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双西小学 邹雅红</p> <p>一、案例背景</p><p> 2020,爱你爱你,这本是一个蕴含爱意的数字,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份爱增添了一份悲壮和沉重。也正是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汇聚了四面八方的力量,让这份爱变得格外温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开展网络直播教学活动,诠释着深沉而坚定的“抗疫情怀”。“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媒体早已被大家熟知,但是如何将教师所擅长的面对面教学方式转化为线上远程教学,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直播教学中单向性、封闭性、缺少互动性等特点,是对一线教师最大的考验。恰在此时,程惠萍名师工作室推出的“项目学习”带给我“拨云见日”之感,语文学习更应回归生活,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一位位一线老师的微项目学习案例更是给了我“峰回路转”的启发。</p><p> </p><p> </p> <p> 我们将直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前期课前预习——中期课堂学习——后期阅读实践,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古典名著》为例,开展网络云教研、设计预习导学案、目标驱动式直播教学,组织阅读实践活动等形式,力求在特殊时期将新型教学方式完美呈现。</p> <p>二、案例主题</p><p> 突破传统的线下学习模式,利用钉钉、微信、电话等形式,开展网络云教研,将教师的“研”与学生的“学”更多延伸到课外。根据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制定详尽的预习导学案,为学生的线上学习提供拐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复研磨教学设计,力求保证15分钟的教学内容字字是精华,句句藏智慧,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精心设计阅读实践活动,线上教学进行名著导读,线下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讲故事、寻人物、写感受。</p><p> 三、案例描述</p><p>●网络云教研</p><p>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只是一句口号,怎么教、怎么学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划”这是朱春英校长在每次钉钉教研会议中都要反复强调的。她指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核定15分钟的教学要点,一定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找准“靶心”,将这些要素落到实处。</p> <p> 虽然是云教研,老师们看不到彼此,但是大家的心意相通,畅所欲言,几个长达两三小时的钉钉会议后,大家梳理出了本单元的教学框架。</p> <p>1.课前,我们对本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四大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通过看连环画、阅读儿童版名著、观看影视作品等途径,对名著有不同程度的接触。85%的学生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尤其是对《西游记》《三国演义》相对熟悉。可见碎片式的阅读让学生对名著经典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浅显的认识。但是,本单元课文篇幅都较长,只有《草船借箭》是根据原文改写而成,文本以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形式呈现,另外三篇均选自原著,略有删改,文本是基本忠于原著的古白话文,其中一些语句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基于这样的学情,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p><p>2.课上,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联系背景资料、结合原著、借助影视资源等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结合资料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形象。</p><p>3. 课后,结合 “走近古典名著”这一单元主题,围绕“快乐读书吧”,开展 “我爱读名著”的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p> <p>●预习导学案</p><p>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这个单元会占用大量的教学课时。然而,面对线上授课,一节课只有15分钟,如何高效利用直播时间,如何抓住重点语段学习阅读方法,落实语文要素,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于是,一份份精准详细的预习导学案应运而生,我们将与教学中重点环节相关的问题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带着思考学习,这样的线上授课,事半功倍。</p><p> 如《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份预习导学案:</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1, 100, 250);">一、预习目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及语文要素。快速浏览四篇课文,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2、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11个生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3、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4、根据教材内容制订阅读清单,对自己的读书时间、读书内容进行规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二、预习内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及语文要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2、利用五年级上册学习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浏览四篇课文,看看分别讲了什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3、查找资料,回忆、梳理对《三国演义》的了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4、自学要求会认的“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11个生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5、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出要求会写的“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6、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谁草船借箭?(2)向谁借箭?(3)为什么要借箭?(4)怎样借箭?(5)借到箭了吗?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7、结合第二单元“走近古典名著”专题,围绕“快乐读书吧”,开展“我读名著”的挑战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制订阅读清单,对自己的读书内容、读书时间进行规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三、预习检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认真、工整地抄写在预习本上。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妒忌(yǐ jì) 幔(màn wàn)子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都督(dū dōu) 丞(chéng céng)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呐喊(nèi nà) 调(tiáo diào)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3、按照课文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禁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4、结合第二单元“走近古典名著”专题,围绕“快乐读书吧”,开展“我读名著”挑战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制订阅读清单,对自己的读书内容、读书时间进行规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这份预习导学案中,针对课上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一些环节,如:利用五年级上册学习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浏览四篇课文,看看分别讲了什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谁草船借箭?(2)向谁借箭?(3)为什么要借箭?(4)怎样借箭?(5)借到箭了吗?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提前安排学生课下阅读,既给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能及时有所回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按照课文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这道预习检测题的设计能够有效针对课堂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问题起到助力的作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一位家长看到我们的预习导学案时在朋友圈这样说,特殊时期我们这样上课,虽然没有崭新的书本,但学习的热情没有打折。感谢</span>老师们精益求精,反复修改,孩子们用这样的导学案来预习,每一步做什么都清清楚楚!双西小学的老师,靠谱!</p> <p>●直播进行时</p><p> 离开了传统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却拥有了更广阔的教育平台。每天早上8点,我们和孩子们如约来到钉钉直播间,开启一天的学习时光。</p><p>✩“读了课文,哪个情节最让人惊心动魄?”老师的声音通过屏幕传递给了孩子们。平时的课堂,我们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而此时,我们根据课前的调查,预设到“借箭的过程”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惊心的,于是,我们的教学直击靶心。</p><p>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环节,去感受人物形象。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出相关语句作批注。”如若是平时的课堂,这时我们会徜徉于教室里、行间中,不时和学生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此时,我们依然会说:“孩子们,透过屏幕,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凝神沉思的认真模样,听到了你们奋笔疾书的动听声音。”时间所限,我们不能和孩子们一一互动,但是,我们精心准备的ppt 上呈现了所有的重点难点,孩子们也学会了利用“回放”功能,反复学习。</p> <p>✩人物是串起名著故事的重要因素,把握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名著中人物的认识,不仅生发于阅读中,也可以生发于阅读前、阅读后。我们采用图表法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认识变化,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围绕人物形象及时纠偏认识或丰满认识,同时,也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p><p> </p> <p>✩本单元的四大名著都有相关的影视作品,借助影视资料也是阅读名著的一种方法,在线上教学中适时地插入一些经典片段,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有直观的印象。</p><p> 如:《草船借箭》播放赤壁大战的视频。在赤壁大战中,东吴大胜曹军,把带火的箭又都射向了曹操,还了回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题目为什么用 “借”,而不用“骗”“取”“偷”。</p><p>《景阳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片段及主题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猴王出世》播放“石猴进出水帘洞”视频。石猴顺利进出水帘洞是它成为猴王的关键,根据影视片段,帮助学生树立石猴的形象。</p><p>《红楼梦》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放风筝片段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p><p> 直播时的15分钟总是过得很快,却很充实。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老师们也乐在其中。线上授课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站好讲台”,也要与时俱进。</p> <p>●挑战不可能</p><p> 在这个特殊的学习时期,学生更加需要书籍浸润生活。结合第二单元“走近古典名著”专题,围绕“快乐读书吧”,我们开展了“我爱读名著”的阅读实践活动,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首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阅读清单,对自己的读书内容、读书时间进行规划。然后依托教学内容,利用线上教学进行名著导读,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开启阅读之旅奠定基础。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三个阅读挑战项目:</p> <p>挑战1——讲名著故事。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利用钉钉、荔枝、喜马拉雅等线上功能讲出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如果能有独特的见解更好。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倾听,设立“声音大咖”“精彩之声”“故事之星”等奖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p> <p>挑战2——寻“不定性”人物。古典名著中描摹的人物大部分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进行归纳,看看他们在不同事件里有着怎样的“不定性”的性格特点,全方位解读人物,为人物设计名片。通过这个阅读挑战,学生可以对人物形象有深层的、全面的认识。</p> <p>挑战3——成一家之言。古典名著最大的特点是以章回体作为叙事结构。对于经典的历史事件,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在这个阅读挑战中我们先带着学生学习经典故事,如《草船借箭》《猴王出世》,课后,学生阅读整本书,选择经典章回里的故事制作精美书签,写出自己的感受,“成一家之言”。开学后和小伙伴进行书签互赠。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用语文,学生从阅读中得来的思考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p> <p> 通过层层递进的阅读实践活动,将线上的教学引申到线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收获都很大,他们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p><p>四、案例反思</p><p> 直播授课已经三周有余了,我进行了一次调查,家长孩子自愿参与,问题有四个:</p><p>1.孩子用什么方式进行网络学习?</p><p>2.孩子一天中在网上学习的时间有多长?</p><p>3.以第二单元《走近古典名著》为例,您认为现在的网络学习效果如何?</p><p>4.您觉得接下来的学习怎样做效果更好?</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1:线上授课没有以往课上参与性强,可以和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回答问题。就像那天,老师让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我特别想说,可是老师只连麦了一个同学,我也理解老师这样做是为了节约时间。线上授课可以反复回放,把当时不太懂的问题通过再一次聆听解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2:我上课听讲挺认真的,您让朗读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及时跟着动,也在积极思考。不能和同学们交流,我就让爸爸妈妈听我说。那天老师和我们分角色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我就感觉老师就在我的屏幕面前,特别亲切。而且现在课外时间多了,我阅读的时间就更多了,四大名著我一直在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3:网课跟之前的面授课相比,虽然互动少了,但是趣味性不减。尤其是这个单元的阅读实践活动,我非常喜欢。我制作了书签,期待着开学后和我的好朋友交换,我想回学校上课了,想念老师和同学们了。</span></p><p> 读到这个孩子的留言时,我不禁泪目,想到那天去学校拿备课资料,特意去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教室,我也想孩子们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长1:线上上课家长对孩子的上课状态一目了然,可以针对当堂课不懂的地方帮助孩子理解,孩子和家长一同学习,是网课和以往的不同。就像学习“草船借箭”的方法,我的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课下我们看回放,我还给他画图。我们和孩子一起重温经典,感觉回到了校园生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长2:现在我们比较疑惑的就是课下无从下手进行辅导,数学题还能看出对错,语文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另外,感觉一节课15分钟太短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长3:线上上课,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尤其是阅读兴趣和习惯。现在看到他每天阅读名著,用荔枝APP录音,听其他同学讲故事,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得非常充实,真是高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家长像热锅上的蚂蚁,现在已经从容淡定了,也充分感受到平时老师们工作的不容易,过去放学还能远远地望见老师带孩子们出校门,现在这一望也是奢侈。</span></p> <p> 针对家长们的疑惑,我及时给出在家辅导的建议;听着家长们的真情流露,我也由衷感慨,愿疫情早日消散,山河无恙;愿美好如期而至,万物皆安;愿校园春色如许,学子争春!</p><p> </p><p> 借助这次项目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一步步实现软着陆,更让我们看到了语文项目学习的意义,在语言实践中落实语文要素。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遵循“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结构,项目学习的核心就来源于教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思考,如何将日常教学与项目学习有效对接,让语文浸入学生的生活。</p><p><br></p> <p>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停课不停教,用智慧传递教育的初心。教无定法,学无常态。项目学习让我们拥有了不同的课堂,我们没有停止由课堂生发的教育思考。我们用心、用情、用爱,尽微薄之力,燃奉献之火,惟愿落红成泥,育草木芳菲四季春!</p> <p> 邹雅红,双西小学语文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名师培养对象,太原市教学标兵,迎泽区“十佳教师”。</p><p> 从教25年来,作为一名语文的传播者,她享受着每一节充满语文味儿的课堂,也感受着学语文的快乐,教语文的幸福。语文是一扇窗,看得越远,世界就越近;语文是一扇门,开得越大,世界就越小。与学生一起,用语文的方式见天地、见自然,懂得生命、国家和爱,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