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之二 我与气象工作情缘

智万生 48686423

<p><b>美友 风点评 :</b></p> <p class="ql-block"> 重拾记忆,重温往事 </p><p class="ql-block"> 一一一我与乌盟气象的情缘</p><p class="ql-block"> 文/智万生</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冬天,我随母亲从玫瑰营农村迁徙到集宁大哥家中。那时,加上我和母亲,全家八口人,生活重担全部落在大哥身上,家庭的困境,迫使我必须和大哥分忧,辍学参加了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四月十五日,经居委会推荐,由集宁市劳动局调配,我被安排到乌兰察布盟气象局当通讯员。这并不是我梦想的工作,我要在生命的车轮中,改变自己,终于走出困境,一九六一年十一月组织上看我肯吃苦,爱钻研,调我四子王旗气象站学习气象观测、三个月后通过以师学徒,成为一名地面气象观测员,</p><p class="ql-block"> 我在乌兰察布气象系统整整工作了四年半。其中:盟局二年半,基层二年。我从一个纯真,懵懂,无知的孩子,迈入社会第一个人生驿站。</p><p class="ql-block"> 四年多,我与艰苦创业初期的烏盟气象同行。在局、站领导培养下,逐步形成了我的人生观,價值观,以及对未来工作的人生走向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四年多,我经历了自己初涉社会遭遇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曾受过挫折,有过磨难,流过眼泪。也有参加盟劳模大会,受到表彰的喜悦。还有在岗位上,经历的生死存亡考验……。</p><p class="ql-block"> 二0一七年八月,我参加缘聚内蒙智氏家族文化研讨会。经乌兰察布市专门探望了我参加工作时我的领导,也是启蒙老师八十五岁高令的付宏运前辈。当他见到我时,不由热泪迊眶,对我说:小智啊!你参加工作时,还是一个孩子,都叫你小鬼,现在也成了古稀老人了。当年你当通讯员送信的自行车,我还保存着,你看看吧!重情重义的老领导一席话,让我泪流滿面,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六十年前激情燃焼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刚到烏盟气象局,老局长姜树金看我字写的工整,经常让我抄写稿件。每次看到他的稿件,在烏兰察布报发表。我都羡慕不己,从那时起自己就暗下决心,立志将来自己能在文字工作上有所建树。就是这个理想,让我与文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与纸墨打了一辈子交道。</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秘科老科长燕汝恩,秘书付宏运他们为人处事,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对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孩子产生了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那些从部队转业下来从亊专业技术的王帮同,张夲芳,顾正伍,方靖亚等一大批老同志他们对业务,技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启示。</p><p class="ql-block"> 气象站站址都选在远离旗)县城的荒郊野外,那时交通非常不便建站的大型物资,器材只能马驮,人背,车拉,建站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我就是受这些开创烏兰察布气象事业先辈们的影响,成就了我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一 气象生涯</p><p class="ql-block"> 烏兰察布盟气象局成立于 一九五八年九月,人员来自原隶属中央军委从部队 转业下来的气象专业技术人员和地方选派 的领导干部。全局人员不足二十人。办公 地址设在集宁市桥西马桥亍53号一座四 合院中,外院是杂乱的民居,出入不便,办公设施 条件非常简陋。始建初期千头万绪,既要选址,布局全盟气象网站的建设,又要从参加中考的毕业生 中选拨人才,办培训班,解决迫在眉睫急需的专业人才。 </p><p class="ql-block"> 我是组建气象局半年后,第六任通讯员。前几任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微薄的薪水都选择离去,而我毅然决然地留下,肩负起家庭的重担。</p><p class="ql-block"> 通讯员,并非就是送信,实际上还是勤杂工。担水,焼锅炉,扫 院子,打扫办公室,给领导沏茶倒水,食堂 帮厨,还要经常给局长抄写稿件刻印文件。烧鍋炉是最苦的体力活,每天不到五点起床,到有一里多的车马店担水井,担十多担水,供干部们飲水,洗漱,洗衣。每挑一担水我都气喘吁吁中间歇二,三次,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我走出了自己的生命之路。</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初、气象局在气象台新建了办公室,我不 挑水了。但工作并无減少,增加了收发,管理食堂。由于自己勤奋吃苦得到了组织上的信任,同志们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当年我被评为盟气象局先进工作者。同年四月,加入共青团,并提前转为干部。</p> <p class="ql-block"> 二,遭遇不平</p><p class="ql-block"> 初出矛炉的我,并不了解社会上的魚龙混杂人世间的世态炎凉。 一九六一年 春,夏,我非常敬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局长调走了,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科长下放到清河县任职。几位从部队转业的专业技术干部也被下放旗,县气象站。我因为审干所谓隐瞒成份,还有 贪污 十元给食堂的买粮款,(实际是我给食堂买粮后忘了抽借条)被贬到四子王旗边境江岸牧场,面对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我内心的无奈与愤懑交织,但旗委的调查结果让我重拾信心,看到了命运的转机。</p> <p class="ql-block"> 三 ,不忘初心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刚到气象台参观了观测员地面观测的全过程,就梦想自已什么时候,也能当一名气象观测员。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我终于实现了做一名气象观测员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但是,自己仅有高小文化,而站里气象观测员必须具备由大,中专气象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攻克文化关、技术关,自己才能改变未来的命运。领导上看我爱学习、肯钻研、破格让我通过以师代徒学习地面气象观测,我面对文化低的困境,边跟班,边学习,三个月就能独立上岗,终于成为一名地面气象观测员。</p><p class="ql-block"> 在这期间,我每次值班观测气象实况都做到精确无误,特别是灾害天气出现的大雾,风沙天气航空预约气象观测,更需在短时间内,随时完成实况观浏,以确保飞行安全。</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通过方靖亚老师(湖北麻城籍)手把手的教学,精心的传,帮,带。三个月我就出徒,独立上岗。并在年终,全盟二十多个旗,县地面观测员观测质量统计中我名列前矛。一九六三初,我被评为出席全盟社会主义建设极积分子先进个人,受到烏兰察布盟盟委,公署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 四,生死刧难</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七月初的一天,我上大夜,晚十二点接班时,就下着小雨,东南方向有不间断闪电雷声,遇上这种天气,尤其是有予约航空报,作为观测员绝对不能疏忽。接班后和往常一样,检查完上一班观测记录后,准备二点的观测,当观测结朿,我整理观测记录时,突然一声闷雷,把我从椅子上 击倒在离办公桌一米多的地上。六点多,被隔壁同事发现。我苏醒后见医生给我做检查,付旗长唐永清亲切地嘱咐我,好好养伤,早日康复。据站领导讲,昨天晚上,有七根电杆被雷击的条条缕缕,万幸的是我还活着。 </p><p class="ql-block"> 雷击是通过挨电话机的湿棉袄,击在胳膊肘上,留下两公分见方烧焦伤口,(至今仍留下1.5公分的伤疤)十个脚指头也程度不同被焼焦。据说雷是一种高达几十万千伏的高压电,如果我在室外观测被击中,必死无疑。</p> <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几年后,我回望走过的气象生涯,心中感慨万千。那些曾经与我并肩奋斗的同事,有的已故去,有的仍坚守岗位。每当风雨袭来,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荒郊野外气象围栏观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实况,那坚定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气象事业已然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我,也将继续以我的方式为之奉献。</p><p class="ql-block"> 命运齿轮开始转动,文字永垂不朽,当我们哪天老去,唯有文字是一直陪伴你的,传承下去。你的作品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潜力,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你的文字将成为你最忠实的伙伴,记录下你的一生,并传递给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四月组织决定让我到四子王旗库伧 图公社后卜洞大隊口子村劳动鍛炼,年底调到旗人委(旗政府)卫生科工作,之后,参加了本旗粗线条四清,及全盟在察右中旗开展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在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可以说没有烏盟气象这段缘源,就没有我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一九年二月八日</p> <h3>这是60年我与烏盟气象台何润景,孙连仲合影。</h3> <p class="ql-block">这是六二年气象局老局长姜树金去四子王旗气象站检查工作照片。前排左,作者本人,白音孟和,郭丙云(站长),姜树金(老局长 )依次可能区局的,包明哲(盟局人秘科)后排左: 杨桂兰、张翠萍、娜布琪,刘培鸿、白俊德、柏秀山。</p> <p class="ql-block">待续 回忆录之三(文革前后的回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