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抵达兰州之前,从未听说过兴隆山这个地方,提及陇中名山,兰州的朋友老魏不露声色,只是憨憨地一笑,挥手让我们上车。离开榆中县城时,落起绵绵细雨,把个兴隆山遮在绿色薄纱里似的,一片翠绿融化在云中。</p><p> 我们沿山间高路盘桓而上,这里全不同沿途所见的黄土高坡,溪流奔涌,宛若玉色珍珠随波跳荡。滑下车窗的玻璃,隔车窗望去,一阵清凉迎面而来。原来,兴隆山素有“陇右名山”之称,占地面积28万余亩,是甘肃省境内著名的风景胜地。园内东西两峰,溪水穿越峰底。从山底拾级攀越向上要登106级台阶。云龙桥横亘溪上,远看雄峰绰约,高峻险峙,透过蒙蒙雨雾,宛若遍开梨花,裹不住的楼阁欲倾石逸出,望之崔嵬。老魏加足油,正想寻路而上时,一氨阵急雨倏然而至,车子只得暂时退避守候。待骤雨初歇,已成浸衣湿发,尽管山麓险道路滑,大家决心步行上山。有身背篓筐的山中人裹了绑腿,拄杖拾级而上,表情坚毅。想起道家祖师麻采药问山的轶事,诗曰“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便上前问他,回答说:当下适值农历五月二十九,按照以往惯例,农历“六月六”便是庙会,传说东海龙王的女儿因犯天规,被西王母冰封池中,只允许在每年六月初六解冻这一天相约来看金龙洗澡,便有了兴隆山会。清乾隆年间,山西田沃人苦修30年,始开道教风习,忙着兴建道家殿阁。想来人心思定尚有旧教复苏,此亦留盛世迹象。</p><p> 石阶边开着无名的花,欣喜地接住松叶上滑下的雨滴。</p><p> 天渐渐放晴。山间鸟的婉转啼鸣,十分可人。雨后的针叶松更加清新俊俏,株株只是向上挺立,争睹远山明媚风光。梆梆木鱼可以风闻,间或有古刹钟声由远及近。果然不久就有大佛殿在前,与此前的山神洞、牌坊门、关帝楼等道家处所交相辉映,佛教和道教两教互容,相处无碍,各行其是。山上亦有成吉思汗纪念堂。有历史学家评述说,中国版图之今日形成,有三个人最值得称道:成吉思汗和毛泽东,而成吉思汗则对西藏的收复功名显赫。传说1622年,他征战女真金朝时,曾要求西夏发兵援助,西夏不但拒绝出兵,反而和金朝结了同盟,成吉思汗决意灭掉西夏,不料出征中身患重病,以至1627年在此折腰。1939年-1949年,他的棂棺从内蒙迁陈这里达10年之久,8月移驻青海塔尔寺。及至“眺远亭”,山间长满了云杉、红杉、石竹和忍冬,一片郁石竹郁葱葱.“抚云阁”正笼罩在雨雾之中。远看西峰,海拔2500多米,山岭重峰,势若盘龙,恰似一幅泼墨山水画。山的这边已放晴,形成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独特景观。据传民国时期蒋介石曾登过西犀,至今仍有行邸留下足迹。曲折萦回,遇一峰顶廊桥,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居精品。山下溪流垂天而降,冲却巨大的卵石,如玉液琼浆,一泄百里,引得整个的山峰一阵阵轰鸣。问知情游人,道是山间太白泉汇聚而成,雨后水量愈加充沛。想到今日许多地区苦于严重的人喜悦。工业废水污染,听得清澈的山泉夺路奔涌之声,十分令人喜悦。</p><p> 午间,紧靠山路边的小餐馆很多,我们在一凉棚下坐定。为了争抢生意,店家很是殷勤,扶开躺椅供我们休憩。主人先是为大家上了三炮台盖碗茶。茶水内泡桂圆、菊花、茉莉、莲子和方块糖,品后余香醇厚,均是消暑的上好饮料。西北些地区还喜欢加上葡萄于、杏干、枸杞、荔枝等,天冷时用来暖身。老魏要来泸州老窖,启瓶后醇香四溢,伴以烧蘑菇、汉百合、苦苦菜和山鸡,也算是靠山吃山了吧。老魏有一对英雄儿女。随行的老张悄悄告诉我,他的女儿聪明漂亮,英语学习一直特别优秀,参军后被选派驻港部队,前些日子还给他寄来立功喜报。而眼前这位身高一米九零的小伙子中学时代就是体育苗子,曾代表兰州市参加全国青少年田径比赛,取得第三名。现正在国家皮滑艇队集训,此间恰逢武汉训练间隙。他虽在兰州长大,兴隆山却很少有机会来。正待酒酣人熟时,风过处又飘来一阵细雨,润湿了桌前草地。谈到未来生活的构想,小伙子只希望不久能有自己的“公爵王”,退役后在兴隆山附近买一栋房子,经常能往返于兰州和这片清新的土地之间。店家女主人说,山区最有名的土特产要数腌驴肉,肉质细嫩,酥香不腻,就是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味道也不变,可算是山中野味。山上还有野兔、鹌鹑、土狗,做的名堂也很多,可以听任顾客挑选。今日只是有雨,来客稀少,门庭才稍有冷落。</p><p> 回望云烟缭绕的山间草木,古老的名山似乎正在熟睡,兴隆山名不及泰山,险不过华山,却也隐名藏峰,自有天真的乐趣。山中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几乎是同等重要的。我只是在心里揣想,放晴之后,它还能保存雨中的清新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