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长征小学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心理课程(第三十五课)疫情下,让孩子实现弯道超车的是这两个字--自律

张瑞玲

<p>今日疫情通报</p> <p>今日开讲第三十五课</p><p>疫情下,让孩子实现弯道超车的是这两个字--自律</p><p>主讲教师:张瑞玲</p> <p>  疫情期间延期开学,各地陆续开展网上学习,最长寒假,线上教学,这对学生来说,完全是一场自律能力的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有的孩子努力学习,备战高考,有的孩子却输给了懒惰和消沉,浪费了学习的时间。有人说:“疫情终将过去,但过去之后,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人已经迭代升级。”疫情延长了假期,自律却拉开了人们的差距。只有严格自律的人,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起来看看疫情下关于自律的故事!</p> <p>第一个小故事</p> <p>  四川宜宾高三学生余梦瑶在家上网课期间,每天早上6点起床学习,晚上6点规划晨读和晚读, 她有3个本子,其中一本写满规划,字迹工整如印刷体。她说疫期上网课全靠自律,目标是中国传媒大学,信心和目标是支撑自己在家学习的原动力。她说:“任何东西只要掌握了原动力,明确了目标,自律这条路可以走得很好!”</p> <p>第二个小故事</p> <p>  “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6点早读,晚上10点半下课。”对于河北高三学生郝佳(化名)来说,在家“宅学习”的每一分钟时间,都不能浪费。在家学习,郝佳依然十分用功“高考,对每一位考生都是公平的,这个时候就是要考验自控、自律能力,现在就看谁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距离高考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郝佳信心很足,他说:“只要能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p> <p>第三个小故事</p> <p>  河南南阳高三学生小通,因家里没装宽带,且自己付不起手机流量费,便与邻居沟通好, 每天早上8点准时搬着小凳子守在屋顶,“蹭”邻居的WiFi,参加学校开设的线上课程。寒冬之下,他没有抱怨,反而更加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当别的孩子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睡懒觉时,他在每天五点半就起床早读。</p> <p>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和执着,也看到了努力和奋进,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两个字:自律!当我们羡慕有些人拥有自由的灵魂和开挂的人生,而在他们的背后都是通过极致的自律。</p> <p> 自律的人生,到底有多厉害?</p><p> 自律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说白了就是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去达成自己原本的目标,而不受其他事情干扰的能力。</p><p>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自律的人,永远分得清楚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乐。</p><p> 知乎上有一个数百万人关注的热门贴子:“自律带给了你什么?”</p><p>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自律者出众,不自律者出局”。</p><p> 自律确实很难,能做到的人,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者。</p><p> 作为一个能持续二十多年写作的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一直过着极度自律的生活。</p><p> 自从1982年起,他固定在每天早上5点前起床,伏案写作几个小时,然后出门长跑。三十几年从未间断。</p><p> 村上春树说长跑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训练,通过跑步养成自律的习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在做其他事情时,运用自律就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p> <p> 如何让自律变成一种习惯?</p><p> 很多人的状态是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懒惰,一时的“打鸡血”没什么用,长久、持续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的大部分问题。</p><p> 如何让自律变成一种习惯?《自控力》给出了很有用的三招。</p><p>1. 延迟满足:没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很难拥有自律能力。</p><p> 因为自律就意味着放弃眼前的享乐和舒适,去为了一个远处的目标而努力。及时行乐看似得到了暂时的快乐,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p><p>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前的努力是为了一个更大的回报,会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当下。</p><p>2. 计划不能很满:没有弹性的计划通常坚持不过三天。</p><p> 养成有效的自律,开始不能贪多,比如用一百天就做跑步这一件事,从一天走十分钟到一天快走30分钟,再到每周跑步三次,循序渐进的努力是为了大脑适应变化。</p><p>3. 给自己激励:持续正向的反馈是一种长久的激励。</p><p> 自律一般分成3个阶段,前期是兴奋、跃跃欲试;中期是痛苦忍耐,甚至是瓶颈期;当自律让生活发生好的变化后,自律的后期就变成了享受。</p><p> 在过程中给自己激励,就会坚持看到后面那个巨大的奖励。</p> <p>  宅家上网课,4招让孩子更自律</p><p> 延期开学,各地陆续开始进行网上学习,不少家长反映说孩子隔着屏幕学不进去,时不时就想走神,完全感觉不到在校学习的那种氛围。</p><p> 对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来说,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学习的一大干扰项,一点不碰绝对不可能,但一定要明确可以玩的时间与场合,在学习的时间里,试试用这几点来打败手机的诱惑吧!</p><p>(1)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p><p> 请相信,微信和QQ的即时消息大多都是闲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信息。如果真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或者通过家长联系你的!</p><p>(2)打开群的消息免打扰功能</p><p> 很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停。</p><p> 不断查看群消息会严重影响学习的专注度。所以建议大家:对所拥有的群进行一次精简整理,退出无意义纯闲聊的群,将幸存的群打开消息免打扰。学习时间可以直接关闭微信或QQ。</p><p>(3)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p><p> 很多人打开微信看见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都会抑制不住地非要点开来查看一番,生怕错过了什么大事,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p><p> 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人与人之间,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对面地分享日常的喜乐,不比在朋友圈的点赞更能增进感情么?</p><p>(4)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频率</p><p> 克制自己发朋友圈,求点赞的心理。</p><p> 幸福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喜怒哀乐都可以直接地与身边人分享,并不需要通过刻意的“晒”来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别人的认同获得自我满足。</p> <p>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家长做好这3点是关键</p><p> 拥有一个自律的孩子,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p><p> 我们希望,电视不用断电,孩子也不会主动去开;</p><p> 我们希望,手机放在身边,孩子也对它不会沉迷;</p><p> 我们希望,每天不用陪读,不用吼得自己和孩子都怀疑人生。</p><p> 然而,自律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一个自律的孩子的养成,纵然有孩子自己的原因,而其背后的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p><p> 那么,培养孩子的自律,父母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给家长朋友们几个建议:</p><p>1.父母要努力自律,管理情绪,做出榜样</p><p> 自律的形成,并非来自严厉的管束,而是来自爱。</p><p>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并非出于教育的目的,而仅仅是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满和焦虑的情绪。</p><p> 真正的自律来自榜样的示范、爱与陪伴、尊重。</p><p> 比如你爱一部剧,可以在孩子睡着后追一会,不要带着孩子一起追啊!</p><p> 因为孩子一闹,你肯定会妥协,让他看动画片,而且很难管束。</p><p>2. 父母对孩子信任和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p><p> 对孩子充分信任,父母舍得对孩子放手,孩子才有机会自己做主,才能体会到自我管理的乐趣,才能形成自律的内在动力。</p><p> 孩子能做的事,鼓励孩子去做,千万不要去代替。因为你的替代,只会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p><p> 还有很多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自我管理。凡事都交给了父母去安排,还需要自我管理干什么呢?</p><p> 这样的孩子,就无法发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很难独立起来。</p><p>3. 父母制定规则并遵守</p><p> 制定规则之后,父母要坚持按照规则来做。</p><p> 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习惯了,慢慢地,他觉得每天这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成了性格。</p><p> 任何事情,形成了习惯,就不需要别人一再提醒,而内化为自觉。由被动变主动,这才是自律的不竭动力。</p> <p>本课程综合整理自梨视频、人民日报新媒体、樊登读书(ID: readingclub_btfx)、人民网(曹昆 岳弘彬)、校长传媒、养育男孩(ID:breedboy ) 、家教帮(ID:jiajiaobang360)等</p><p>编辑 | 贾文艺</p><p>制作 | 张瑞玲</p> <p>  你有疑虑,请与我们联系;你有困惑,请和我们沟通;你有迷茫,请给我们倾诉;你有想法,请找我们表达。</p><p>白银市平川区长征小学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p><p>领队:何胜山 金丽君 金文宝 张红梅</p><p>成员:</p>

自律

孩子

学习

朋友圈

自己

疫情

自我管理

微信

每天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