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楼

逸翮

<p>  四大名楼是一种泛称,特指山西永济鹳雀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p><p>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北方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闻名),看来名楼是与名人,名诗相联系,实际是一种文化的表现。</p><p>一、黄鹤楼</p><p>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汉的蛇山矶头上,相传它始建于三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就的就达30余次之多。</p><p> 现在的黄鹤楼是建国后重建的,于1981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p><p>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公里左右的蛇山峰岭上。</p> <p>二、岳阳楼</p><p> 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湖南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北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交汇处——岳阳。这里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楼。</p><p>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一代一代沿袭发展而来。西晋南北朝时期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大诗仙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了,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茫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成了历史名楼。</p><p><br></p> <p>三、滕王阁</p><p>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巍然耸立于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p><p>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13年(639年)6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而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4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名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p><p>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较1300多年前的建筑更加巍峨雄伟,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天地”的气势,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p><p> 滕王阁之所以亨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大受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月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名。</p> <p>四、鹳雀楼</p><p>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鹳雀楼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又因其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又称此楼为“鹳雀楼”。</p><p>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年),时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气势恢宏,风景秀丽,唐人留诗甚多。其中最有名不过于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p><p> 现今的鹳雀楼是永济市在其旧址附近恢复重建的,于2002年快乐9日复建落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