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是二零二零年三月九日,宁波市的新冠肺炎病例清零了,浙江省的应急响应已降为二级,我们慈溪市也成为低风险地区,许多企业陆续复工了,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一个月多的宅家抗疫胜利在望了。</p><p> 在这举国抗疫期间,我家门前的梅花开了,玉兰花也开了,所以非常想去空旷的地方, 放松一下压抑的心情。</p><p>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现在已很小了,又想到了上林湖,想去看看春雨中上林湖的景色。</p> <p> </p><p> </p> <p> </p><p> </p> <p> 进入上林湖景区,这里道路两边的山村房屋粉墙黛瓦有江南特色,环境也相当整洁,村旁田野上成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已绽放,同碧绿的麦田交织在一起,非常的赏心悦目。</p><p> </p> <p> </p><p> </p> <p> 中国野外考古先驱陈万里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来上林湖考察时,曾把上林湖与杭州的西湖相比较,称上林湖“风景之佳,实不让西子湖也”。而上林湖更是有千年前越窑文化的底蕴,显的与众不同。</p><p> 唐代中晚期至北宋初这里曾出产进贡皇家的秘色瓷,因其釉色有“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效果,成为千古一绝,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座丰碑 。因此到上林湖必须要去荷花芯越窑遗址,那里有古窑址和新仿的龙窑模型。</p><p> </p> <p> 来到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大门,湖边湿润又清新的空气,使经过长期宅家的我感觉特别舒心。放眼望去,雨中的湖山烟雾飘渺,水位也涨的比较高,把去荷花芯窑址用石块堆成的路淹没了,只好绕道西边的上滩头村。</p><p><br></p> <p> </p><p> </p> <p> </p><p> </p> <p> </p><p> </p> <p> 上滩头村有条流向上林湖的溪,由于下雨溪中的水流比较湍急,沿溪而东行,再穿过一片松树林,来到上林湖边的小路,这里“黄花小草,亦随处可以见到”,呈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p> <p> </p><p> </p> <p> </p><p> </p> <p> </p><p> </p> <p> </p><p> </p> <p> 我喜欢阳光明媚的春天,更爱这春雨中的上林湖,此时的湖面水波不兴,偶尔有水鸟掠过,远处云雾在重叠的山峦间徘徊,有一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近处山上的树木,在这细雨的滋润下发出了新芽。我想随着春意渐浓,翠色又将笼罩湖边的群山,“明月染春水”的情景也会出现。</p><p> 我甚至想像到千年前这里制瓷的工匠,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以大自然为师,汲取天地精华,制作出了“类冰类玉”能“无中生水”青翠色的瓷器。而如今被这称为“秘色瓷”的越器也让上林湖名扬天下。</p> <p> 在荷花芯码头,因现在还是防疫时期,尽职的保安挡住了我去路,无论如何不让进窑址,这让我有点遗憾,但也给了我下次再来的机会,只好等疫情散去,待春意盎然,带着家人, 再来一次。</p><p> </p> <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沈建乔 二零二零年三月九日夜初稿</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沈建乔,笔名溪山剑桥。一九六三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喜爱本土越窑文化,以图文和书画来学习、探索、宣扬越窑青瓷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