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喝茶当显摆 喝水而已

老纳不能吃素

<p> 一晃十年过去了,经历了那一场风波,也算是人生多一种阅历,权当是喝了一壶低劣的浓茶吧,苦,还涩……</p> <p>  我以前不喝茶,偶尔喝水,只为了解渴。去别人家做客,最怕水厄,或者本来不渴而被强灌一饱,或者渴而不得其解,因为端上的茶总是滚烫的,可以把嘴唇煮熟。</p> <p>  这么些年,不管城市还是乡镇,出现大大小小的茶馆、茶楼。这种茶馆,既不同于南方旧日那种“随便坐坐”的茶楼,也不同于北方“老二分”式的大碗茶。都设法弄出些古雅的样子来骗人钱财。比如挂几柄大扇子,摆一架新制的古琴,再把圆桌弄方,方桌弄矮,软椅子改成硬木凳,木凳改成盘腿儿。如有院子,还要放几块石头,种两株花,再挖一条沟,让自来水在里面流。开始我有些气苦,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只有这些了吗?用力去想,又想不出别的什么来。</p> <p>  客人们进了这样高雅的所在,都文化起来,便有怨言,只好隐忍不发,因为既然要文化,原该受些罪的。上次在东莞,我被几位台湾朋友(除了竹联帮尽然还有“国军”)拉着同去这样的一家茶楼,先曾在别处喝过酒,有些渴,看看他们种种繁琐,心里一阵阵难过。</p> <p>  听了一车的废话,看够他们装神弄鬼,把壶盏浇来淋去,好不容易盼到茶水,却不让喝——是漱口的。真正上来喝的茶了,又只有一小盅,而且这一小盅也不让你喝得顺利,要先去闻,而且不让拿鼻子闻,要用“心”来闻。我装模作样地闻了一会儿,听到别人说香,我也说香,然后喝到嘴里,淡而无味……那一次的茶给我留下的唯一印象只有四个字:很累,很贵!</p> <p>  我见过据说最懂茶道的人喝茶。先在茶水里照镜子,看够了再深吸一口气,浅呼一口气,又深吸一口气,这才把茶水嘬一点,舌头翻搅,在嘴里漱口,把旁人恶心够了,才喝下去,闭上眼回味,这时我暗中希望他咽下那一口气,但很遗憾,他又吐出来。</p> <p>  就我所知,把喝茶的事弄得如此麻烦,是从寺院开始的。据说主要有两种用处,一个是“僧房战睡魔”,一个是帮助消化。打坐而打盹儿,就该打屁股,或如马祖那样,困了便睡好了;而过午不食的人,居然要设法消食,实在可疑。编出来的说法叫“禅茶一味”,其实都是淡而无味;皎然和尚说“三杯便得道”,得的乃是胡说八道。后世的许多名茶,当初都出自寺院。寺院吃茶成风,有茶头,又茶堂,你不来喝还要用“茶鼓”来催你。陆羽就是在寺院里长大的。他把这一套带到世间,走到哪里,都是一大套讲究。开始还有人看着厌烦,甚至让仆人给他三十文钱,说是“酬茶博士”,但“文人茶”盛行后,附和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直到成了神仙。</p> <p>  唐人吃煎茶,所用的茶器多到二十几种,不过这是广义的说法,皮日休作《茶具十味》包括了种茶的茶坞、在里面吃茶的茶舍,而且连采茶人也成了他的茶具,没有将上覆的天、下载的地都当作他的茶具,也算是给不吃茶的人留了条活路。最狭义的茶具,茶壶而已。后来的花样都出在这里面。安徒生的童话里说“从前有个骄傲的茶壶,它对它的瓷感到骄傲,对它的长嘴感到骄傲,对它那个大手把也感到骄傲”。这样了不起的茶壶,无论在人家,还是在茶馆,都可以见到,一肚子的水,雄赳赳的。明以后直到现在,流行的是紫砂陶器,其功用之一是“吸附”。据说用得久了,不放茶叶,也可以沏出茶水来。壶倒也罢了,茶杯也用它来作,想必连前面用过的人的口泽,也都吸在上面,思之好不作恶。</p> <p>  再要讲究,还有煮茶的水。我们看书目,有种种《水品》、《汤品》、《水记》之类的专著。其他茶书也都在水上做文章,还给各地的水排名位,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打得头破血流。据说有人请陆羽喝茶,用的是长江中的“南零水”,陆羽说:你这下半桶才是南零水,上半桶不是。一问打水的军士,果然是洒了一些,取岸边的水充了半桶。这样的鬼话,从古到今都有人信。</p> <p>  《红楼梦》里,妙玉给刘姥姥沏茶,用旧年的雨水;请宝黛二玉来喝,则用江南古寺的梅花上的雪水。这听起来很雅,但雅如林黛玉者,也没喝出特别来。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感觉”。有敏锐细腻的感觉,自然是好,但特别到妙玉这样,就有些装神弄鬼之嫌了。</p> <p>  唐宣宗时有一个老骗子,自称活了130岁,宣宗问他秘诀,答曰喝茶。宣宗多半是相信了他,所以又活了10年。今天的人不信长生,却想延年,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听到茶叶“抗衰老”的好消息。维他命C、维他命D,你要什么,茶叶里就有什么。癌症流行,茶能防癌;电视流行,茶能防辐射;美容流行,茶能养颜;感冒流行,茶又能预防感冒;它还能降血脂,防动脉硬化、尿结石、白内障、胃溃疡等等。如果你连这些都不信,不要紧,茶叶还能做花肥、治脚气、熏蚊子、烧鱼煎肉。如果还不信……你总会吃茶叶蛋吧?</p> <p>  其实,这些都不可笑,生活本该精致一些,若有余暇余力,在细节上讲究,就当是一种游戏,也是有趣的。可笑的乃是喝出种种大道理,张口文化,闭口人生,连茶壶做得稳一些,也能看出“允执厥中”的意思。扬州有一家著名的富春茶社,其实以酒饭为主,北方之所谓“二荤铺”,叫“茶社”者,姿态耳。富春里有副对联:“佳肴有肉亦可,雅淡离我难成”。然而,那里的人,都是吃过了肉,才想到“淡雅”。我们可以看到各色人物,拿足架子,抿一口茶,轻轻摇动身子,做出两腋风生的样子,半闭上眼睛,好像有一些天外之想。其实他此刻用力在想的是:“我真是个雅人啊!”</p> <p>  记得是在转舍前,我常泡很大一杯茶。茶倒是好茶,有特花、毛尖、碧螺春,怎奈何这看守所里的开水,总是温吞吞的,就如他们说的:“这里边的东西,什么都烫,唯独开水不烫!”唉,每日里有些许温水,能泡出茶香已很不错了,仿佛在里边能喝上茶,生活已然多了一分味道。安敢奢求?就着喝茶,静心以待,放飞思想,感觉心也放松了不少,与世无争(想争也争不了啊!)。这也算是一种境界吧!</p> <p>  其实我心中最佳的品茗境界是——</p><p> 在白云抱幽石、清风入襟怀的高山绝顶,一人、一琴、一棋、一茶,独坐对群山、默默与天语。一阵清风徐来,几片落叶,悄然纷飞,打破了这恬静的氛围、清空的意绪。于是焚香静心,洗杯弄茶,清饮雅尝,寻求真味,顿觉天下之事,惟此为胜。</p><p> 当然,这只能是想象中的理想画面,在繁扰浮躁的现代人心中,茶只是解渴的饮料,茶道更是久已失落的梦。</p> <p>  虽然茶艺居里每见茶艺小姐在演示茶技、解说茶道,其实只是略得皮毛而已。茶道的真谛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境界,而是“平常心是道”。并不是为了醒神、为了健康,也不是为了兴趣,更不是为了考究茶道的方法。</p> <p>  烹茶以养德,煮茗以清心。茶道之心就是“和敬清寂”四字,与禅心相似。茶道是一种井然有序的品茗方法,禅的修行也是如此,二者的心境是相同的。茶道的奥妙是无法之法,禅的最高境界是忘掉所有的修进,就像剑术,最高超时是无招胜有招。以平常心论茶,才能达到茶道的胜境。</p> <p>  茶道如此,禅道如此,人生不也如此?惟以平常心对待,才能“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从而达到人生的胜境。</p><p> 悟茶如此,不知然否?</p> <p>摄 / 文 : 老衲不能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