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统测二讲解

樊莉

<b>统测二(满分120,优秀96)</b><br><b>214班考情:</b><br>优秀34人<br>黄金席位(班级前十):<br>高赛雅111,马逸雅107,陈曦107,成超涵106,胡可106,<br>张唯雨106,明彤105,程扬104,李若曦104,周畅103,黄敏慧103,徐维妙103,张健103,程文慧103<br><b>215班考情:</b><br>优秀32人<br>黄金席位(班级前十):<br>苏欣108,张子轩106,吴琳104,罗昕妍104,李文策103,<br>蔡晓宇103,黄吕103,张海欣102,丁子怡102,黄万昆101 &nbsp; &nbsp; 这次<b><font color="#ed2308">选择题</font></b>12道,214班满分10人(占比20%),失误1题29人(59%),失误2题37人(75%);215班满分4人(7%),失误1题20人(35%),失误2题39人(68%)。整体发挥很不错,<b><font color="#ed2308">表扬!表扬!表扬!</font></b> &nbsp; &nbsp; &nbsp; 据15班语文课代表“罗可爱”收集,反馈第4、9、10、12题需要讲解,我看了下,这几个题错的并不集中,请未理解的同学私下和我交流。据我自己记载,第7题失误相对集中:<br><i><font color="#167efb">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r> 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br>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br>B.家风既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br>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br>D.家风是最为宝贵</font></i><font color="#167efb"><i>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br>参考答案:C 【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中“影响力”与“都好”主谓搭配不当;二是语序不当。家风首先应该是“家族必备的要素”,然后提升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综上分析,故选C项。】</i></font><br><b><font color="#ed2308">樊老师说</font></b><br>此类病句题,选项是用来降低难度的,可先<font color="#ff8a00"><b>比对选项找提示</b></font>。首先,可发现语序问题,“必备要素”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存在递进关系,可排除B、D两项;A、C的不同就是前句的表述问题,我认为答案解析不对,我是从语体色彩入手排除A项的。文段中“出类拔萃”“懿行嘉言”“恪守祖训”“流风余韵”,用词典雅,明显的书面语特色,相较,C项比A项语体风格更协调。 <b>小说阅读</b><div><font color="#ed2308"><b>樊老师说</b></font><br>1.<font color="#ff8a00"><b>答题要有规范意识!答题要有规范意识!答题要有规范意识!</b></font>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简答题6分,3个角度,分三点作答,用①②③标明。(以后作答不分点,眼瞎的樊老师只给一点的分数,2分。)<br>2.参考答案只是提供解题思路,“道路千万条”,如果你有自己的思路,参考答案只是补充。<font color="#ff8a00"><b>参考答案是用来借鉴的,不是用来迷信的。</b></font>以小说阅读的第1题为例——<br><i><font color="#167efb">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6分)<br><br>参考答案&nbsp;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nbsp;。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nbsp;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nbsp;</font></i><br>&nbsp; &nbsp; 宝宝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道<b><font color="#ff8a00">情节作用题</font></b>。作用题的<b><font color="#ff8a00">解题思路是“两线五点”</font></b>,“两线”即结构和内容,“五点”即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技巧。具体的语言表述,就看你的习惯了,只要答到了“点”上,均可。有时,参考答案只是指明作答方向,需要进一步完善,第1题的参考答案就是如此,可完善为:<br><font color="#39b54a"><i>①在结构上,引出下文“第9车厢”的故事。<br>②在技巧上,运用衬托的手法,表现了“第9车厢”故事的荒唐、可笑。(还可以说是“类比”,但不是“对比”,“类比”是相似的,“对比”是相反的。这两个故事是相似的,只是荒唐程度不同。)<br>③在主旨上,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具有普遍性,揭示文章主旨,即对管理混乱、履职不尽责的社会乱象进行揭露和批判。</i></font><br>还有同学给出了其他答案,如,“<font color="#39b54a"><i>在结构上,奠定了全文气愤、讽刺的基调”;“在技巧上,运用了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i></font>等,我觉得都是在“点”上的,均给分。<br></div> <b>作文</b><div><i><font color="#167efb">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br> 有人说,吸取经验,才能做对事,才能少走弯路;也有人说,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别样的风景。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来谈谈你的思考。<br>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br>立意参考:<br>(1)从肯定少走弯路的角度立意:尊重经验,少走弯路,让人生之路变坦途。<br>(2)从强调走弯路对人生的意义的角度立意:弯路亦有风景,让弯路丰富自己的阅历;敢于尝试,“弯”亦有益。<br>(3)从材料整体的角度立意:走好该走的“弯路”;关于“走弯路”的辩证思考(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font></i><br></div><div><b><font color="#ed2308">樊老师说</font></b><br>&nbsp; &nbsp; &nbsp; 这则材料,呈现的是我们成长、学习、生活的常态:你是愿意听从“过来人”的告诫,还是坚持“绝知此事要躬行”?你是准备尝试参考、借鉴甚至模仿学霸的学习方法,还是坚持独自摸索“适合自己”的?你是打算看看他人故事里的经验或教训,还是坚持“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杠”?简而言之,材料引导我们思考的是“他人经验”和“自我经历”的价值问题。<br>&nbsp; &nbsp; &nbsp; 毋庸置疑,“他人经验”和“自我经历”都有价值,并且从来都不是矛盾对立的,只是价值的大小,可能因人而异,这个作文题目的思辨性也就在此。<br>&nbsp; &nbsp; &nbsp;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人生的风景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无关你是否“吸取经验”,你善于“吸取经验”,你的人生旅途中还是有弯路在等你,“弯路”是一个客观存在。</div><div><br>&nbsp; &nbsp; &nbsp; <i><font color="#b06fbb">《论语》里有个著名的故事。<br>&nbsp; &nbsp; &nbsp; 子路问:闻斯行诸?<br>&nbsp; &nbsp; &nbsp;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br>&nbsp; &nbsp; &nbsp; 冉有问:闻斯行诸?<br>&nbsp; &nbsp; &nbsp; 子曰:闻斯行之。<br>&nbsp; &nbsp; &nbsp;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br>&nbsp; &nbsp; &nbsp;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font></i></div><div><br>&nbsp; &nbsp; &nbsp; 孔老师城会玩。子路问:“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去做,老师您觉得呢?”孔子说:“先去听听你爹和你哥的意见吧。”冉有问“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去做,老师您觉得呢?”孔子说:“速速去做。”<br>&nbsp; &nbsp; &nbsp; 一个题,两个天差地别的参考答案,一段教育佳话。奥秘是,老师所“给”正是学生所“需”。<br>&nbsp; &nbsp; &nbsp; 那么,在生活中,是“吸取经验”重要还是“自身经历”重要?还不是看你缺什么吗?你是荣耀王者,你随意;你是倔强青铜,不妨看看攻略,但“玩游戏”总归要亲自动手,大神也许可以带你飞一段,但你还是要长出自己的“翅膀”。<br>&nbsp; &nbsp; &nbsp; 考场作文有针对性,对象是青少年,写作应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的特点,表现青少年的思考和情怀。<br>&nbsp; &nbsp; &nbsp; 所以,这篇作文,你可以立足于“青少年的勇敢、无畏”,倡导勇敢尝试“弯路”,人生是什么?就是去经历啊!年轻,真好。<br>&nbsp; &nbsp; &nbsp; 如果你勇敢过,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是个有故事的人,而且常常深痛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埋头苦干”仍失败的无力,文章也可以从“吸取经验”的正面作用出发,毕竟“凡为过往,皆为序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r>&nbsp; &nbsp; &nbsp; 樊老师比较爱从“中庸”角度审视事情,喜欢“和谐”,不太喜欢非此即彼的尖锐对立,并且努力学习“和解”的智慧。人生的“弯路”,你见或不见,你想见或不想见,它可能随时猝不及防地就出现了。怕也没用,躲也躲不掉,那就积极面对了,把它当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加血”之旅。在这段“弯路”上,顺手收集些“过来人”的“装备”为己所用,我觉得很OK。<br>&nbsp; &nbsp; &nbsp; 基于此,我中意的作文题目有《少年和非走不可的弯路》(丁子怡)、《勇于尝试,“弯”亦有道》(涂玉林)、《直路易走,弯路寻花》(邓华强)等,而对《弯路似宝》《多走弯路,体味不一样的人生》《多走弯路才能成功》等题目不太入眼。写作,首先是一个思维过程,然后才是文字表达过程,文字是思维的外化。“多走弯路才能成功”给我的信息是,要么你的思维不成熟,要么你的思维不缜密。<br>&nbsp; &nbsp; &nbsp; 有些同学作文没得到好分数,还可能是因为你和樊老师对“弯路”的理解有偏差。“弯路”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直的路,比喻工作、学习等不得法而多费的冤枉工夫”。樊老师认为,“弯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得法”,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人生的困难、挫折、打击等。所以,把放逐之于屈子、宫刑之于司马迁、乌台诗案之于苏轼、亡国之于李煜、白色恐怖的旧中国之于鲁迅、失明之于左丘明、膑脚之于孙子、失聪之于贝多芬、不完满的原生家庭之于成功者等比作“弯路”的观点,樊老师实在不敢苟同,这样的“弯路”你还提倡去体验,你不觉得自己是被“关”得傻掉了吗?<br>&nbsp; &nbsp; &nbsp; 还有个帅哥,失误得太没含金量,他的题目是《以平常心对待走弯路》,大家猜猜他是谁,我差点就要点名了。<i><font color="#167efb"><br></font></i></div> <font color="#ff8a00"><b><i>同题优秀作文稍后展播</i></b></font>,敬请期待,先分享一段热热身吧—— &nbsp; &nbsp; &nbsp; 探索的弯路,要敢于走。绊脚石也可能是成功的垫脚石。人们曾经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生态效益造成了生态破坏,但后来有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产生;毛乌素沙漠曾经万里飞沙,但后来大部分面积重新穿上绿装;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又能紧紧锁住宁夏中卫的黄沙,让塞上江南实至名归......(柯昊)

弯路

参考答案

家族

家风

走弯路

老师

精神财富

必备

美誉度

吸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