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创伤外科党支部书记李占飞主任更是第一时间签下军令状,带领全体创外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风雨同心、共同战“疫”。 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以收治多发伤病人为主,绝大多数病人为急诊入院,由于病人及家属的不确定性,早在抗疫战打响时,创外的病房就已经是“不是一线胜似一线”的战场。大年三十,凌晨三点,在李占飞主任的带领下,全力抢救一名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病人。这份责任与担当让每一个创外人无畏向前。 前线需要支援,创伤外科党支部的党员们冲锋在前,不忘初心、不畏艰险,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党员本色。 他们中,杨帆副主任刚刚领了结婚证,便毅然放弃婚休投入病房工作,更是亲自进行为疑似病人采集鼻咽拭子。在接到去光谷院区支援的通知后,来不及吃饭便匆匆收拾行李奔赴一线。 他们中,刘涛医生,虽然是双职工家庭,老婆早已战斗奋战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发热门诊,但疫情开始,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批支援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医生奔赴战场,他3岁的女儿小九月,自那时起,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爸爸妈妈。 他们中,王伟阳医生,不言语、身立行,在完成中法院区发热门诊高强度工作之余,主动承担起物资转运的工作,将一批批物资送到一线战友手中。 他们中,王于昌医生,毅然坚守在急诊外科一线工作高危岗位上,即使他知道各种各样意外伤害的病人,病情危急,不知道是否有暴露史、接触史,即使他知道我们在急诊坐诊的两位医生已被查出核酸阳性,他毅然坚守岗位,并且报名随时准备加入一线战斗。 她们中,汤曼力护士长,带头参与高度疑似病人的抢救、护理,将她的姐妹们护在身后。她时刻坚守、心系着全体创外人的身心健康,保证全体人员不被感染。当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被征收为定点医院后,汤老师临危受命又奔向了战役的最前方,48小时不眠不休,12小时病房收满,看似有条不紊的工作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艰辛从未与人述说。 她们中,肖欢护士长,作为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中法院区的护士长,从接到中法院区作为定点医院的通知后,就忙碌于病房的清理改造,人员的部署规划,有多少天废寝忘食忙碌的深夜,早已数不清。随着第一批病人的顺利收治,除了新建发热病房的常规工作,还时刻关心着分散到各个发热病房的每一个人。 她们中,金萍护士丢下一岁半还在吃奶的孩子,舍小家为大家,在隔离重症病房里守护危重症病人;孙婷婷护士,即使脱下防护服后因缺氧呕吐,她毅然选择坚守在重症隔离病房;叶秀娟、曾素纯、赵向、郑锦凤、刘意霜、向思棋,她们分别在光谷、中法的战场上,用比星星更亮的眼睛带给新冠肺炎病人希望。只因耳畔响起入党誓言,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这就是党员的责任与觉悟,永远走在人民的前面以身作则,不惧艰险。这份热忱感染着每一个创外人,李辉、黄晓曼、杨婵、程丽萍、黄文洁、郑量等6人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同时,纷纷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他们希望党组织可以在此次疫情中考验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前方的你们尽情杀“敌”,后方的我们鼎力相助。从第一名战士出征开始,李占飞教授、汤曼力护士长就时刻关注着大家的身心健康,李主任说我们一定一定要零感染,汤护士长说我们绝不交出身后的任何一个人。李占飞主任以及各个教授们在坚守后方战场的同时,为前方的战士操碎了心。宋先舟主任作为老党员,大年初二,为了中法院区病房改造,亲力亲为,搬桌子、扛凳子,不怕脏、不怕累。在得知中法院区前线人员有困难时,想法设法运来生活物资。易成腊主任和夫人将前线的战士视为自己的孩子,联系了很多零食、防护用品,大雪挡不住温情,风雨阻不断脚步,易主任辗转几个战场,亲自为前线的同事送去物资。在教授们各显神通,共同努力下,防护药品、牛奶、被子、暖手宝、电热毯、护目镜、防护服、减压敷料、空气消毒机、零食,从基础的食物到防护用品应有尽有。无数个党员也在大后方充当志愿者,随时准备为前线的战士们出一份力。 谢振兴博士虽然还是学生,但作为党员,他早已当自己是创伤外科的战士。《中国研究生》2月刊封面刊登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9级博士生谢振兴等人在抢救一名肺部CT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创伤患者。谢医生说,哪里都是战场,他无所畏惧。芳华时光,这就是青春的模样,这也是创伤外科年轻一代党员的真实写照。 在创伤外科党支部的带领下,面对新冠肺炎病毒,我们无所畏惧。英雄的武汉城、英雄的同济人、无畏的创外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武汉,我们陪你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