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缅怀</p> <p> 爷爷走了,走得很安详,他是静悄悄地走了。在这个特殊的春天,新型冠状病毒还未消灭。爷爷的丧事也办得草草。依照习俗,百岁高龄,五代同堂,本应风风光光……冥冥之中似乎更加符合爷爷一生节俭的初衷。</p> <p> 爷爷走后,我一直想写的什么缅怀爷爷,却总是觉得才疏学浅无从下笔,几段轻飘飘的文字,就像几朵小浪花,折射不出大海的浩瀚无垠。爷爷的百年人生该从何说起呢?直到看到这几个大字“历国三朝”,惊讶地发现,爷爷竟出生于清末,经历民国,走进新中国……</p> <p> 爷爷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得浓眉大眼,英俊帅气,从小就特别是懂事乖巧,读书认真,写得一手好字。我曾经看过他用小篆写的族谱,个个精雕细琢一般大小,厚厚一本没一个错字;逢年过节,写个春联什么的更不在话下。待到工作,单位是当时最热门的“供销社”,干的是会计,打得一手好算盘,把账目捋得清清楚楚……</p> <p> 在适当的年龄娶妻生子。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其乐融融,有盼头。奶奶也是特别能吃苦耐劳,在爷爷常年在外工作,音信难通的年代,干着繁重的农活,拉扯着五个孩子。家公是家中长子,待到年纪渐长,主动帮着奶奶料理这个家。爷爷回家的日子就是大日子,一家子都盼着……爷爷是勇敢的猎人,每次都带着满满的猎物回家(平日里积攒的东西)……</p> <p> 为了让这一大家子有个落脚的地方,爷爷省吃俭用,加上为人诚实守信,大家都愿意把不多的一点钱借给他,就这样,建了一栋“三间两舍”的房子。据说,过程异常艰辛,建房子的泥沙,木料有很多是家里人自己弄来的,就靠肩扛手提。一栋房子的影响,相当于现在在一线城市买房,是爷爷人生的一座丰碑!他的儿子们在这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房子的使用率非常高,50多年从未空过,家公家婆至今任然居住在老房子里……</p> <p> 我认识爷爷,和爷爷相处,只有20多年。老公是“凤凰男”,家里关系纷繁复杂,观念冲突不断……爷爷奶奶是大家庭里最温暖的人,给了我许多的安慰,温暖和爱……是我坚强的后盾。如果没有爷爷奶奶,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否坚持下去……</p> <p> 爷爷骨子里受传统思想影响深远:他认为“多子多福”,是有名的“催生队长”,晚年更是渴盼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要求我们“常回家看看”;他特别看中亲戚间的你来我往,热情好客,与人为善;平时热心公益事业,修桥补路,修建公祠之类,爷爷总是倾囊捐助;他认为“诗书传家”,注重教育,希望家里多出几个“读书人”……</p><p><br></p> <p> 也许是受够了旧社会的苦,爷爷格外珍惜新生活。他特别珍惜“党员”这个荣耀,到了晚年,这个“珍惜”更加具体化:爷爷有一个党章,小拳头大小,圆圆的,上面一层溜金,挂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和奥运冠军的奖牌差不多。他常年戴着这个党章,睡觉也不肯摘下来。他用一种极其自豪的口吻说:“你们知道吗?我们村四五千人,有这个党章的只有2人。”我们看着爷爷一本正经的样子,总是觉得有点好笑,就像一个小朋友在炫耀他心爱的玩具。有一次,爷爷又在细细地看他的党章,看过千万遍,早已烂熟于心,总感觉如初见。然后,他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郑重其事地把党章交给他的孙子:“阿弟啊!我把这个党章交给你了,你要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阿!”</p><p> 过了一段时间,爷爷磨磨蹭蹭,欲言又止许久,终于说出心里话:“阿弟啊!那个党章能不能先还给我,我想戴呢?以后再给你,好不?”</p><p> 一个党章戏剧性地在祖孙之间来来回回3趟。</p><p> </p> <p> 奶奶走后,爷爷异常孤独,世界上懂他,一直陪伴着他的那个人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爷爷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干什么,他有时柱跟拐杖,去奶奶常去的地方,走走,看看,寻找着;有时久久地盯着奶奶的照片,泪眼婆娑着;有时故意弄出一点声响,显得不那么静静的……现在,爷爷终于去找奶奶了,相信,在天堂里的两个老人再也不孤单……</p> <p> 猪仔说:如果公太还活着,他一定会对我说,你不要骄傲啊!</p><p> 哥哥:公太会说,阿富,你要努力啊!</p><p> 纸短情长,永远缅怀!</p><p> 爱,永远不会被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