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的动力源

润田君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美篇平台精华推荐作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毛不易”的动力源》</b></p><p><br></p> <h3> 【人物简介】杨小毛,江西瑞金人,南京军区联勤部电视新闻干事。历任理论教育、组织、纪检、新闻干事等职。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用稿300余条,代表作《刘方刚:让儿麻患者走出精彩人生》、《一辆BRT公交车 起火:两家医院全力救治34名伤员》、《脱轨列车上的生死救援》、《为了一名彝族孕妇的生命》等。曾参与“兄弟院士”、好军医孟卫平、审计先锋汪锡广,2008年抗击冰雪、汶川抗震救灾、沪昆线列车脱轨、抚州唱凯大堤决口、废弃化工厂大爆炸等重大典型、突发性事件的宣传报道。多次获得军区新闻宣传质量一等奖、军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标兵。<br></h3><h3><br></h3> <h3>  原标题《果敢小毛的动力源泉》 发表在《基层通讯员》总第47期45-47页,图为该期刊封面,作者:张仁田。</h3><h3><br></h3> <h3>  一米六八个头的小毛,长得浓眉大眼、敦厚壮实,办事有板有眼,聊到兴奋时没有顾忌,直率坦言。我虽比他年长几岁,见面哥儿们相称亲近亲热。</h3><h3>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毛是一个有心人,源源不断地从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汲取营养。是勤奋学习、责任担当、红色基因、基层生活把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小伙子磨砺成干练稳重的铁血男儿。</h3><h3> <b>源于勤奋学习</b>。俗话说,“天道酬勤”。小毛从军校毕业后,先后在野战输油管线队、医院政治处、分部宣传科、房地产管理局办公室、联勤部宣传处等5个单位6个岗位干过。无论角色怎么变换,小毛注重的是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政治营养,做到精髓要义入耳、入脑、入心,努力形成价值认同、行动自觉。他自费开通网上电子图书馆,定期浏览100多份电子期刊,对突发性事件和新政法规,密切关注,不断训练发散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h3><h3> 电视新闻干事往往是采访、撰稿、摄像、编辑“一肩挑”,加之对上、对下协调等,“拳打脚踢”的综合素质必须具备。小毛说:“刚接触电视宣传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特别是央视媒体大抓收视率、推行末位淘汰、倡导“走、转、改”以来,对新闻稿件的要求高了,发稿难度大了。”为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业务、适应节目定位、化解用稿压力,他先后阅读20多部专业书目,观摩100多部在全国全军获奖的电视新闻作品,用最笨的“临摹式”学习,恶补电视摄像、画面剪接、讲新闻故事等技巧。每次采访,坚持自拍、自写、自编,直到满意为止。</h3> <h3>  小毛深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总是绕不开能力素质,如果素质不高,“作为”就无从谈起。身在军区机关的小毛,在别人眼里,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尖子人才,如果没有“两把刷子”,不仅难以令人心服,更奢谈工作指导。小毛的忧患意识无时不在,只有学习,才能确保方向不迷航,敏感问题不迟钝,原则问题不含糊。</h3> <h3>  联勤部宣传处的电视新闻起步较晚,2006年刚到联勤部机关工作时,没有设备、没有人员,光杆司令一个,为了打破僵局,小毛做了三件事:一是主动出击交朋友,同坐班车上下班的,哪怕比自己年轻的助理员也主动打打招呼,寒暄一下,日久生情,已有多个部局只要有行动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二是多看文件材料,了解机关部队动态,无论是训练、业务以及面上情况有整体了解,掌握常规性工作,从中确定领导关心的工作,并把之作为重点宣传对象;三是经常看报,关注新闻背后的相互联系,遇事首先分析是否适合做电视新闻,然后有选择性的进行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上的刻苦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现在,宣传处已拥有价值200多万元的高清、标清电视摄录设备和视频传输设备,还有基层报道员跟学轮训。</h3> <h3>  2008年抗震救灾时的电视新闻报道,对小毛来说还是第一次练兵,当时是手机没电,网线没有,一些很有价值的动态新闻,因为视频无法及时传输,留下很多遗憾。从汶川回来后,他不是向领导伸手要功,而是在经过充分市场调研论证后,积极游说领导更新添置可以应急的技术设备。当年底,实现“鸟枪换炮”,野战小高清、移动非编等全部装备配齐6万多块钱,花钱不多但非常方便,视频摄、编、传“一条龙”,随时随地全功能。2010年,发生沪昆线列车脱轨、江西抚州唱凯大堤决口、九江抗洪等突发性事件,应急便携装备小试牛刀,出色完成了相关报道任务。那年江西抚州唱凯大堤决口,驻赣2家医院派出医疗队员几十人,分成11支医疗队,白天黑夜跟踪拍摄,但闷着头拍肯定是出不了新闻的,期间,小毛每天密切关注网上发布的相关新闻,关注灾情发展,关注政府救灾重点,依照抗洪抢险进程,每个阶段抓一个新闻点,先后从轻舟给滞留群众送医疗、安置点上送医疗、进村入户送医疗防疫等方面进行采访,全面报道了医疗队抢险救灾情况。</h3> <h3>  小毛说,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雄鹰靠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蜗牛靠的是执着坚持,一次次地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蜗牛爬到塔顶的境界跟雄鹰是一模一样,和雄鹰不一样的是,蜗牛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令人感动的足迹。他要向蜗牛学习,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h3><h1> <b>源于责任担当</b>。由于长期奔波采访、高负荷运转,生活极不规律,40岁壮年的小毛已身患多种疾病。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骨子里的脾气秉性,一旦有急难险重突发性报道任务,他骨子里会迸发出令人敬重的胆识,不顾劝阻地奔赴新闻现场采访。</h1><h3> 小毛与电视新闻结缘8年,期间他带领联勤电视新闻报道骨干,无数次走进演兵场,走近基层官兵,传递强军兴军的正能量。无论是陆海空联勤联训、军交立体投送、士官升级训练、行业样板建设,还是卫生装备操作使用大比武、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大项演训活动的报道,官兵们都能在他的报道中感受到电视新闻的魅力。</h3> <h3>  小毛从抗击冰雪灾害、汶川抗震救灾、沪昆线脱轨列车救援、抚州唱凯大堤决口、环鄱阳湖区域抗洪抢险、南京某化工厂爆炸等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体会到,新闻干事除了要有责任心和敏感性,快反能力,更要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气。沪昆线发生列车脱轨事件时,小毛正在参加机关理论集训,得知某分部和南铁军代处在现场组织救援,立即电话指导相关人员现场拍摄,联系编稿、传稿的地方,告知相关技术要求,同时,根据现场描述迅速撰写文稿,协调北京发稿,当晚《军事报道》及时进行了报道。为进一步报道伤员入院后的救治情况,当天,他连夜乘车前往现场作跟踪采访拍摄,就地编稿,很快《一次与时间赛跑的特殊救治》的专题报道在《军事纪实》播出。</h3> <h3>  2010年7月28日,一声巨响震颤了南京。该市某化工厂发生爆炸事件,中午1点得知有34名伤员送到总院急诊医学科救治,小毛立即带着摄像机赶到总医院采访。路上,他一边迅速与南京总医院联系,一边紧急动员爱人帮助从网上下载爆炸伤亡等相关信息,了解事件来龙去脉、新闻背景。他说突发性事件报道务求快,错过这村就没有那店了,要不要走程序请示领导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新闻干事的担当。此条新闻从采访拍摄、写稿、编稿、传稿一气呵成,3个小时完成采编,5个小时发稿,央视新闻频道滚动播发了该条新闻,发稿速度比央视应急报道组的记者快了一个多小时。</h3> <h3>  2013年6月7日,厦门BRT公交车爆炸起火,18名重症伤员送到第174医院救治。正在鹰潭出差的小毛,得到消息已是晚上10点多种,对于这一事件,怎么报道?在当时的确让他颇费神思。他一边指导现场采访拍摄。一边打破常规和惯例直接与央视夜班编辑协调稿件,连夜编辑传输图像,与基层报道员异地互动忙到凌晨3点多。自8日凌晨始,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午间新闻》、《特别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军事报道》、《新闻1+1》、《中国新闻》等名牌新闻栏目连续滚动播出174医院全力救治伤员的新闻。小毛告诉我,这次三级政治机关联动报道,打通了新闻信息的始末两端,为高度分散的联勤部队搞好突发性新闻报道提供了范例。</h3> <h3>  在他看来:新闻报道就是最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讲清楚,用事实说话。在采访《用奉献成就医者快乐人生》的新闻时,也感到过困惑。沙爱国的事迹感人,大年三十放下年夜饭抢救危重大出血女患者;不顾产妇有传染性疾病的危险,给新生儿做人工呼吸;参加专家会诊时,不顾伤害个人声誉,执意重新打开伤口检查别人的手术挽救患者生命等。这位被患者称为“送子观音”的沙爱国,一位妇儿科主任的“像”到底怎么画,怎么把沙爱国主任的生活真实转化成新闻事实。正在此时,小毛发现一名老患者到医院要找沙爱国复查身体,并从家乡带来自己种的青菜送给沙爱国,她为什么要感谢沙爱国,能不能以此切入把救治患儿、手术台救人等相关的事迹联系起来侧面描述,最后把她研究试管婴儿的新追求,作为新闻事实的延伸,用不同人物的同期声深化主题,使得新闻有点有面,人物生动饱满,价值取向鲜明,无需记者主观推理判断,作品也显得简洁朴实。</h3> <h3>  最让小毛骄傲的是“使命行动2013”的电视新闻报道,一个军事交通立体投送的题材,在央视新闻频道、国际频道、《新闻联播》、《军事报道》,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媒体全方位报道,累计播发稿件18条,还配有新闻背景链接、新闻短评,使得联勤官兵在重大演训活动中强军备战的身影,在多家电视媒体达到充分展现。</h3> <h1>  <b>源于红色土地</b>。 从江西省瑞金市“红土地”上走出来的杨小毛,对家乡始终怀着深厚感情,远行千里,无论求学还是工作,他没有丢掉本色。小毛回忆说,当兵走的时候,父亲嘱咐我,要记住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这些年的军营历练、环境熏陶,我越发感悟到生我养我的红土地的厚重,红土地的精神早已融进我的血液,我将永远和着她的脉动,踏着英雄先辈的足迹不断前行。</h1><h3> 小毛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从老区农村走出来的战士,能在军区机关从事电视宣传工作是一种荣耀、一种信任,拍摄好基层战士刻苦训练的雄姿,宣传好军营里的典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心触摸、体会领悟身边战友的精气神,更是完善自我的好方法、好途径。每次外出采访,小毛都当作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党性的考验,他时常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从寻常事做起,防微杜渐,洁身自爱,决不越雷池一步。</h3> <h3>  2010年,江西境内接连发生沪昆线列车脱轨、抚州唱凯大堤决口、九江抗洪抢险三起突发事件,小毛20天内3次进入江西境内采访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马不停蹄,昼夜奋战在突发事件现场,及时报道了军区医疗队员救治受灾群众的生动事迹。</h3><h3> 2012年春节期间,杭疗干部杨利平在江苏启东家乡休假时“智慧救人”。得到消息时,事件已经过去好多天,应该说失去了新闻时效性,加之有关部门怕影响当地的旅游业,许多网友上传到网络的视频,都屏蔽掉了,现场视频、图片缺失,稿子的难度可想而知。</h3> <h3>  小毛说,他当时是带着压力去采访的,看到一些采访对象和你周旋,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而自己不断地将谎言拆穿,与他们斗智斗勇,确实很刺激,其中也会有种责任担当的成就感,这种执着、担当源于自己是从红土地走出来的人。后来,小毛根据杨利平的讲述,协调朋友创作了7幅漫画,形象直观地再现救人场景;想方设法联系当事人、目击者、救援队,宛若大海捞针,不放过一个可能的线索,最后通过110报警台反查到报警人的电话,才在当天游客中找到手机视频,也正是借助这段现场视频,央视《新闻联播》、新闻频道和军事频道相继报道了军官杨利平英勇救人的事迹,还原了事实真相,回应了网友关切,受到了广泛好评。&nbsp;</h3> <h3>  写稿如做人,必须以实取胜,对于一篇不符合逻辑的新闻,传播有多广,负面影响就会有多大。一次,他在报上看到一张图片新闻,介绍某医院在野战条件下开展颅内微创手术,看过就想笑。医院抽组医疗队是把前方送下来的伤员进行分类检伤、止血、捆绑固定,马上就转送到后方医院,无需展开手术,作者没有搞清楚分级救治的原则,其次,谁会在一个帐篷里随随便便就开展颅内微创手术演练呢?再说,微创手术也拿不出弹片呀!那些让人笑话的稿子,即使有100篇稿子又如何。在他看来,新闻不仅要“求数量、讲质量”,更要尊重基本事实,张冠李戴,往往会弄巧成拙。</h3><h3> 南京总医院兄弟院士黎磊石,在说起自己无影灯下数十载默默奉献的人生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他的心中之所以始终装着病人,是因为对病人保持了一颗同情心。这种同情心,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和良知!就是要多做好事,多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朴实感情也是小毛这些年做人处事一直守住的底线。</h3> <h1>  <b>源于贴进基层</b>。鲜活的新闻在基层,在战士中间,在医院、在哨所,在训练场上。这些年,小毛平均每年下部队采访报道一百多天,联勤系统的分部、医院、仓库、哨所,大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小毛说:人生其实是一段修行,八年的新闻采访历程,让他有机会了解联勤部队各个专业门类的知识,有机会与众多基层官兵结下深厚友谊,更让他内心完成了从纯粹感恩到责任担当的“涅槃”。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只有保持永远冲锋的状态,并创造不凡的业绩,才能优雅地活着,才能赢得应有尊重,才敢说有军人的样子!</h1> <h3>  采访时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能够挖掘更多的新闻细节,使得新闻更加生动感人,这对电视新闻尤为重要,小毛也从中尝到甜头。联勤系统的新闻难做,医院的题材更难,驻闽某医院搞了一个区域性医疗平台,听起来很拗口,实际上就是远程会诊系统。医院投入100多万,搞这么一个平台,就是为了岛上几个连队。它究竟给官兵解决什么,给医生解决什么,给医院管理带来什么问题,上岛采访前小毛心里没有数,在岛上与战士一聊,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几个数字一出来心里就有底了。加上南日岛的位置、气候,恶劣天气一年有多少天;战士出岛看病,早上出发到晚上才能到医院,当天还看不了病;面积只有52平方公里的南日岛仅有两所乡级卫生院,驻地老百姓生病都到卫生队去看病,新闻里引用的三个新闻背景,交代了创建平台的重要性。它的价值是让医疗专家“常驻海岛”,解决官兵看病难问题,新闻稿没有一个字讲为兵服务,但通篇都是为兵服务的事情。</h3> <h3>  同样,对于大项工作的报道也要深入研究,抓住要害,找出事件的规律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报道,不能人云亦云,只满足发一两条稿子,不痛不痒,不得要领。2007年,军区在浙江某海训场举行“东海X号”演习。刚去时有人建议拍摄医护人员为海训官兵巡诊的新闻。在小毛看来,到演兵场采访却不反映后勤官兵刻苦训练,有些舍本逐末。为让报道贴近后勤训练实际,小毛苦守演练场20多天,每天跟随后勤指导组采访,关注参训部队训练科目,期间,拍摄了大量素材,对演习情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打算编发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战伤救治两条新闻,最后确定只报道战伤救治,因为“战伤救治保障链”问题,军队刚刚开始探索,军区作为试点单位走在前面,做这样的新闻,既符合事实,又抓住根本,以一当十!&nbsp;&nbsp; </h3><h3> 近年来,小毛在中央电视台先后用稿300余条,个人用稿量占军区联勤部队用稿总量50%以上。先后编辑制作专题汇报片40多部,汶川抗震救灾纪实片《鏖战汶川》、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增强政治工作实效汇报片《高扬的旗帜》、优秀基层官兵代表赴新疆边防参观见学纪实片《铸魂砺志边疆行》等播出、发行后好评如潮。在他看来,联勤部队虽然担负的是保障任务,但仍是一座新闻富矿,只有珍惜资源,不懈挖掘,才能喜获丰收!&nbsp; </h3><h3>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驻南京军区记者站主任记者,附:《果敢小毛的动力源泉》 发表在《基层通讯员》总第47期45-47页复印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