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早上在审核血常规化验单时,碰到这样一份结果:MCH与MCHC 成倍升高</p> <p> 在看到仪器报警信息后,检查血液标本是否合适。</p> <p> 血液标本未看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于是水浴三十分钟。</p> <p> “自身凝集”往往是由患者体内存在“冷凝集素”造成。实验室确认该患者的血液离体后即出现凝集,温育后凝集缓解,极度怀疑冷凝集素的存在。而对于这类患者的标本,血常规往往显示红细胞计数很低,血红蛋白影响不大,因此MCH和MCHC经计算明显升高的情况。</p><p><br></p><p> 这类标本的外观往往在室温下不会出现明显凝集,仔细观察,可发现“细沙状”等细微改变,如果不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很容易造成结果误报。对于该类标本,实验室一经发现,会采取37度水浴半小时,快速上机检测。</p><p><br></p><p><br></p><p> 引起冷凝集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p><p>(1)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病人感染后第二周冷凝集素可达1:40-1:80或更高,第四周达到高峰。</p><p>(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贫血、疟疾、骨髓瘤、腮腺炎、螺旋体病、恙虫病、肝硬化等疾病也可以有阳性反应。</p><p>(3)有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可能继发支原体肺炎,冷凝集素滴度阳性,可达数万。</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最后与临床沟通,建议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