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全员驻所,封闭执勤一个多月来,滨城区拘留所“疫”工作不但没有放松,相反:它成了抗击新冠病毒防控疫情的主战场,并且:防疫标准高于地方,高于其他警种。在抗击病毒、防控疫情工作中,滨城区拘留所涌现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感人事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舍小家顾大家 以所为家的“当家人”</b></p> <p> 为把上级要求贯彻到位,防止疫情进入高墙之内,所长孙艳兵身先士卒,吃住在所,没有休息一天,与全体指战员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灵活调度工作部署,人员调配到岗到位,消毒防疫督促落实,严把进出大门关,所有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监区大门;任何生活用品、各类果蔬进入大门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在搁置室放置48小时才能食用;严禁驻勤人员以任何理由外出大门……确保所有工作部署到位,落实落地。</p><p> 驻勤期间,孙所长的两个女儿在家无人照料,小女儿刚满六岁,大女儿今年面临中考,在监所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只能放下家庭和女儿的学业。在孙所长的带领下,全体指战员按部就班,各司其职,按照上级要求,不串岗,不聚集,不聚餐,依照“战时纪律,战时要求,战时标准”开展各项抗疫工作,做到值班不空岗,消毒不空档,后勤有保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讲政治顾大局 冲锋一线的“老党员”</b></p> <p> 教导员信泽志今年53岁,2011年曾经因严重疾病下过病危通知书,高血压、高血糖,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是驻勤以来,他一直没有落下,他说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候,绝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作为所领导,老党员这个时候更得带头。驻勤宾馆要求每人一间房,所有驻勤人员只能待在房间里,不能外出。时间久了,驻勤人员思想压力大,可能会出现焦虑、压抑情绪,需要及时跟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信教导员二话不说,主动请缨承担起这项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带病坚持工作 默默耕耘的“老黄牛”</b></p> <p><br></p><p> 老民警宋克强今年55岁,2002年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21天;2008年4月在上班路上心脏骤停,摔倒在马路边,服药治疗半年多才见好转;2018年4月7日和5月30日因腰间盘突出动过两次手术。在防控疫情驻所执勤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双手浮肿,握不成拳;他的腰疼痛的佝偻着直不起来;他的腿脉管炎严重走不成路,双腿因缺钙抽筋穿衣服都费劲;他的双脚皲裂的出血,疼的走路拖脚。但他从未吭声,从不叫苦叫累,依然战斗在工作岗位上,战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他说:我说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冲锋在前;我是警察,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我一定要干好工作,起好模范带头作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忠孝不能两全 甘做忠诚的“螺丝钉”</b></p> <p> 辅警窦永新,干工作从不拈轻怕重。驻勤期间他本家大娘2月6日去世,这是对他恩重如山的一位老人,恰时抗疫关键时刻,他含泪把这件事告诉妻子,让妻子代为尽孝,他从未离开岗位一步,44岁生日是在驻勤期间过的。瘫痪在床两年的老母亲,已经87岁,想他念他老泪纵横,他只是通过视频与老母亲聊天。家中两个孩子的学习教育及房贷等,他全权托付给瘦弱的妻子管理。他爱人说:执好你的勤,站好你的岗,家里的事,你放心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巾帼担当 不让须眉的“女强人”</b></p> <p> 辅警韩忙忙在伙房帮厨和后勤工作。2月23日,家中84岁的老母亲突然病重,大哥给她打着电话告急,大姐从章丘向滨州急奔,二哥从济南向家中急赶,她本应立刻回家。但她思前想后没有声张,因为她知道,她只要离开,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战友们就吃不上热汤热饭,就会影响到防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韩忙忙深明大义,工作为重,巾帼担当,不让须眉,为了做好监所驻勤工作,不能在老人病床前尽孝,她硬是把这份痛苦咽在心里。</p> <p> 目前,滨城区拘留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按照上级要求,有序向纵向深推进。这支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有担当、有作为的队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圆满完成监所抗击疫情的艰巨任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