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闲时说“寡”

李书勇 圣朗海参

<p>文/李书勇</p><p>2020-3-11</p><p><br></p><p>“寡” [guǎ],哥-屋~阿-“寡”。“寡”,在字典里有三个基本意思:1.少;缺少(跟“众、多”相对)。 2.淡而无味。 3.妇女死了丈夫。</p><p><br></p><p>据专家说,从北向南“寡”字词条数目和使用频率大幅度降低,而“甜”字的出现次数逐步上升,正如北方人吃的咸,而南方人吃的甜一样。“寡”,在大同方言里用得很活,也很活泼。</p><p><br></p><p>比如:“寡人”是个多义词。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就像普通人说,我何德何能受到大家如此厚爱一样。</p><p><br></p><p>过去,“称孤道寡、自称为朕”的人都是皇帝。本来在秦统一六国前, “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或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或‘我的’”,大家都可以用,但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p><p><br></p><p>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毂”。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p><p><br></p><p>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p><p><br></p><p>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p><p><br></p><p>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p><p>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p><p><br></p><p> “寡人”还戏指孤单无伴的人,就是单身。如:“他没结婚也没女朋友,至今仍是‘孤家寡人’一个。”</p><p><br></p><p>大同方言的“寡人”是个贬义词,使用了”寡”的引申喻义,形容某种人“淡而无味”,比喻某些人说话多或行为无聊,让人讨厌,不受人待见。据此,发展出一大堆“寡”来。如:寡人、二寡、二寡人、寡猴、二寡猴、寡货、二寡货、寡屄、寡屄人、二寡屄、寡屄货、寡白菜、寡屄板儿、寡屄本儿、寡屄钵儿等,基本是些詈词。</p><p><br></p><p>一个人不招人喜欢,还可以说寡淡、寡蛋、寡气、寡不行、寡点儿、说寡嘴的、寡菜菜的、寡也不寡、寡了个寡、寡外外的、寡寡儿的、寡处处的、寡淡淡的、寡蛋蛋的、寡捞捞的、寡不来菜(彩)的、习寡无味、寡言沓(溻)水,二大娘鸡子舔碾子——可那寡的。上面这段中列举的词语既可以形容人,也可以说物,说事儿。</p><p><br></p><p>比如:</p><p>a.这菜连点油也没有,寡/有点寡淡。</p><p>b.老刘人咋地?寡蛋!</p><p>c.去年,你们厂效益咋地?寡气/寡寡儿的。</p><p>再如:隔壁老王就是个寡人,一脸寡相,好说寡话/寡嘴,嘴甜心苦,做人寡气,没结婚,到现在还是一个孤家寡人,操闲心不耐老。</p><p><br></p><p>与寡有关的方言还有守寡、寡妇、寡妇年、寡妇失业等。在学校里,我们还学会个高级词儿――“金融寡头”。</p><p><br></p><p>其实,闲中论“寡”,细品菜根,我们还可以在“寡”中,觅得真味。古人云: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中医说: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精生气,气生神,神自灵也。精绝则气绝,气绝则命绝也。是故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佛家讲究: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p><p><br></p><p>附:常用含“寡”字的部分成语:</p><p>清心寡欲、澹泊寡欲、孤陋寡闻、寡廉鲜耻、孤儿寡母、孤男寡女、称孤道寡、孤家寡人、孤鸾寡鹤、鸾孤凤寡、孤俦寡匹、鳏寡孤惸、小国寡民、曲高和寡、优柔寡断、抑郁寡欢、郁郁寡欢、孤陋寡闻、鳏寡孤独、寡廉鲜耻、孤鸿寡鹄、寡人之疾、落落寡合、落落寡欢、索然寡味、澹泊寡欲、博而寡要、沉毅寡言、将寡兵微、兵微将寡、寡恩薄义、浅见寡闻、沈静寡言、孤儿寡妇、孤儿寡母、柔懦寡断、仁柔寡断、优柔寡断、寡不胜众、寡不敌众、以寡敌众、众寡不敌、敌众我寡、众寡悬殊、众寡悬绝、沉厚寡言、沉默寡言、寡情少义、薄情寡义、文君早(新)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