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p> <p>郯城县是国家列为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素有“鲁南粮仓”之称。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3]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p> <p>中国银杏之乡</p><p>郯城,素有“中国银杏之乡”的美誉,是全国著名的银杏集中产区,也是我国栽培银杏最早的地区之一。其银杏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达3000多年,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银杏3万余株。郯城银杏俗名白果,落叶乔木,素有“活化石”之称,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p><p> 银杏全身是宝:种子为干果,既是高级食品又是珍贵的中药材,含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蔗糖、还原糖、核蛋白、粗纤维、矿物质等,具有温肺、益气、定喘、降痰、消毒等功效;银杏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醇等成分;银杏叶含黄酮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p> 银杏树生长缓慢,传统的栽培方法需要40年才进人盛果期,故又有“公孙树”的别名,意为爷爷栽树,孙子得益。在郯城全县百年以上的大树有2800余株。新村乡官竹寺旁现存一株古银杏树,高达35米,直径2米有余,相传为唐时所栽,距今已有千余年。</p><p> 清乾隆《郯城县志》将其列为重要特产,载入“果之属”。 如今,郯城银杏产区几乎家家栽银杏,户户有白果。近年来,全县育苗200亩,新栽银杏10万株,新造银杏林2000亩,形成万亩银杏园,成为一大景观;年产银杏几百万斤,建成了银杏果、叶、苗、盆景及系列产品五大专业市场;还先后开发生产了银杏叶茶、银杏饮料、银杏食品等10多个系列100多种加工产品。</p><p> 银杏产业年综合产值达45亿元,年出口创汇超过100万美元。</p> <p>临沂正直学校 教学8班 樊事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