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落浣花溪畔的唐诗•走近诗圣杜甫——迎宾路小学四年级三班抗疫延学之快乐学语文

小宣

<p>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延学在家,我们带着战胜难关的坚定信念,积极乐观向上,把学习当做快乐的事情,让诗词文化丰富我们的语文学习。</p><p><br></p> <p>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园地积累中,是杜甫的一首《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恰值春日来临,我们暂时无法出门去感知春光,就带着学生借助课本文字与网络资源来一场诗词之旅吧!</p> <p>  以教材范本为出发点,让学生借助网络去了解诗人生平,了解历史背景,了解诗词背后精彩跌宕的人生。</p><p>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p><p>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758年,性格耿直的杜甫选择了弃官漂泊之路。</p><p> 而公元760年,颠沛流离的杜甫来到了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住所-即使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第二年春天,暂时安定下来的诗人趁着春光明媚,来到锦江之滨赏花,一路走走停停,一气呵成《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诗。</p> <p>  于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很自然地沉醉于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满眼春色,那翩飞舞动的戏蝶,那恰恰啼啭的娇莺,难得啊,此时凄苦无助的诗人回到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p> <p>  徜徉在唐诗中的春天,同样是成都浣花溪畔,公元764年的春天,杜甫绝句二首,送给我们旖旎的春风,明媚的春阳,灵动的燕子,惬意的鸳鸯,碧绿江水之上洁白的飞鸟,葱茏青山之中燃烧的春花……</p> <p>  回到761年春,一场及时的细雨滋润了万物,更惊醒了诗人辗转的春夜,这一场雨,全诗除题目外没有一个喜字,却又洋溢在字里行间——《春夜喜雨》:</p> <p>  同样是761年,因为深秋的一场暴风疾雨,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凄苦无奈,那肆虐的秋风,狂飞的茅草,布衾冷铁,雨脚如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杜甫,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天下安康,自己虽死亦足!于是,跨越千年,在浣花溪畔,和学生一起重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 <p>  就这样全方位走近诗人,让学生去和文本和历史对话,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点燃他们热爱诗词的热情,简单了解大意后熟读成诵,让诗词装点这个一定会到来的春天。</p> <p>在浣花溪畔,飞落的杏花春雨,展开一幅诗情画意的长卷,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p> <p>唐诗宋词,宛若中华千年文化中两颗耀眼的璀璨明珠,让我们循着它们的光芒,来一次深情的凝望,在快乐的语文学习中,感恩时光的馈赠,采撷最美的诗意。</p>

杜甫

诗词

诗人

花溪畔

春天

我们

语文

延学

寻花

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