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尘封的记忆,聆听岁月的歌声

风之歌

<h1><b style="font-size: 20px;">艰 苦 创 业</b></h1>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云南东风氮肥厂,坐落在弥勒南乡坝的甸溪河畔,位于东径103°26',北纬24°21”,海拔高度1432米。交通便利,距昆河公路干线仅一里之遥,距弥勒城13公里。距十七团所在地5公里。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甸溪河紧紧环绕厂址的东、南两面南流而去。西面是大直山、小高山形成的箐沟,生活区在这里沿山脚布局;厂区北面横卧着小高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整个厂区犹如一只大喇叭,而生产区建在喇叭的开阔地上。厂区周围一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有村寨,正南有新哨镇小以则村与厂隔河相望,西面明以则村与厂紧紧毗邻,东北面和弥阳镇滚石沟村接壤,相互来往方便。这个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3°c,无霜期210天,可谓四季常春。年平均日照2,079,2小时,年有效积温5,600°c ,年降雨量为991.9毫米,年蒸发量1950.1毫米。地质结构为红壤土砂石冲击层。可以承载大型厂房建筑。该地区是弥勒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有:水稻、包谷、小麦、油菜、蚕豆和薯类;经济作物有:甘蔗、烟草、花生、 葡萄等;土特产有:板栗、木耳、鸡棕和品种繁多的菌类;蔬菜品种更多:青菜、白菜、波菜、花菜、莴笋、 莲藕、茨菇和各种调料菜蔬。摘自《云南东风氮肥厂厂志》</h3><div><b><br></b></div> <h5>  1973年5月,化肥厂沉淀池钢筋混凝土浇灌工程工地。<div><b>  </b></div><div><b><br></b></div><div><b><br></b></div></h5> 筹建化肥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从而把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十亿人口吃饭、穿衣问题”提高到经济发展计划的首要位置上来。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各地大办"五小企业,即:小钢铁、小化肥、小煤窑、小水电。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发出司发(70)35号通知,决定在第四师粮油生产基地——第十七团 ,筹建“年产三千吨合成氨小氮肥厂”。十七团党委接兵团通知后,对筹建化肥厂非常重视,决定成立筹建办公室。任命副团长陶刚同志为主任,后勤处副处长文起敬同志为副主任。还有王长生、朱启义、朱治森、杨相成等同志组成领导班子,副政委孙其法同志协助建厂。另外,从十七团各个连队选拔年纪轻、身体壮、有文化、劳动表现好的四川、上海、昆明支边知识青年、转业退伍军人和部分技工、普工390余人,组成化一、化二两个连队,直接参加建厂工作。连队正职干部均由现役干部担任。副职由地方干部担任。办公室根据各种需要,成立四个小组,一是选择厂址组;二是物资采购组;三是现场施工指挥组(包括山心村褐煤矿开采);四是后勒保障组;五是政治保卫组,负责具体建厂工作。 1971年1月18日成立筹建班子,开始建厂。<br>摘自《云南东风氨肥厂志》 <h5><b>  </b><br>摘自知青王学书回忆</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浇灌沉淀池工地一隅</h5> <h5>1973年,工艺技术员在即将投产前对知青进行培训。</h5> <h5>  碳化操作工精心操作、检修。</h5> <h5> 建成投产:1973年12月,土建工程、公用工程设备管道安装,电器仪表安装都基本结束。整个建厂工作,进入整个冲刺阶段。全厂干部职工紧急动员起来,全面做好收尾工作,为工厂投产做好一切准备。1974年元月,早就协商好的解化厂开车队,应邀进厂,协助厂方对工程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经过五天认真、细致检查、工程质量基本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可以开车了!解化开车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厂开车制定了一个很科学、很实用的开车方案。元月8日,在解化开车队的指导下帮助下,各车间干部、岗位操作工,各就各位,1973年由解化厂调来我厂工作的八位老师傅,分别在造气、变换、碳化、压缩机、精练、合成等主要岗位严守把关,进行单体试车、空气吹净、联动试车、试压试漏、筛选、装填变换、合成、触媒,室内外保温,保冷,刷漆等工作。甲醇系统因生产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没有安装好,故没有动它。22日,锅炉、造气炉开始烘炉,24日开始制惰性气,进行置换。解化开车队在系统置换问题上.....不进行全系统一次性置换,而是用惰性气只置换到变换工段开始变换,升温,还原,然后用变换气置换碳化,再用碳化气置换精练 ,精练气又去置换合成系统。这个方案很合理,很科学,很先进,在小化肥厂开车史上还是第一次试用。方案的成功,为我厂早日投料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因为绝大多数操作工,受到好的技术教育和实际锻炼,基本能掌握生产岗位的重要环节,加上安装质量有保证和开车队的指导,所以,开车工作进展非常顺利。2月3日,合成升温结束,正式投料生产,一次开车成功!<br>  2月5日,是个喜庆的日子,化肥厂张灯结彩,鞭炮起鸣,隆重召了"十七团化肥厂建成投产"庆祝大会。兵团、四师首长、省燃化局、省"小化办”、弥勒县委、解化厂领导应邀出席了大会。各有关单位的代表也到场祝贺。会后,与会代表和群众,在十七团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化肥厂。当同志们破天荒看到洁白如雪的化肥,一袋一袋从车间运出来的时候,无不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叹不已!<br>  从1971年1月18日筹建班子成立到1974年2月5日正式建成投产,总共耗时三年零19天。(其中因场址搬迁,浪费时间整整一年),实际只用了两年时间。<br><b>摘自(云南东风氮肥厂厂志)</b></h5> 云南东风氮肥厂大门 云南东风氮肥厂1982年先代会合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南东风氮肥厂1995<b></b><b></b>年先进表彰</h3> <div>云南东风氮肥厂大事记</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云南东风氮肥厂”原名“云南弥勒东风农场化肥厂”,2002年改制成立“云南东风化工有限公司”,2006年改制组建"红河锦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b></h3> <font color="#333333">云南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第一次工代会”、“《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font> 云南东风化工有限公司“工代会”合影<div><br></div> 红河锦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云南东风氮肥厂,始建于1971年,1974年建成投产,2006年改制为红河锦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设立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97人,建立了工会及共青团组织。 公司党委书记何永红、董事长李大宏在集体合同签订仪式上。 岁月远去,耳旁依然萦绕着《锦东人之歌》 <div><br></div> 快板歌舞《锦东四季花芬芳》 红河锦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门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inherit;">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掠影</b><br></h1> 生产调度室 锅炉车间 造气操作室 造气车间 压缩机<div><br><div>  <b>看着这些冷冰冰的设备,小编忍不住流泪,这是我们曾经相手以伴的机器,虽然它对我们没有感情,但我们对它却是情深意切。我们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呵护,用毛巾、洗衣粉、钢丝刷、棉纱、拖把等家里可用的一切工具一天三遍,将他们维护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b><br></div></div> 老合成厂房 合成车间 氨库 <h3>甲醇厂房</h3> <h3>净化脱硫</h3> <h3>净化车间</h3> <h3>尿素车间</h3> 10千伏变电站 <h3>35千伏变电站</h3> <h3><p></p><p>老复肥车间</p><div><br></div><div><br><p> <b>无论你是在锅炉、造气、复肥车间,还是合成、净化、尿素车间……<br> 无论你是电工、焊工、仪表工,还是操作工、检修工、分析工……<br>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化工工人。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防毒面具、F扳手,是我们称手的工具,和师傅徒弟一起在高温高压的车间里度过了多少个8小时。<br></b><b> </b></p><p><b><br></b></p><p><b><br></b></p><p><b><br></b></p><p><b><br></b></p><p><b><br></b></p><p><b><br></b></p></div></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检 修 现 场 掠 影</b><br></h1> 巡检牌 <h3><b>贴着自己名字的工具箱,里面装着钢笔、报表、口缸和一件永不退色的军大衣......</b></h3> 这里是每天大家最关注的地方<div><br></div><div><br></div> <h3>  <b>  我们一起走过了多少个四季和披星戴月的日子,看了多少遍年复一年的倒班表,写坏了多少支钢笔,背诵了多少遍工艺流程、岗位任务、操作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这些我们必懂的知识,熬出了多少年轮、岁月、皱纹、喜悦、心酸和无奈。</b></h3><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r></div><div><b><br></b></div><div><b><br></b></div>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333333">辉 煌 佳 绩</font></b><br></h1> 甲、乙、丙、丁四大班,你追我赶,再创佳绩。 2007年11月15日,公司隆重举行“30万吨氨醇“开工典礼。 技术比武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职 工 业 余 生 活 掠 影</b></h1> "锦东杯“职工篮球比赛 “职工杯”排球比赛 2006年首届“锦东杯”职工足球比赛 2008年首届“迎新春”运动会 2009年“迎新春“运动会 参加云南煤化集团第三届职工运动会 2014年职工运动会 2006年庆“五.一”迎“五.四”文艺联欢晚会<div><br></div><div><br><div> <b>青春实在太美好,在这样一趟永远不可能再复制的旅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刻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记忆,无论这些是悲伤的,迷茫的,是不安的,是欢快的,是热烈的,拼搏的,甚至是疯狂的,它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b></div></div><div><b><br></b></div><div><b><br></b></div>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 民兵应急分队检验性汇报表演 建党八十五周年党员大会及参加煤化工集团文艺汇演 公司庆祝中国共产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六周年表彰大会 公司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七周年党员干部大会 公司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八周年党员干部大会 青春的风采,难忘的记忆——“5.4”青年节活动 笑容写在脸上,幸福溢满心中——“3.8”节大树龙潭游 “3.8”节演讲比赛 2007年“3.8”节春游 2018年“3.8”节太平游<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inherit;">公 司 产 品 展 示</b></h1> 腐植酸复合肥生产线上作业的机器手<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333333">永 恒 记 忆</font></b><br></h1> 1991年7月27日,邀请知青回来参加云南东风化肥厂建厂20周年活动. 东风氮肥厂厂景 厂区里的老办公楼 仓库一角 这里的故事如歌。 门前的石榴树,留下酸酸甜甜的回味。 <h3>图书室</h3> <h3>公司大礼堂</h3> 东氮子弟小学,承载着多少童年的希望。 可否还记得单身大楼,这里也是当年最热闹的地方,书写了多少的爱情故事,成就了多少对姻缘,也是机缘巧合,这大楼编号“11幢”。 <h1><b><br></b></h1><h1><br></h1> <h1><b>不是所有的分开都有道别,不是所有的错过都能再次相见。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有些事一眨眼就来不及。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人生若是一场修行,那我们必须每分每秒都要好好的生活。待春日花开后,愿日月无恙,大家皆安。此编只为给看得懂的人留丝纪念,如有不敬向您致歉!</b></h1> 总 顾 问:李大宏 何永红<div>特邀编辑:陈保舜 黄光平</div><div>编 辑:张 萍 孙晓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