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只是自己。

<h3>说起三毛,大家对她已经不陌生了。当我听到三毛这两字的时候,心中不免想起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我对于三毛的认识是在她的著作撒哈拉的故事中认识她的。刚开始看的时候对三毛还不是很感兴趣,继续坚持看下去突然发现三毛这种纯真的性格给我印象深刻。在三毛的世界里,不能忍受任何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他踏踏实实的活着。 我从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中了解到了三毛的这个人,并且喜欢上了她。《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h3> <h3></h3><h3>《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h3> <h3>文章以《沙漠中的饭店》开篇,吃饭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面,她生动而幽默的呈现给了我们,让我忘却此刻的她身在撒哈拉沙漠里,而我不由得想到其余时间她是如何度过的呢?在这个枯寂的沙漠里,生为一个异乡他客,与周围格格不入。我想她可能是一个极静的女子,能忍受那份孤寂。在这陌生的环境中,她的心态很值得我赞赏。《沙漠中的饭店》中的故事情节,三毛与荷西的妙语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荷西无意发现三毛藏的所谓的“喉片”——猪肉干很好吃后,竟像小孩子一样偷了一大瓶送给他的同事,弄得那些口馋的同事一见三毛就不停地故意咳嗽,想再骗猪肉干吃,还包括回教徒在内!最后,当三毛用小黄瓜代替笋做的“笋片炒冬菇”令荷西的老板称赞时。这情节也不让我不得不敞开大笑。</h3> <h3>“想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不要有窗,也不必太宽敞,只要容得下一桌一椅一台灯即可。桌上放一叠书,灯下是一个真实的人,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三毛对文字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内心的坦诚。在这复杂的社会中,有的人不得不向社会屈服过上自己不想要的生活,而有的人则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三毛的生活是活出了自己的色彩。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途,既然不能改变,那不如好好的享受人生。</h3> <h3>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得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三毛</h3><h3>四周除了风声之外就是沙,镑镑的在空气中飞扬着。前面是一片广大的泥沼,后面是迷宫山,我转身去望太阳,它已经要落下去了。再转身去看荷西,他也正在看太阳。夕阳黄昏本是美景,但是我当时的心情却无法欣赏它。寒风一阵阵吹过来,我看看自己单薄的衣服,再看看泡在稀泥里的荷西,再回望太阳,它像独眼怪人的大红眼睛,正要闭上了。 ----三毛</h3><h3>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h3> <h3>三毛的一生都在流浪,流浪在撒哈拉,流浪在远方,寻找着心灵的驻地,而我们追随着她的脚步,流浪在她的文字中。从《撒哈拉的故事》中看到的三毛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让我在这本书中体验到了撒哈拉沙漠中的风土人情。读完这本书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即使没有找到如同撒哈拉那里般安详的地方,但我也学会了在喧嚣的环境中的静下心来默默读书,学会了在书中忘记纷纷扰扰。深夜时可以脆弱敏感,但天亮后要依然铿锵如故。在固定的时间,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看着窗外的风景和行人,偷偷把手伸出一点去感受风划过指尖的愉悦,耳机里放着最喜欢的歌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h3> <h3>前进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有许多人都选择了安逸。而努力最坏的结果是失败,但不尝试最坏的结果是无止境懊悔、怀疑和平庸。让我们努力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个完整的人生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