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等城开,我必再来

老兵弓长

<p>(东湖远眺城市天际线)</p> <p>  武汉是我去过最多的城市之一。</p><p><br></p><p> 将近20年间,往返武汉十多次,匆匆来往,虽印象未必深刻,但留下照片不少。不过,整理了两篇(《汉口站》、《来来往往》),其余均存之硬盘而逐渐遗忘。</p><p><br></p><p> 庚子岁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了武汉的“封城”,也无奈连带全国人民“禁足”。宅家期间,有时间挖掘存片了,自然也看到了武汉所拍的片子了。</p><p><br></p><p> 尽管其中不少是手机所拍,片质不理想,不过只要能反映经历的过程,聊胜于无吧。</p> <p>(高铁沿线几个主要车站:六安、金寨、红安、武昌)</p> <p>(汉口站建筑外观)</p> <p>(汉口站内景及站台)</p> <p>(汉口站周边)</p> <p>(经常住宿的饭店:东方建国大酒店)</p> <p>  回忆初次去武汉,大约在2001年,那时坐火车要经郑州转,坐汽车要花十几个小时,欲快捷舒适,只有选择飞机,费用多出好几倍,着实不方便。后来,高铁建成,往来武汉只需三个半小时,一天几十趟车,车次间隔半小时不到,真的是太方便了。</p><p><br></p><p> 武汉由三镇组成,仅火车站就有汉口、武昌、汉阳三个,不过我基本都是在汉口站上下,因此,汉口站及其附近的地方,留下的影像多点。</p><p><br></p><p> 开始一直有误解,以为这就是京汉铁路的汉口站,其实,现在的汉口站是1991年建成使用的,原京汉铁路的汉口站在市内京汉街、大智路附近,2001年成为文保单位,据说是铁路博物馆,遗憾没有去过。</p><p><br></p><p>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与汉江交汇处,其中,汉口最早开埠,至今,仍保留了一些当年的建筑。</p> <p>(江汉关大楼及附近的码头)</p> <p>(左为江汉关大楼,右为中山大道上的长江饭店)</p> <p>  江汉关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耸立在沿江大道直角部位,始建于1922年,1924年初竣工,建筑面积4000余平米,高度47米,现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br></p><p> 江汉路是著名的百年商业街,自沿江大道的江汉关大楼,向西北延伸,穿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全长1550米。</p><p><br></p><p> 其中,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目前尚有13幢当年建设的近、现代欧式建筑。</p><p><br></p><p> 2000年,江汉路建设为商业步行街。</p> <p>(江汉路步行街)</p> <p>(位于中山大道的民国建筑)</p> <p>(左上、右下为中山大道,右上为江汉路建筑,左下为青年路天桥俯瞰)</p> <p>(汉口中山大道天桥俯瞰周边,上二图的老房子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p> <p><br></p><p><b> 黄鹤楼</b>原址在武昌长江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主要得益于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p><p><br></p><p> 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后原址被长江大桥建设所占,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距原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p><p><br></p> <p>(左为江滩公园内的抗洪纪念碑,右为黄鹤楼)</p> <p>(上为黄鹤楼远眺,下左为崔颢诗碑,下右为湖北籍奥运得奖牌选手)</p> <p>  蛇山南麓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组红墙红瓦的"山"字形建筑,即百年前武昌首义的遗址--鄂军都督府。武汉人称之为"红楼"。</p> <p><br></p><p><br></p><p> 汉口江滩公园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展示城市景观,保持了亲水、生态、休闲的特色。2008年已初具规模,而印象中,南京的滨江公园当时好像还没有建好吧 。</p><p><br></p><p> 2015年4月专程去武汉大学,本想观赏樱花,奈何季节已过。</p> <p>(武大民国建筑老斋舍)</p> <p>  樱花已谢,潇潇雨中也有一番情趣。有意思的是右上图的大楼已经不存在了。据说是其高度影响了东湖风光带而拆除,这也真是大手笔了。</p><p><br></p> <p>(左上董必武塑像,左下洪山礼堂,右下地铁通道)</p> <p>  武大返回,经洪山广场,该广场始建于1991年,2013年底改建后重新对市民开放。</p><p><br></p><p> 洪山礼堂座落在东湖西畔,始建于1954年,2007年改造重建。</p><p><br></p><p> 西北湖绿化广场,于1999年建成。</p> <p>  武汉人素有这样说法:“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 吉庆街位于汉口大智路的一条街道,全长170米,以大排挡文化闻名。</p><p><br></p><p>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p> <p>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其中这样的场面印象还在,很想邂逅剧中献唱的那个老汉,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p> <p>(上二幅为2010年秋的东湖,下二幅是2015年春武大附近的东湖)</p> <p>  和南京地铁一样,武汉也有这样花里胡哨的车厢,赶上了。</p> <p>  不少小饭店墙上的装饰也是蛮有意思的,选了两幅。</p> <p>  闲暇逛街拍的片子,挑选几张有意思的吧。</p><p><br></p> <p>(左下远处是同济医院,过街天桥不知道现在还在否)</p> <p>(右下的店招吸引我了,应该尝尝味道的。左下图这种摩托车还允许存在吗?)</p> <p>(右上马路中间的树,能够保留倒也体现了建设者的环保思维)</p> <p>(街边铺子的地方吃食总要品尝的,不过对付热干面的辣多少还是要有点勇气的)</p> <p>  2019年10月份,在汉口园博园,用手机拍了一组片子,为一篇小文(《说说手机拍照的误区》)提供了依据。</p> <p>  这是最近的一次去武汉,相信不会是最后一次。</p><p><br></p><p> 眼下,武汉人民正受疫情煎熬,流传出来的封城日记,情真意切的真实记录,都被贬斥为“个人偏见”而非“宏大叙事”,我等随手拍摄的这些“烂片”就更不值一说了。</p><p><br></p><p> 但是,通过整理这些片子,突然发现,我等庶民,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追求宏大叙事。能够做的不过是,观察身边的细枝末节,记录所见的点点滴滴,维持一个人的起码底线吧。</p><p><br></p><p> 归根结底,与武汉多年间的来来往往,说明多少还是有缘分的。理当将散片归纳整理,为重访故地做些准备,我想这终究是值得的。</p><p><br></p><p> 静等城开,我必再来!但愿等候不会太久。</p><p> </p><p> (原创作品&nbsp; 欢迎转载)</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5iEtt9M-7MyKj1owV5Oi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