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绿洲右玉 青山苍翠 鸟语花香

岳峰

<p>  在第四十二个植树节到来之际,把绿色种在春天里。</p> <p>摄影 岳峰 曹军 岁月</p><p>右玉县旅游摄影协会(宣)</p> <p>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原本是一个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县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剩5.3平方公里(约8000亩)的残林,森林覆盖率只有0.3%,沙地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6.1%。</p> <p>  由于生态系统全面退化,右玉气候长期处于寒冷干旱状态,年平均气温3.6℃,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几乎日日有强风和沙尘暴,一年6级以上大风达28.8天。霜冻冰雹、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当地民谣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曾有环境专家将右玉列入“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建议全县搬迁。</p> <p>  近70年来,右玉人种下了可以把右玉县域覆盖好几遍的树,才换来了今天54%的林草覆盖率。</p> <p>  右玉人民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十分薄弱的经济基础,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个人得失,硬是靠着一把铁锹两只手、镐头加窝头的硬骨头精神,奏响了这场艰苦卓绝的“绿色变奏”。</p> <p>  在历任县委书记带领右玉人民的绿色接力下,右玉县累计营造大型防风林带300多公里,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08万亩,封山育林15.3万亩,全县有林面积达到150多万亩,其中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的造林基地21处,面积23万亩,零星植树1000余万株。</p> <p>  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今日的绿水青山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p> <p>  如今的右玉,青山苍翠,鸟语花香,绿水环绕,山清水秀,宛然一片“塞上绿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