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知青点》作者:文哥

文哥44794706

<p class="ql-block">四天前他和同学们打起背包,一路艰辛长途跋涉,全靠双脚艰难走到了这里。今天是第四天2月9日农历正月十四,走到了这里同兴一队的一个三岔路口,全部插队的同学都先后到达了各自的知青点,现在只剩下同兴三队的五位女同学,和同兴四队的四位男同学。李清秀,吴美蓉,姚建华,徐荣秀和梁淑芳,她们在挑夫向导的带领下朝着正南方向走去。他们和女同学们告别后,挑夫向导带领他们四位同学向着西南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两个最边远的知青点,五分钟后他们行走在了山上的羊肠小道,虽然是正月十四,可是天是阴沉沉的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两个挑夫向导挑着四个人的皮箱和旅行包,艰难的行走在山坡羊肠小道。他和同学们紧紧的小心翼翼的,深一脚浅一脚跟在两个挑夫后面。挑夫说翻过这座山就是同兴四队,山的那边就是群山相连的同兴冲。漆黑宁静的山里传来了阵阵令人胆寒的狼嚎声,这是他和同学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真真切切的听到了遥相呼应的狼嚎声。他们背着背包在山脊上艰难的跋涉着,听到狼嚎声腿肚子开始转筋,一点儿也不听使唤。他们喘着粗气咬牙死死地盯着那两个挑夫模糊的背影。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顶,对面有人打着火把向他们走来了。在那个漆黑的夜晚,见到了亮光就像遇到了救星。他和同学们不由得加快脚步,快速奔向了火光处。手举火把向这边走来的二人,是准备到晏店公社去接知青的,同兴四队的政治队长张德福和生产队长李席贵。有了火把燃烧的亮光他和同学们的心里平复了许多,挑夫向导在山顶上把他们交给了二位队长,也点燃了火把返回晏店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狼嚎声依然从各个山头传来,二位队长举着火把挑着他们的行李,一前一后向同兴冲走去。他们在两个火把中间行走心里踏实了,两个腿也听使唤了。下山后二位队长带领着他们走进了一个小村庄,在村西头第二栋一间很大的土砖黑瓦房前停了下来,张德福队长掏出钥匙打开土砖房大门。从兜里拿出洋火,点燃了那盏用墨水瓶做的油灯。他在冒着黑烟的柴油灯微弱的光亮里仔细打量着二位队长!政治队长张德福中等身材,蓄着平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黑里透红的脸庞,更显示出来他的坚毅果敢。好熟悉的面孔,他努力的在脑海里搜寻着似曾相识,想起来了张队长的模样非常像【洪湖赤卫队】里的刘闯。李队长国字脸,蓄着长发分头,大大的一双眼睛总是带着慈祥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青年知识们叠,从珍展嘎势,咧奏是摁者的新家”(知识青年们从今天开始,这就是你们的新家)张队长的开场白。他和同学们似懂非懂,连忙点头应承着。队长把他和同学们安顿好了后,就离开了知青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和同学们还是中午11点多在宋河区委大院里吃的午饭,一路翻山越岭走了40多里山路,到了同兴四队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知青点除了那盏冒黑烟的柴油灯,忽闪着微弱的亮光,整个大山深处阴沉沉的漆黑一片。初来乍到连口水都找不到喝的,那阵阵的狼嚎声让他和同学们胆战心惊,口渴难耐又累又饿,这是他和同学们走进深山里的第一夜。已经离开家乡和学校四天了,离开母亲和家人四天了,这四天里他和同学们每天都行走几十公里,路上累得也顾不上想家,然而现在这里漆黑一片的大山深处,这里除了令人胆寒的狼嚎声,宁静得让人耳朵嗡嗡作响,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那盏昏暗柴油灯不时随风忽闪着,快10点钟了,他开始想家了,是那种撕心扯肺般的想家,怕被同学们笑话,他蹲在油灯的阴暗面偷偷的流泪。也不知道同学们此刻的心情,估计同学们也在思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暗中对面出现了火把的光亮,火光缓缓的朝着知青点方向移动着。是李队长举着火把来到了知青点,李队长说:“青年知识们碟,摁啧都饿了吧?我来接摁啧去吃饭”。他赶紧搽去眼角的泪水,和同学们一起跟随李队长来到他家里,堂屋里灯火通明,里面摆了两张桌子,都坐满了人。进得屋里李队长给同学们挨个介绍屋里在坐的人们,“咧是大队的张老书记,咧是大队的许书记,咧是民兵连长……………”在坐的除了大队领导,剩下的都是同兴四队的领导。他和同学们挨个的向每一个在场的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不停的捣蒜般的弯腰鞠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席了,帮忙在厨房打下手的人们端上了各种美味佳肴。还是中午11点钟在区委大院吃的午饭,走了几十公里山路早已饥肠辘辘!本来就不善言辞的他也顾不上害羞了,拿起筷子和勺子一顿猛吃海喝,他实在是太渴太饿了,他看了一眼胜哥,均哥和华仔,同学们也和他一样的在那里胡吃海喝着。他们不停的在喝汤主要是太渴了,这次的酒席规格和档次比较高,几乎山里的各种美味佳肴都出现在桌子上,说是为知青们接风洗尘,酒席上坐着的几乎涵盖了大队所有的领导,还有同兴四队的头头脑脑。压桌菜是重头戏,厨师们给每桌端上来了两格笼屉!一格是大块的肥肉片子,那肉片片都有巴掌大,蒸得非常烂入口即化。一格是蒸的糯米粉团子,开吃之前领导们特意介绍说“青年知识们喋,咧两个菜要抢到吃,不要停筷子。”酒足饭饱他们回到知青点,黑灯瞎火的也不知道上哪里去取水,也不敢出去找水。也顾不上那么多的讲究了,倒头就睡。几天的长途跋涉实在是太累了,他们在到达这里之前,生产队已经派人把床上铺上了厚厚的新鲜稻草。睡在这舒适的金丝床垫上,他和同学们很快都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咧些学生都还是一个个的细伢”“听摁嘎说咧些伢们是从武汉走得来的”“他啧是几暂到咧滴的”“咋日黑了到滴”前后窗户外传来一阵阵嘈杂声,他们睁开眼睛看到窗户外面都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乡亲们。哥几个赶紧起床,打开门迎接好奇的乡亲们。他腼腆的向人们打听哪里打水,有热心的孩子们领着他来到了池塘边。这口池塘是全湾人的吃水塘,靠池塘的东边码着一排青石板,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洗衣服捶衣服的地方也是男将们在此挑吃水的地方。池塘边正北方是一个大大的茅坑,时刻都在散发出恶臭,我们也不明白吃水塘边为什么会整出这么大的茅坑。不敢想象,一想就会呕吐。但是除此以外也不知道哪里能有干净的水源?他和同学们端上脸盆搪瓷缸子来到水塘边,刷牙洗脸。几天的征程身上留下了太多的污垢,他们在一起非常认真的清洗着,稻场上水塘边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昨天晚上摸黑进的山村,天亮后才看到他们住的村庄很小,全湾子就只有6—7栋土砖黑瓦房,住着10来户人家。可是这却是同兴四队最大的村庄,村庄的名字叫小张湾,知青点建在这里那是因为这里是同兴四队的中心点。小张湾四面环山,要出去办事都得翻山越岭。在他们华工附中所有的插队的同学里,这是最偏僻最边远一个知青点。</p> <p>同兴一队的这个三岔路口,正南方向是通往同兴三队的路,往右延伸的那条通往西南方向的路。是通往大山深处同兴冲的山路,那年的2月9日晚上八点多钟,同兴三队的李清秀,吴美蓉,姚建华,徐荣秀,梁淑芳五位女同学就是在这里与同兴四队的知青们分手的,她们朝着正南方向朝着同兴三队走去。</p> <p>翻过这座山就可以到达同兴冲同兴四队。</p> <p>1971年2月9日晚上九点,经过四天的长途跋涉,他(作者)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大山深处的这个小小村庄,来到了这栋土砖黑瓦房,他和同学熊庭胜,赖大均还有胡中华四个同班同学在这里面度过了五年的知青岁月。</p> <p>文哥的知青岁月。</p> <p>2019年3月9日时隔44年后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这里圆梦,重走上山下乡路。他们延着当年进山下乡的路,艰难的来到了同兴四队。走进了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小张湾,图为熊庭胜,赖大均在同兴冲水库大坝上俯瞰着同兴四队全貌。</p> <p>大山深处的同兴冲水库大坝,是他和同学们下乡的第四年冬季农闲时亲手参加修建的,大坝上凝聚着他和同学们的心血。时隔45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回到了同兴冲,回味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45年后他和同学们的脚步再一次的踏上了同兴冲水库大坝。</p> <p>作者简介</p><p>张后勤,笔名文哥。1970年毕业于武汉华工附中,同年上山下乡到湖北省京山县宋河区晏店公社同兴大队四队插队,1975年招工到石油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