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的不了情·列电情怀

流行色(刘行摄)

<p class="ql-block">有多少人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本行业刊物,它的价值又有多大?又有多少人知道列车电站属于哪行哪业?</p> <p class="ql-block">在共和国早期发展的历史上,列车电站有如国家基础建设的电力尖兵。一穷二白的国土上,哪里需要,哪里就是他们的家。</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大地的流动电站,多以不足百人为单位,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不停机的运行方式,给甲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电力能源(图为运营中的第三十九列车电站)。</p> <p class="ql-block">绿皮车厢,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她是发电站最干净、最温馨的地方:化验室的工作台和货架上,摆放了许多晶莹剔透、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检修作业的工具、操作空间,都在车厢里。</p> <p class="ql-block">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我,三岁之时,便离开了原籍石家庄市。由母亲手牵怀抱地奔向了父亲新接手的工作单位:列车电业局第五列车电站,成为从小就远离故乡的列电家属。</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神秘、神圣的地方---金银寨!</p><p class="ql-block"> 在1958年勘探、开采的初期,父亲的单位开始肩负起供电的使命。</p><p class="ql-block">711矿是中国最早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铀矿,也是全国最大的铀矿之一。1960年9月1日,中国第一座铀矿山411矿(后改称711矿)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被原二机部部长刘杰赞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p> <p class="ql-block">清晰的地图,可视的焦点。藏着多少令父母担心受怕的往事,只顾自己撒欢儿、开心快乐的糗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郴州市许家洞,曾经的家园,在高德地图上仍然清晰可辨,而孩提时代的印象却是朦朦胧胧地游走在远逝的记忆里:京广铁路西边靠山的铁轨上停靠着的电站设备,东边的河水,淌扬着儿时的嬉闹,……</p> <p class="ql-block">2014.5.30. 有幸从深圳西站回北京,途中特意回寻了儿时的许家洞。那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矗立在小站的牌子,让我感觉到特别的亲切和兴奋!</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上的金字许家洞,昭示着此地往事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不起眼的四等小站,在我心里是那么的骄傲自豪!一.它是京广线的重要运输枢纽,二.是它承载着我太多的、童年刻苦铭心的回忆!小站虽显荒凉,功能使命依存!此刻的站台处竞因我的顽皮(走铁轨),干扰了一列过路的(温州-广州)快车,自动化环境管理,让列车急速停驶。</p> <p class="ql-block">儿时练就的童子功:走铁轨、数枕木,平衡感。在如今的京广线上再想体验,是件决不可能的事(沿线的隔离网、站台区的监控探头)!</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曾经停放列车电站的地方,小站北侧京广线路段西边的山脚下。7、8节电力车厢,停在一段与主铁轨断开的铁轨上。自北向南是:变压器、发电机、汽轮机、水处理、两台燃煤锅炉;隔开在厂房外的还有两节绿皮维修车厢。我最喜欢的是那节化验水质的绿皮车,环境洁净、舒适,用于化验的瓶瓶罐罐是那样的充满诱惑、身着白色大褂的年轻阿姨是那样可爱漂亮!</p> <p class="ql-block">与五站同时期、功率相仿的十三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车厢锅炉的侧剖解图,也是我最为熟悉的地方。它是电站的源头、蒸汽发生的空间,是父亲的生命所在!我的记忆画面中,储存着父亲身披用水浸泡的麻袋钻进灭火后的炉膛,抢修塌陷的耐火墙;在电站锅炉大检修时,我也钻过炉膛、从小就知道了火力发电的奥秘,水-气-电。</p><p class="ql-block">其次脑子里抹不去的事故,就是两锅炉相对的值班空间的高温区域,那架工业大电扇,夺走了一位从抗美援朝归来的,年轻魁梧的、谢叔叔的半条腿,夜班时坐在椅子上休息、翘腿犯困,小腿触进扇叶,后来去北京装了一条假腿。</p><p class="ql-block">电站以锅炉工段最为辛苦,以添煤、观火、看水温为任务,又脏又累。下班必须洗澡换衣,从不缺热水的澡堂,给职工、家属提供了方便。也留下了阴影,烫伤、电死!</p> <p class="ql-block">此处为汽轮机与发动机的结合处,记得小时候我也学着叔叔阿姨,手拿小棒试着听听机器的运行声!</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面目全非的五站家属遗址上,眼前仍然映显着儿时的家园:前后两排简易的、树皮屋顶、竹篾编织抹泥墙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座不知何时,起于我家原址的小二层楼,仍然压不住我童年的梦境和恐怖。屋后山坡上的菜地动静和夜晚的野猫嘶叫,常常令人夜眠不实;楼前的小路,在1963年初的一场小雪中,夺走了家中最亲人的性命。</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场景,在60年前就是第五列车电站的工作、生活、娱乐的核心区域。左侧靠山坡前后有两排单身宿舍、宿舍前是灯光篮球场,场地东面(远处的大屋子)是职工食堂,食堂的北门外是一条通向厂区的小路,路北侧还有一排房子,用于行政办公。有厂长(站长)办公室、财务室、广播室。灯光球场看球赛、食堂看交谊舞,可以说是对列电孩子们的恩惠。</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那条河仍然流淌着,但是它与我记忆中的河,已判若两人。这条河留下了我十岁前,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 — 郴江水 向北流!</p><p class="ql-block">记得河水清清、河石见底,鱼儿悠悠。三五个孩子,不分男女、赤身裸体、骑马打仗、无忧无虑地打闹于河水中。那是怎样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啊!</p><p class="ql-block">乐儿悠悠!换来的常常是一顿皮肉之苦,家长们的担忧:别淹死在河里。谎话丝毫瞒不过大人,指甲在胳膊上轻轻划过,一道道白色的缕皴,"又下河了"!</p> <p class="ql-block">重拾的记忆!1959年建成的教学楼,正在装修粉饰。旧式的建筑,不失庄重大方。</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的情景,把我拉回初次上学的年代,七一一矿的职工子弟学校,建筑设计和校舍品质与苏联专家楼相同,坚固、宽敞、实用。特别是楼前借地势而为的五道水磨石滑梯,至今吸引着我。</p> <p class="ql-block">厚重的历史感,至今仍在使用的课桌。唤醒了幼年接触俄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脚踏风琴,仍传递着童年的儿歌!</p><p class="ql-block">—-小猫叫 喵喵叫、两只老鼠,……</p> <p class="ql-block">破落废弃的矿区的职工食堂。</p><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批准在郴州建设铀矿。1958年在苏联的帮助下,许家洞铀矿开始开采,并作为严格保密的军工单位,代号“711”。</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核试验慢慢减少,核原料的需求也减少,经过30多年的开采,原711矿铀矿资源也已逐渐枯竭。当年苏式的标准建筑红砖绿墙,黄门大窗,实木地板的苏联建筑(筒子楼_赫鲁晓夫楼)至今仍然在使用。里面有大院、职工宿舍、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冰厂、工人俱乐部、单身宿舍等等,都有自己独立的各种系统。</p> <p class="ql-block">1965年12月,第五列车电站结束了许家洞711矿供电的历史使命。转战广东省河边厂。童年的我,从郴江的小河走进了韶关的武江水。</p> <p class="ql-block">记得此地落脚不足三年,方圆不大的地域,却是收获记忆和能力颇丰的时期。打球、踢球、爬树玩命、玩水练“狗刨”、钓鱼、学骑车;京广线上压铁钉、看串联、收传单;帮助家长装卸运煤的列车,最难忘的是帮助父亲写汇报、回家信。</p> <p class="ql-block">跳板是用支架支撑的两级木板,要有力气和胆量。不分昼夜、来车皮就要干。想起来,广东的女子(赤脚挑担)最能干!</p> <p class="ql-block">1968年末,再次的调迁,从返湖南,入住耒阳:历史名人蔡伦的故乡,开始建设新矿区:白沙煤矿。学会了生活技巧:买米(肩挑箩筐走田埂)、挑砖换钱(建厂房)推车(帮家长出锅炉煤渣)捡煤核(卖钱)挖防空洞(响应国策)。</p> <p class="ql-block">耒阳县白沙煤矿,现在白沙矿务局的所属地。与第五列车电站的建设同步起航,铁路、河流永远相伴。</p> <p class="ql-block">生活的圈子在地图上看起来是那么的小,回到少年时代的记忆中却是那么的博大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第五列车电站在1975年左右,下放地方之后,原址建起了白沙电力厂。</p> <p class="ql-block">记忆犹新的画面:大事·游行的队伍,欢庆党的九大胜利召开、全国山河一片红;珍宝岛事件、“深挖洞 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童心趣事:读革命小说、吃忆苦饭、监督黑五类;钻蔡伦墓探秘、嬉蔡伦造纸池,学工用虎钳、使板锉,学农练农活、下水田插秧,……。</p> <p class="ql-block">美好时光的回忆:白沙煤矿向阳中学。</p><p class="ql-block">最出彩的初中时代,参加红纠队、篮球队、宣传组、入团、比赛,与一群参加新矿山建设的复旦大学毕业的代课教师在一起,振奋、阳光、充实,每天都有学不完知识、用不完的劲!</p> <p class="ql-block">这张合影,凝聚着永不忘怀的青春!工宣队的曾队长,复旦毕业的、校队篮球教练张老师都是我的挚友。</p> <p class="ql-block">初中时代,校队双双夺取耒阳县中学生篮球赛亚军!</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过年有机会就会照张全家福,给远在北方的的亲戚们报个平安!</p> <p class="ql-block">列电人的情怀!</p><p class="ql-block">1973年初,一家人随父亲的工作调动,离开了列车电站,来到了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父亲成为了国家1969年启动建设的化工炼油企业,新建第二热电站的骨干力量。在1975年的五一劳动节之际,与同聚北京的劳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p><p class="ql-block">在列车电站生活的15年,给予了太多的记忆!虽然是以职工子弟的身份,我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却完全融入了列电人的生活,熟悉列电的设备,接受着列电职工的文化,甚至记住了大多数职工的姓名、特点、爱好,他们的婚姻、家庭子女。这群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电业、电校的年长、年青的从业者,同舟共济、送电为国!</p><p class="ql-block">197x年,保定电校毕业的小臧和小杨来到燕山石化。</p> <p class="ql-block">俩位老列电人,也是我这两年一直挂念的、想见的老人,电气工段的宋世昌叔叔,在五站五六十职工中,是我印象中是最深的一位:臀挂电工包、挺胸收腹的步履、轻盈帅气的小伙子;人高马大的朱叔叔在我的记忆中虽然有些模糊,但是在与其女儿微信聊天中,也激活了我的记忆,他老人家与我的父亲同属锅炉工段。两位站友加球友,也影响着我对篮球的兴趣。牵挂着,所有老五站在一起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