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 晋善晋美

小娃

<p>&nbsp; “表里山河”是一个山西专属的成语,最早见诸《史记》,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地貌特征量身定做,意为外有河、内有山,或称两山夹一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表里山河”是山西人对家乡引以为傲的雅称。</p><p><br></p><p>现山西的省界几乎都是依大山大河划定的。晋西是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奔流而下,一泻千里;晋东有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做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省内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和长治几个盆地,似一串珍珠被太行、吕梁两大山系裹挟着纵贯南北。</p><p><br></p><p>“1000年文化看北京,3000年文化看陕西,5000年文化看山西”,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p><p><br></p><p>走进山西,破解三晋大地文明密码。</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壶口瀑布</b></h1><p><br></p><p>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已有6.5万年历史,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p><p><br></p><p>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岳恒山</b></h1><p><br></p><p>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以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p><p><br></p><p>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nbsp;</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云岗石窟</b></h1><p><br></p><p>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p><p><br></p><p>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p><p><br></p><p>1961年、2001年列入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名录。</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悬空寺</b></h1><p><br></p><p>位于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p><p><br></p><p>悬空寺原名"玄空阁","玄"取自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源于外来的佛教的教理,后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峭壁上,改名为"悬空寺"。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p><p><br></p><p>悬空寺是中国众多寺庙中最奇妙的建筑。它没有建在平地上,而是建在两边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上,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因其如临深渊的险峻,成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五台山</b></h1><p><br></p><p>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居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p><p><br></p><p>五台山是太行山系北端的一系列山峰群,周五百余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晋祠</b></h1><p><br></p><p>位于太原市晋祠镇,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p>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殿四周围廊,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造型奇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金代建筑献殿,结构稳固,梁架轻巧,既为大殿,又巧似凉亭;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均为国宝建筑。</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临县 碛口古镇</b></h1><p><br></p><p>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其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是名副其实的东西经济、文化枢纽, "九曲黄河第一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span></p> <p>老牛湾以黄河为界,南岸是山西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鸡鸣三市。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汾西 师家沟</b></h1><p>&nbsp;</p><p>师家沟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p><p><br></p><p>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群与山势交融一体,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风格在晋商大院中独树一帜。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它是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nbsp;</p> <h3><font color="#010101">师家大院共有大小三十一家院落,院落门前以巷道相连,狭长巷道采用传统的月洞门分隔空间,院与院之间又巧妙相通,或走暗道,或出偏门,或上楼门与其它院落相互联系,"走进一家院便串全村门"。主体建筑一周有一条用长方条石铺成的人行道长达一千五百余米,可"下雨半月不湿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师家大院的建筑雕刻艺术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木雕、石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等各个方面,仅"寿"字图案就多达一百零八种。</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祁县 昭余古城</b></h1><p><br></p><p>位于晋中,太岳山北麓,汾河东岸。东有板山,西有白寺岭,双峰对峙,形成天然关隘,是进出上党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古时有“昭余祁泽薮”(长杂草的积水地带)而得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p><p><br></p><p>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有1500多年历史。古城“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个圪道,四十个大院,万余间房室”。其间有与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何家、马家等十二处。整个城池形同古代官吏所戴的纱帽,故有“纱帽城”之说。古城是研究我国古代县城构筑、街道规划、民宅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不可多的的实物资料。</p><p><br></p><p>目前,古城已列入法国开发署贷款支持的中国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p> <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晋中 乔家大院</b></h1><p><br></p><p>乔家大院始建于1756年,又名在中堂,屋主是清朝末年号称“亮财主”的著名晋商乔致庸。</p><p><br></p><p>乔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全院占地面积10642平方米, 呈双“喜”字造型,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其建筑考究,工艺精湛,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平遥古城</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位于山西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古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p><p><br></p><p>平遥因其“保存最为完好”,成为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p> <p>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历代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1703年,因康熙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p><p><br></p><p>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平遥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开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span></p> <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111, 187);">昔阳 大寨</b></p><p><br></p><p>大寨地处太行山麓。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建设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p><p><br></p><p>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p> <div><br></div><div><font color="#b06fbb">“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你心动了吗?</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