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防线</p><p>正确规范使用口罩</p><p>是个人健康防护的重要保障</p><p>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口罩。</p> <p>一、口罩的类型有哪些?</p><p> 市场上口罩种类繁多,大致包括普通口罩、医用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及以上的医用防护口罩、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等。</p><p> 大家常讲的N95口罩分为两种,一种是防生物口罩,也就是KN95/N95及以上的医用防护口罩;一种是防尘口罩,也就是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它们的防护等级相同,均通过N95等级检测,但是执行标准不同,防护的对象也不同。防生物口罩用于医疗卫生行业,比如防疫站、医院、疾控中心等。防尘口罩用于工业,比如煤矿业、石油加工、采矿业等工矿企业使用。</p> <p>下面着重对3种医用口罩进行介绍:</p><p> 1.医用普通口罩。该级别口罩对液体飞溅阻隔作用较小,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未达到国际的KN90标准,也没有密合性要求,故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p><p> 2.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为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中层为过滤层;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该级别口罩有较强的防液体喷溅能力,其对空气中大于5μm颗粒,过滤效果≥90%,可阻隔血液、体液穿过口罩污染佩戴者,足够具备防飞沫(病毒的主要传染载体)的能力。对于不会密切接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普通人来说,外科口罩就能满足日常需求。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有绑带式、耳挂式。</p><p> 3.医用防护口罩。这种级别的口罩采用的工艺是GB2626标准的KN95(国际认证则是N95),即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其与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贴合性,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5%以上,能够有效地过滤掉空气中直径小于3μm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污染物。医用防护口罩的防护性能适用于密切接触疑似或高危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医生,而我们普通百姓用起来则不必过分强求。常见的医用口罩有拱形、蝶形等。</p> <p>二、如何佩戴口罩?</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u>医用外科口罩</u></b></p><p>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时,颜色深的一面向外,有鼻夹的一边向上;需上下拉开褶皱,包覆住口鼻及下颌;按捏鼻夹,使之紧贴鼻梁,防止侧漏。</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u>防护型口罩</u></i></b></p><p>以KN95(N95)口罩为例,有标识的一面向外,有金属条的一边向上;系紧固定口罩的带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u>头戴式口罩</u></i></b></p><p>佩戴头戴式口罩时,鼻夹朝上,口罩扣住下巴,将上头带戴在头顶位置,将下头带戴在颈部;双手食指从鼻夹中部开始,向两侧一边移动一边向下按压鼻夹,塑造鼻梁形状。</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u>耳带式口罩</u></i></b></p><p>佩戴耳带式口罩时,将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口罩抵住下巴;将耳带拉向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鼻夹中部,向两侧一边移动一边向下按压鼻夹,塑造鼻梁形状。单手捏鼻夹,会使鼻夹出现锐角,导致泄漏,降低防护性能。应使用双手按压鼻夹。</p> <p>三、如何摘除口罩?</p><p><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u>摘除外科口罩流程:</u></i></p><p>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p><p>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p><p>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p><p>4.手卫生。</p><p>注意事项:脱口罩时不接触口罩前面。</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u>摘除医用防护口罩的流程:</u></i></b></p><p>1.双手同时抓住两根松紧带,提过头部,脱下。</p><p>2.用手捏住松紧带投入医疗废弃袋中。</p><p>3.手卫生。</p><p>注意事项:</p><p>1.禁止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p><p>2.确保医用防护口罩在安全区域最后脱卸。</p> <p>四、口罩戴多久需要更换?</p><p> 1.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换戴。建议使用4-6小时更换一次。</p><p> 2.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p><p> 3.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p><p> 4.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p><p> 5.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p><p> 6.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不需要按照4小时更换的标准,但在口罩变形、弄湿、弄脏、有异味、口罩与面部无法弥合及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需及时更换。</p> <p>五、如何处理戴过的口罩?</p><p>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p><p> 2.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如喷洒酒精)、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p><p> 3.没有感染风险的人群戴过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置。鼓励放在垃圾袋里,扎紧袋口后再投入垃圾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