋词沉醉了江南柳色。</p><p><br></p><p> 是谁把江南的春,变成游子的伤。是谁把思念藏在月亮上,又是谁把离愁剪成了柳丝长。我曾谙的江南,是雨巷惹了相思,还是相思忧伤了雨巷。</p><p><br></p><p> 多少次 梦回江南,江南有我儿时的青石巷。多少次梦回故乡,故乡有我梦呓的黛瓦房。还有我少年的乌篷船,船头的阿娇是否仍在月色中眺望。</p><p><br></p><p> 我那青葱岁月的江南,与蝶舞蜂吟的诗语田园一梦相牵。流年悠然,淘尽小桥流水的清欢,看朝夕落霞成烟。</p><p><br></p><p> 一树花开,一窗朝阳,与柳色轻蕠的江南粲然相暖,与纤纤春雨柔情相待。 岁月漫漫,流年宛转,有雨巷诉不完的惆怅,有丁香开不完的忧伤,江南的春日细雨成诗,雨巷成词。</p><p><br></p><p> 江南好、劝君莫要去江南!江南有雨巷,江南有纸伞和春雨酿造断魂的汤。莫要去江南!江南有湾湾的石桥,桥下还有湾湾的船,船儿载满了阿娇无尽的企盼与思念,还有春燕的呢喃。</p><p><br></p><p> 江南的春啊,绿了我千万条思念的柳,江南的雨啊,醉了我一生的酒。</p><p><br></p><p><br></p><p><br></p><p> 转自 《桑树诗文》/2019/4/25</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去来兮辞·并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晋:陶渊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p><p><br></p> <p> 中国的古典园林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功能:</p><p><br></p><p>  (1)空间有限,景色无边</p><p><br></p><p>  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美景,使得山水、花木、建筑融为一体,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很好地副合在一起。</p><p><br></p><p>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p><p><br></p><p>  中国的古典园林通过叠山凿池、添石建亭、移花接木,营造出与周围环境截然不同的一片天地来,创造出一种逼真的山水效果,用视觉形象来表达出园主深奥的思想寄托。</p><p><br></p><p>  (3)山环水抱,水石交融</p><p> 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笋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晶。山水诗和山水画对我国园林影响较大,园林中要求再现山水的自然美,便成为我国园林的一大特色。</p><p><br></p><p>  中国园林巧妙地运用山来分隔园林的空间,来构成不同特色的风景点,使园林的景色和气氛为之一新。</p><p><br></p><p>  如果我们称山是“园林的骨架”,那么水无疑是“园林的血液”。山水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得益彰的。水赋予了园林自然的活力,使园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p><p> </p><p>  (4)巧于因借,引人入胜</p><p><br></p><p>  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巧妙地组织安排景观因素,充分发挥园林这种立体的空间艺术。中国的古典园林,常常根据园林造景的需要,有选择地将本空间外的景色组织起来,使得借来的景色与本空间的气氛巧妙相符,使园内外互相呼应,汇成一片优美的景色。</p><p><br></p><p>  苏州是世界著名的“园林城市”,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已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是具有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它宅园合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苏州古典园林具备良好完美的居住条件,可览、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工美为一体,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反映了中国江南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科学技术风格和艺术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自然构思完美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和美宁静,有“咫尺山林”意境的设计杰作,是全人粪的优秀文化遗产,凝聚和再现了江南山水之美。</p><p><br></p><p>  总之,文化旅游项目,常以其独特而神奇的文化底韵深深打动旅游者,成为高品位的旅游项目。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项目必将在旅游业中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园博园内山环水抱,九水同泽,丰富多变的地貌给特色景观的打造提供了便利条件。</p><p><br></p><p> 深柳疏芦之意境,堤岛洲滩之真如。一湖碧水旁,玲珑屿、芳草洲、郭公堤、兰芷汀、叠香瀑等特色地物景观如画卷般徐徐展开。</p><p><br></p><p> 清雅秀丽玲珑屿</p><p><br></p><p> 玲珑屿位于主湖面丽影湖与丽韵湖、丽翠湖之间,春和景明,清雅秀丽,波澜不惊。</p><p><br></p><p> 据介绍,“玲珑”取义于物体精致小巧,又有清越之音的含义,和岛上种植的片片竹林相呼应。</p><p><br></p><p> 唐代诗人贾岛《就峰公宿》一诗中有云:“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尔时无了梦,兹宵方未穷。”</p><p><br></p><p> 玲珑屿上,水波轻抚堤岸,浮光跃金,令人心旷神怡。</p><p><br></p><p> 委婉秀气芳草洲</p><p><br></p><p> 走过吴韵桥便来到了芳草洲,芳草洲上布置有盆景园、兰花别院,带有浓浓的江南园林委婉秀气。</p><p><br></p><p> 兰花别院采用了江南庭院式的建筑风格。从廊桥上欣赏那一泓碧水,也是人间的一种享受。</p><p><br></p><p> 盆景园建筑风格为新中式,在重要的景观节点及建筑上设置片墙、景窗等,框出一幅如画卷般美景。</p><p><br></p><p> 山光水色与人亲。芳草洲内庭院深深,绿树成荫。移步来到亲水平台前,使你眼睛豁然一亮。那碧波荡漾的宽阔湖面,别有一番韵味,给人留下的是久久回味的心醉。</p><p><br></p><p> 典雅精致郭公堤</p><p><br></p><p> 郭公堤是园区中一条湖中长堤,位于主湖面丽影湖北部,全长308米。</p><p><br></p><p> 该堤为纪念邢台人郭守敬而建,并呼应园区北部的郭守敬大道。</p><p><br></p><p> 郭公堤整体典雅精致,沿岸的湖山盛景如画卷般依次展开。</p><p><br></p><p> 郁郁青青兰芷汀</p><p><br></p><p> 兰芷汀位于园区中部、太行生态文明馆西南侧。其名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之意。</p><p><br></p><p> 兰芷汀主要分为南北二区。北区为水体净化区,共设置一级、二级、三级处理池的三层净化池,通过旱溪沟通相连,构成区域景观中心。水体经过处理池和旱溪后达到净化目的,最终得到景观用水储存起来。</p><p><br></p><p> 南区为水生植物、净水植物陈展区,围绕水塘展示沉水、挺水、浮水植物。场地内设有景观亭廊,为游人提供休憩、观景、感受水处理净化过程的场所。</p><p><br></p><p> 水声潺潺叠香瀑</p><p><br></p><p> 叠香瀑位于东梅岭之上、留香阁前,周边景观主要营造了适宜梅花的生境。</p><p><br></p><p> 留香瀑从上自下顺势跌落,高差变化丰富,水声潺潺、形式多变,最终越过主干道与山水居水系相沟通。</p><p><br></p><p> 在留香阁登山步道东侧,有一条与主路若即若离、穿插于留香瀑中、隐于梅岭间的山涧小径,近距离赏梅、观瀑。</p><p><br></p><p>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依山傍水,放眼处,便是胜景。</p> <p>  特色小镇应嵌入文化旅游以萌发“古韵”</p><p><br></p><p>  1.可持续性</p><p><br></p><p>  旅游主体的文化追求无止境,市场广阔。例如从旅游空间来看,旅游者首先在家乡旅游,后来发展到在本省、本国范围内旅游,进而把旅游空间扩展到外国、外洲,现在人类已经把自己的旅游空间拓展到了太空。空间不断扩大,异地、异质文化丰富多彩。从旅游类型来看,文化观光内容不断丰富,专项文化旅游日益涌现,享受生活的休闲度假蓬勃发展。</p><p><br></p><p>  文化旅游有利于文化景观保护。发展文化旅游,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例如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式”保护缺少资金,也不利于保护,合理开发性保护,既有利于积累保护资金,也有利于延长文物寿命:以民居为例,没有人居住的房屋因为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病菌,危害房屋,又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最容易坍塌,正因为适度发展旅游,有利于保护文化景观,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在保护和不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现状的情况下,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辟为游览参观场所。</p><p><br></p><p>  人类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的对象主要是人文景观或场景、氛围,文化景观大都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或人类思想精华的凝集,以坚固的实物、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形式存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景观,也会不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自己的创造,变成更加丰润的文化景观传承后人,满足一代又一代的需要。</p><p><br></p><p>  2.知识密集型</p><p><br></p><p>  文化旅游产品蕴涵着大量的知识信息,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旅游产品。文化旅游能为旅游者提供大量丰富的科普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接受艺术熏陶,提高文化修养,使游人从中得到某些感晤与升华。如到徽州民居中旅游,许多楹联很能教育人,或者崇尚孔孟之道,或者注重教化,或者抒情言志,或者劝人积德行善,或者教人治国济世,认真品读,大有茅塞顿开之感。</p> <p> 风水学认为,大自然中对人类最有益的“生气”忌风喜水,这种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要留住它就要选择“藏风聚气”的地方。在自然山水的各种形态当中,山环水抱之地就是“藏风聚气”的理想格局。古代中国,大至京都王城,中至州县邑府、小至乡村聚落,基本上都是按照山环水抱的格局选址兴建的。先民总结出“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河右为吉,河左为凶”等择址经验。“山环”,即环形山,指三面群山环绕,特别是西北面,一定要有山,南面则要敞开,朝向水草动植物丰茂的地方。山环水抱的地方被认为最能藏风聚气,最有利于人类生息繁衍,进而把藏风聚气作为择址的最高标准。</p><p> 风水理论认为大地山河间存在蓬勃兴旺的“气”即“生气”,可使草木生长茂盛,万物欣欣向荣。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叫做“乘生气”。认为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阳宅十书》:“不居草木不生地!”《青乌子葬经》说:“草木郁茂,吉气相随!”郭璞《葬经》说:“郁郁青青,贵若千乘,富如万金!”《黄帝宅经》说:“地沃,苗茂盛;宅吉,人兴隆!”《葬经翼》云:“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雾,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方钟而未休。”</p><p><br></p><p> 山环水抱多风水宝地</p> <p>   “依坡而居”是对整体村落形象的概括,依山傍水,梯次而建,构成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格局,这不仅满足了民间风水学里的“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的说法;水的引入,可以调节小气候,以形成“气”, 而重山环绕,则可以避风,使“气”留下来,同时建筑以群山为背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以水为前景,取得开阔的视野;建筑因山而气派,因水而生动,呈现出一段段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这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p> <p> 风水中好风水的第一大原则就是要“山环水抱”。从环境的角度讲,环抱着房屋的山,能挡住风的入侵,环绕房屋的水,则能带来温润的气体;从心理上讲,山在周围能让人有安全感,水在前方则能让人视线开阔,心情爽朗。在风水学中,房屋的后面主管人丁,前面主管财禄。如果后有靠山环抱,就能人丁兴旺,前有流水环绕则能旺财。所以是否有“山环水抱”,是风水中相当重要的原则,即使当地没有山水,也要人为地制造。</p><p> 根据砂位于穴的不同位置,对砂有不同的称呼:立在穴位来龙左右两边的,是侍砂;从来龙方拥抱而来的,是卫砂;在穴位左右两边的,是护砂;在穴前绕抱低伏的,是迎山;在穴前耸立的,是朝山。砂与穴的关系就好比是君臣关系,砂要对穴簇拥相从、朝迎揖逊、一呼百应,如此才能显出穴的尊贵。如穴周围砂少,就像没有护卫的君王,缺乏气势。所以风水上讲究砂的排列要层层叠叠、前后有序,层次越多越好。</p><p> 风水中认为,砂有不同的形状,它们能影响穴位的吉凶。砂中肥大、圆硕、端正的是富局,秀丽、尖耸的是贵局,歪斜、臃肿的是贱局,那些破碎的、直强的、狭逼的、低陷的、斜乱的、粗大的、瘦弱的、短缩的、昂头的、背面的、断腰的都是砂中的祸害,最为不吉。总的来说,就是美观的山,能给人带来好运,而怪石嶙峋、草木凋敝、山体崩损的山,都为凶山。</p><p> 《水龙经》说:“龙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绕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意思是说,风水学中称为龙的山,到平原不见了,则应以水为准,好气场表现在弯弯曲曲的地方。</p> <p> 阆中古城</p><p><br></p><p> 回望这些年走过的古城,阆中自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因为它是一座典型的“山环水抱”之风水城。</p><p><br></p><p>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风水,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选址时,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考虑风水因素。所谓风水是民间俗称,其实,就是指生态环境,古人认为风水的最高境界是与自然相和谐,这与我们当今的科学生态观不谋而合。</p><p><br></p><p> 阆中古城坐落在川北嘉陵江西岸,战国时为巴国别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的地形地貌独具特色,古城的山、水、城融为一体,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天造地设的天然屏障,风景优美,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p><p><br></p><p> 从高大巍峨的“状元坊”下,我步入古城,望着象征阆中大门的“状元坊”牌坊,不禁遥想当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的及第状元,踌躇满志地穿过牌坊,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人杰地灵,应是任何一座风水城的必然。</p><p><br></p><p> 华光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现存为清同治六年重建,过街楼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挺拔壮丽,精致典雅,唐风清韵,特色独具,有“阆苑第一楼”之誉。</p><p><br></p><p> 阆中古城的重要历史遗迹还有中天楼、贡院、道台衙门、学署、张飞庙、清真寺、文庙、净圣庵、天主堂、火神楼、柳树井等。这些历史遗迹是阆中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精华,亦是阆中古城多元文化的“点晴之笔”。</p><p><br></p><p> 徜徉在阆中古城,纵横交错的古街,“丁”字形、“井”字形的石板道,意趣盎然;幽深朴素的院落,透着缕缕古韵;明清风格的老房,窗格门楣精工细雕;沿街店铺热销当地传统特产:张飞肉、蒸白馍、阆中醋,各家盛醋的设施都别具一格地精巧。登上古城南门,俯视街巷院落,黛色的屋瓦层层叠叠,屋檐下是巷陌人家的生活百态,人们在房前院后喝茶谈天下棋、劳作忙碌,和气融融。</p><p><br></p><p> 要想看到古城最完整的风水全景,最佳观赏处就在嘉陵江对岸的锦屏山上。“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涉江亲到锦屏山,却望城廓如丹青。”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对锦屏山如是赞美 。</p><p><br></p><p> 锦屏山与古城隔江相望,山势独特险峻,山峰连列如屏,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故称锦屏。锦屏山汇儒、释、道于一山,杜甫、李商隐、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都来过锦屏山,抒发诗情画意。如今,锦屏山上还保存有杜工部祠堂、,张宪祠、观星楼与落下闳像、吕祖阁、碑林等景观。登上最高处观景长廊,极目远眺,视野开阔。千俯瞰嘉陵江如一条碧绿的缎带,环绕着千年古城,城中黛瓦毗邻,房舍鳞次栉比连成一片,飘逸的飞檐画角在绿树掩映中依稀可见,四围青山连绵,整个阆中城廓与嘉陵山水尽收眼底,美轮美奂。</p><p><br></p><p> 游览阆中古城,好似观览到一幅绝佳的风水画,又仿佛参观了一座独特的民俗建筑博物馆,闻着岁月留在阆中的气息,走进一段美好而久远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