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鸟趣

刘凤娟

<p>作者:齐孟文</p> <p><br></p><p>陕北鸟趣</p><p>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山野中流动的风景和精灵。鸟的啁啾和鸣叫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世间任何烦恼在鸟的奏鸣曲面前都会烟消云散。同样关于鸟的过往趣事也是我们记忆深处最甜美的回忆。</p><p>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在鸟类区系分布上属于比较匮乏的地区,然而惟其如此,我们对陕北常见的鸟类记得更清楚。我出生在陕北志丹,记得陕北常见的鸟类大致有,麻雀、喜鹊、杜鹃、北尾红鸲(火恋伴)、柳莺、斑鸠、红嘴山鸦、鹧鸪、雨燕、岩鸽等,这些鸟有些是留鸟,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有些是候鸟,只有在一定季节迁徙到来时才能看到,即便鸟类资源有限,但也四季有景,山谷空鸣。</p><p> 春天是鸟语花香的季节,陕北的春天十分漂亮。春天里山绿了,山坡上连绵不断的青纱帐里,一颗颗杏树云蒸霞蔚,一丛丛黄刺玫争奇斗艳,间或还有一树树金银花随风摇曳。在烂漫的春天里,不知名的鸟儿在几株凸显的大树上啁啾,跳来跳去,在树影婆娑的林间,树梢一动不只什么地方就有鸟儿闪过。春天的山野清新生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天最明快的写照。</p><p> 陕北常能见到的燕子是雨燕,飞行速度快,在空中觅食,偶尔在树枝上栖息,其窝巢常筑在废弃庄户的窑洞、沟边悬崖峭壁的窨子,每年开春从别的地方返回来,因此可以在其栖息处附近看到雨燕的身影,在夏天暴风雨来临之前,也常能看到它追逐飙风,在空中滑过的影子。柳莺是陕北春天的使者,其体型纤巧,上体黄绿,常在灌木丛中的枝头不停的穿飞捕虫,因此常可以在山间的树林里看到,有时就能看到它在树枝间隙穿飞,伴随着“仔儿”一声尖锐而清脆的叫声,从眼前一闪而过,转眼消失在别处了。春天里,给我印象深刻的鸟儿还有喜鹊,其常出没于村庄附近,喜欢把窝巢筑在人家旁边的大树上。我们小时后家在纸坊河时,窑洞斜对岸河沿的沟口就有一颗高大的杨树,高处的树杈上有一个喜鹊窝,住着一对喜鹊,一到春天,喜鹊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一大早就在树枝上叽叽咋咋,从别处衔来柴草棍棍开始加固窝巢,我们知道这是要开始育雏了。也真是的,过一段时间一窝小喜鹊就会孵化出来了,这时候老喜鹊就会更忙了,飞出飞进捉虫子回来喂小喜鹊,小喜鹊羽翼一天天地丰满起来,长大一点后,喜鹊妈妈就会带它们学习飞翔,先是在树上扑腾,慢慢就学得会飞了,这时春天也一晃就过去了,小喜鹊也会离开窝巢单独去过了。</p><p> 草长莺飞,在寂静的仲春夜晚,月明星稀,睡梦中醒来,有时会听到远处布谷鸟的布谷-布谷的叫声,婉转悠扬,闯入人们的梦乡,似乎告诉人们要开始种谷种地了,这个季节正是陕北春耕大忙,耕牛遍地跑的季节。布谷鸟一般人无缘见到,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过去一直不是很清楚其学名,后来才知道这是杜鹃科鸟类二声度大杜鹃,它在陕北叫做杜宇,鸠占鹊巢说的就是它。它自己不会筑巢,也不孵化,而是偷偷地把卵产在其它鸟的窝里,让人家孵化,在陕北它的宿主鸟好像是北尾红鸲,一种体型较小,腹部棕红,很漂亮的小鸟,陕北人叫它为火恋伴,在山洼林缘,低矮的灌木中常能看到,跳跃啁啾,像一个跳动的小精灵。布谷鸟比火恋伴大好多,且凶猛,因此卵也大,我们小时候有时也去山洼荒野的树上和草丛去掏鸟窝,如果发现一窝里有一只卵比别的都大,那么一定就是布谷鸟的蛋了。我还记得和邻居家的孩子去过纸坊河西边西塌的废庄上几次,那地方的荒坡上有桃树、杏树,景致很好玩,我们在那里就掏过鸟窝,掏到后糊上泥,挖个灶洞烧熟了吃,这是淘气的事,但为数不多,那时侯知道蛇有时会偷鸟蛋,遇到的话就可吓人了。 </p><p> 春天过去了,树上的毛杏一天天的变大,后来慢慢泛黄,漏出红红的笑脸,挂满枝头,沉甸甸的,这时后麦子也开始黄了,麦熟一晌,农村很快进入三夏大忙的季节,这时夜半就会想起“快黄快割”的鸟叫声,一声接着一声,不绝于耳,传说这是一种啼血鸟,一直叫到口里流血都叫声不止,好像催促人们快点开镰收割,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杜鹃鸟,是四声度杜鹃。</p><p> 夏天烈日炎炎,鸟儿也躲进了浓荫中,平常不太容易能看到,午后时光,你在风凉的石砭的悬崖峭壁上,像界湾的悬空寺,会看到一群群栖息的岩鸽,头、颈和上胸为石板蓝灰色,并极富光泽,不时发出“咕咕”的声响。另外在独处荒坡的树林里,有时能听到栖息此处的斑鸠叫声,拟声为“姑姑救”,声音凄婉幽怨,午时时分还挺瘆人。纸坊河村子西边去高老庄的山坡的路边,有一片野枣林,枣树粗壮高大,就有斑鸠栖息,晚上夜深人静时,村子里都能听到鸟幽怨的叫声。斑鸠其实是三声度杜鹃,体型较大杜鹃小点,全身灰褐,各地根据对其叫声的拟声不同,有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一般说来,这个鸟是一个长期遭遇婆婆凌辱的媳妇死后变成的,因为生前小姑子很同情她,死后她于心不甘,凄惨的叫“姑姑救”她,小时候我们都对此深信不疑。</p><p>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满山遍野的庄稼陆续都成熟了,大地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鸟儿又活跃了,但印象中,在陕北秋季的田野能见到主要是麻雀,麻雀不只是从哪里飞来的,一轰起来就一群群的,叽叽喳喳的,到处祸害庄稼。其次就是喜鹊,喜鹊主要在村子附近的田边地头,祸害玉米,站在玉米上啄食玉米颗粒。秋天陕北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雁过长空,在落日黄昏时分,一排排大雁飞过天空,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排成个人字,哀鸣着飞向远方,过了山头一直到再也看不到了,留下无限的惆怅,我们知道天渐渐地就要变凉了。</p><p> 漫长的冬天终于来到了,大地裸露出来了,白茫茫一片,在严寒冬天许多鸟儿都窝藏起来了,但山鸡不时会出来觅食,在低矮的灌木丛林空地,堆放麦草的场边,常能见的拖着长尾羽的华丽身影,给单调的冬天,一幅美丽的风景。</p><p> 我们喜欢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其实是喜欢“花影不离身左右,鸟语常在耳东西”。怀念鸟带给我们的愉悦,“庙堂之高,谗言污耳;山野之大,鸟语本真”。</p><p><br></p> <p class="ql-block">评论</p><p class="ql-block">文心一言(2024.3.28)</p><p class="ql-block"> 这篇题为“陕北鸟趣”的文章写得非常生动和有趣,通过描述陕北地区常见的鸟类和它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展示了陕北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多样性。文章结构清晰,从春天的鸟语花香开始,一直写到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寂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陕北四季的变换和鸟类生活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鸟类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将喜鹊比作春天的使者,将斑鸠的叫声形容为凄婉幽怨,这些描写都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鸟类的情感和特性。</p><p class="ql-block"> 此外,文章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鸟类的民间传说和趣闻,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读者对鸟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关于布谷鸟和斑鸠的传说,既展示了陕北地区的文化底蕴,也增加了文章的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既具有科普性,又具有文学性。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陕北地区的鸟类生态,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和这些鸟类的深厚情感。希望作者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写作风格,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