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年代

天人之乐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记得是1975年高中毕业,正好我大姐朱学明从湖北回家探亲,我妈叫我和大姐一起走到她那打工,因为当时我家姊′妹多,多一个挣钱就多一份收入,所以我和大姐一起去了湖北省谷城801厂。有一天接到父亲的电报,母病危速回。接到电报,二话没说,回老家。1976年10月份我和场友张家凤二个人到宝应农场插场。记得那时,我二哥插队在中港和三姐插场到金湖做伏兴围农场,到我应该按排工作,到大姐家打工再等上班的通知,可是,我父亲是共产党员,单位动员他,要我插场,父命难违,只好去插场,因为我和张家凤父亲都是宝应县建筑公司职工,所以我们俩是1976年10月份一齐插场。到宝应农场。记得插第一次农活,刨山芋看看大家刨着吃着,干的都很开心,就没有抱怨之意。插场虽说比上班苦点,农活都学着做,但,也有乐趣,记得,我们当时年青精力旺盛,几乎每周六下午骑着自行车回家,周日或周一早上要赶回农场,赶去打早工,记得当时骑车是45分钟,现在还经常梦见当初骑车去农场的情景。骑早车,起初,有点害怕,后来就不怕了。一个人,当时记得有谈对象的就是二个人一起,可我始终是一个人。呵。。还记得,当时我们回家主要做那些事呢?家近好的,父母看到孩子回家了,父母弄好的给他们吃,还带好吃的去农场,而我呢,家里条件不好,冢里没有补贴。拿15元钱一个月,上7,5元,要缴食堂5元,还剩2元5角就买点吃的,像回家后要买面粉回家炒成焦面带着,打工回家饿了就泡点吃吃,有时还买点肉,茶干什么的做点酱,酱油拌饭加点酱吃,吃起来特别香,现在叫我们再也不会这样吃。</p><p class="ql-block"> 那时到了晚上定时吸灯,睡前,我记得我们宿舍的人喜欢唱歌,每天睡在床上唱歌。我还记得,我们当时还有记歌本,高兴了就唱唱,宿舍几个人一齐唱,蛮开心的。我们在农场基本上下午没什么事,我们打五十K。还真开心。</p><p class="ql-block"> 我好像年前年后加起来四年,过的真有意思,其实当时,我还真有点不想离开这无忧无虑的生活。时间过的太快了,一幌,从20岁现在已转到60多岁了。老了精力赶不上以前了,我记得我的精力特旺盛,到农场几年,没请过假,在农场到北场,南场,从农田,食堂,农田,记工最后离开农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最广为宣传的一幅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年我们家墙贴着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插场插队的都是由证书的,这个每个人都有。</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经常在一起玩的姐妹陶。</p> <p>这是同宿舍的,钱俐,王传云,我,冷正凤,余建群</p> <p class="ql-block">这张好像是我们三排的场友吧。好多名字记不得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冷正凤,蔡得玲,。。。冯素珍,张得红,朱秀英,。。</p><p class="ql-block">第二排;潘,。。。,潘,王永久,郑达红,陈志华</p><p class="ql-block">第三排,。。。陈志华,曹红,余建群,。。。,。。。,。。。</p><p class="ql-block">第四排;管玉兰,。。。,。。。,刘春兰,贾俊生,。。。朱学俊,王传去有的名字叫不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转眼就是45年。2021年10月23日,农友陈根健及主委会的人,出谋划策,先准备在7月28日进行45周年大聚会,特然疫情袭,扬州疫情高涨,大家不准聚集 ,延迟到10月23日进行,这日聚会45周年100人集体合影。大家45年没见面,从到农场到45年后的今天,基本上都退休了,从农场出来,我们都有二代人了,儿子,孙子。我们都老了。</p> <p class="ql-block">聚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聚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聚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聚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45周年活动主委会。</p> <p class="ql-block">也是太极拳协会的会员</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食堂一起工作的农友 。</p> <p class="ql-block">和农友蔡德玲在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农友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农场好友</p> <p class="ql-block">农场好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人(钱琍,,俞建群)在同一宿舍几年,想想。真的不一样,就日没有好好拍一终照片,很遗憾 </p> <p class="ql-block">两位同室好友</p> <p class="ql-block">王泽琴是朋友,邻居,曾经的麻友。呵。。。</p> <p class="ql-block">吴学凤我们自从离开农场,顶替父母,后来又到一个单位。。。宝应县建筑公司工作。</p> <p class="ql-block">管玉兰,也在建筑公司上班,后来调到建工局上班。</p> <p class="ql-block">耿素琴也在建筑公司上班,水电工,直止退休。</p> <p class="ql-block">我和他们俩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在年轻时,心中想的是亊业、婚姻、家庭。年过花甲,就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在心中萌动,挥之不去。虽然离开农场已46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插场的日子。心里总像有个记忆的小舟在不停地荡漾,泛起了那么多如同涟漪般的美好回忆,于是那些往事萦绕在心怀,就像潮水一样,涌向了脑海,涌向了眼前。每当想起这些往事,心里都在翻卷着思绪的浪花,思绪便把我带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激情的岁月。 </p><p class="ql-block">46年前,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我们刚走出学校就进了农场。曾记得,我们刚到农场的时,就下地刨山芋、割黄豆、种麦、栽秧 、割草、什么农活都得从头学起。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到宿舍有的睡在床上有的唱歌、有的打牌,还有的在羊肠小道上窃窃私语,这是我们人身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追忆。有过青春的暇想,有过思想的困惑,有过生活的迷惘,还有过美好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今天,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宝应插场知青在这里隆重聚会有着重大意义。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享受着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知靑的情结,实质上是一种怀恋旧岁的情感。而且这种情结,历久弥深。46年过去了,从花季到花甲,我们都成了爷爷奶奶,每想起那些往事,总是记忆犹新,那种怀旧的情结,就像那潮起潮落一样,久久不息,涌动不停。</p><p class="ql-block">我愿意回想那些岁月,回想那些往事。因为那是我们的起点,那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梦。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因为我们也曾在农场里洒下辛勤的汗水,奉献出青春年华。一片片耸立的杉树林就是最好的见证。每想起这些,就像一次洗礼,也像一种砥砺。它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昨天的风景,更要期待明天的憧憬。</p><p class="ql-block">珍惜我们农场的时光、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珍惜我们知青情谊,珍惜我们今天的相聚。最美不过知青情。</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爱上太极,为家乡的全民健身运动再启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