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记忆的窗棂,回忆往昔的美好

冷冷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在时光里的年味</p><p> 夕阳无力的斜射在田野里,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野,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残碑;右侧在夏日是一片荷塘,如今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p><p> 路上,经过那条街,无比凄清。全无儿时的热闹欢愉,那时,似乎是在小年前后,街上便已是一片喜庆。家家户户便开始腌制腊肉,卖瓜子、花生,核桃……我则会跟着大人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去找几个同伙,悄悄地,这个摊位顺个核桃,那个摊位拿颗糖。人家也不恼,只笑着。而今,街上行人无几,己没了往日的红火。只有几个小贩在无力地叫卖,时不时赶走几只偷食的麻雀。寒风裹挟着朽木味,吹进我空落落的心。</p> <p>  到老家,爸爸拿出胶水,撕下前年带有淡淡墨香的对联,刮去门框上的米糊,将散发着浓浓油墨味的对联贴上。不想再闻胶水与油墨味,便急切进屋。明知无望,但我仍努力分辨着空气中的味道,想在其中寻到那缕腊肉香。透过院中飞舞的尘埃,我看到了廊檐下挂着油亮的腊肉,奶奶的腊肉,总是从年前晒到二月底。她总是笑:“多晒晒好,满屋子年味,喜庆!”</p> <p><br></p><p> 正坐在门前的石板上,想着城中充满花香的屋子,忽听得远山中传来的炮声,惊叹道:“哪家人?好生胆大。”以前,年总是在硝烟味中度过的。初一早上,炮声此起彼伏。在青山的各处,不时升腾起阵阵蓝烟。拜年路上总是蓝蒙蒙的,充斥着火药味。我奔向那条路,一路纤尘不染。以前这里是有一条绵延到天边的红毯的。我总爱在其中翻找未点燃的爆竹,听着路上熟人相遇互道的“过年好”。朴实无华,却又真满溢真情。到了别人家,我总是羞怯地躲在奶奶身后,面对人家的逗弄,不时探头,眼巴巴地盯着诱人的红包,内心纠结着,不知如何是好。而今,路上淡蓝的硝烟,已成了舞台上升腾的云雾,如仙人一般,在眼前,却触不到……</p><p> </p> <p>  不觉走到了荷塘,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凄冷。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远处的山己呈灰色。一老人拄杖走过,打断了我的思绪。他望着正在贴对联的爸爸,浑浊的眼中充满了疑惑,不解地自问:“过年了?”后又醒悟似地点点头:“对,过年了,过年了……”他笑了,那笑介于冷与苦之间。</p><p> </p> <p>  回家路上,看着条条复制粘贴来的祝福,金额不一的微信红包,迷茫,瞬间占据我的思想。听着电台的“春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无奈便弥漫心间。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腊肉味,硝烟味己离我远去。如今,我只能在记忆中寻找曾经种种,回忆藏在时光里的年味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窗外的世界 疏影中的梦 </p><p> 立于老屋古朴的窗前,半墙红日,竹荫微动,掩映于我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生动而空灵。 </p><p> 老屋的窗是那样熟悉,犹记得我为孩童之时,太婆总抱着我,用枯瘦如干柴般的手抚摸着我,透过窗远望,并对我讲:“妞妞,那天安门,壮丽,雄伟,你该去看看的。”只有在这时,那平时无光的眼中,才会泛起一丝向往。我知道,太婆去过首都,我也知道,她是一位热爱美学,颇有才情的女子。但现实使她的梦成为了永远的遗憾……</p><p> 在老屋,有一窗,是太婆亲手设计布置的。窗外一行疏竹,有风,我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我可以欣赏她迷离的倒影;有雨,给它平添一分清凄;有雪,那素雅,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我的童年,便在这窗下度过。</p> <p>  几年后,我有幸一睹苏州园林的风采。穿行于“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的如画园林中时,我惊叹于那山水池沼的相映成趣,沉醉于那蔓延的木香蔷薇,由衷地感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也不过如此。在那古朴长廊的尽头,那扇刻有镂空花纹的窗,与我记忆中的那扇重合,那窗外的疏影中,似乎有人静待我多年。</p> <p>  我虽爱美学,但“建筑设计”对我来说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新词,茫然,无措,是我对它唯一的感觉。我坚持着绘画,却不知要画到何时;我坚守着梦想,却不明目的为何。我一直坚持着,迷茫着……</p><p> 慢慢地,我了解了各类建筑。立于西藏的布达拉宫,一座集宫殿,城堡,寺院为一体的富有特色的宫殿;抚顺象征着“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的“生命之环”;以花为主题的都江堰芙蓉花与常州武进莲花馆,以及太婆心心念念的北京天安门,长城等举世闻名的建筑。它们在给我视觉上美的享受的同时,震撼着我的心灵。世界最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运河——京杭大运河;世界最大能源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条条世界第一,属于我祖国!怎能不心情澎湃?怎能不骄傲自豪!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超级工程的竣工,一座又一座中国古代、现代建筑的瑰丽,心中便有了想在祖国大好山河上添一砖,增一瓦的冲动!</p> <p>  时至今日,眼前这窗,又给我不同的感受。由“残夜水明楼”的清虚可爱,到“明月照积雪”的满目清晖;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空灵生动,到“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的深情与幽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解,那个小小的窗口,见证并造就了一个不同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