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伟人周恩来

旭日东升

<p>纪念周总理诞辰122周年</p><p>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p>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p><p>伟大的领袖周恩来总理</p><p>诞辰122周年。</p><p>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p><p>追忆总理伟大而又卓越的一生。</p><p>继往开来,</p><p>我们要继承总理的遗愿,</p><p>努力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p><p>所谓纪念者,</p><p>思念伟大人物之</p><p>卓越功勋,</p><p>高尚品格,</p><p>超凡智慧,</p><p>伟大事业。</p><p>当敬仰怀念,当欢喜赞叹,</p><p>当流传弘扬,当继承发扬。</p><p>总理当年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p><p>我们要说:愿相会于中华民族的</p><p>伟大复兴之时。</p><p><br></p><p><b>让我们阅读总理一生中的一个个片段,来感受总理伟大光辉的一生吧。</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一,学生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p><p>《周恩来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p><p>主编:金冲及</p><p>二、在东北 里面说:</p><p>1910年春天,周恩来随同回家探亲的三堂伯周贻谦来到东北。</p><p>他刚到东北,先随三堂伯到银岗书院(初级小学)读了半年书。第六两等小学堂建成,伯父把他接到奉天府,插入这所学堂高等班丁班学习。</p><p> 1912年10月,周恩来写了一篇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他当时认为,中国要图富强,应该从根本做起,把教育办好。他写道:</p><p> <b>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也,</b></p><p><b>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b></p><p><b>此地何地?</b></p><p><b>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b></p><p><b>圣贤书籍,各种科学,</b></p><p><b>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b></p><p><b>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b></p><p><b>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b></p><p><b>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b></p><p><b>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b></p><p><b>以将来如许之重负,</b></p><p><b>基础于小学三四年中,</b></p><p><b>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b></p><p><b>始对之而不愧哉?</b></p><p>对校长和教师,他也提出恳切的要求:</p><p><b> 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商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b></p><p><b>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b></p><p><b>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b></p><p><b>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b></p><p><b>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b></p><p><b>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b></p><p><b>教育美满,校风纯正,</b></p><p><b>此则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b></p><p>这是保存下来的周恩来最早的一篇文章。</p><p> 当时,他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但已经表现出高尚的志向和引人注目的才能。他怀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对教育的目的和师生的责任也作了比较好的阐述。</p><p>国文教师读到这篇作文后十分高兴,在卷末批了几句话:</p><p>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p><p>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p><p>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p><p>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p><p>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以后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两书也先后把这篇作文收入了。</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br></p><p><b>南开学校,忧国忧民。</b></p><p>1913年,南开学校。</p><p>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国文和数学的成绩尤为突出。</p><p> 1916年5月间,学校组织了一次不分年级的作文比赛,那是全校已有学生八百多人,各个班级都推举出作文优秀代表五人参加,卷子上的名字是密封的,由教师集体评阅。周恩来选的题目是《诚能动物论》,经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亲自选定为全校第一名。周恩来所在班得了班级第一名,奖品是一面绣着严修手书“含英咀华”四个字的锦旗。</p><p> 天津市各中等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校际演说比赛,1914年和1915年,周恩来都被推选为学校的三名代表之一,连续两次南开学校都取得第一名。</p><p> 在1914年十月出版的《敬业》创刊号上,发表了周恩来的诗作《春日偶成》:</p><p>极目青郊外,</p><p>烟霾布正浓。</p><p>中原方逐鹿,</p><p>博浪踵相踪。</p><p>表达了他对于黑暗时政的忧愤之情。</p><p><b> 毕业时,《同学录》中队他作了这样一段评语: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b></p><p>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随着对中国国情的加深了解,周恩来的忧国忧民的心情更加炽热了。他在南开学习那四年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处境正在继续恶化。…………</p><p> 在他的作文里面,到处可以看到这一类的悲愤的呼声:</p><p> <b>呜呼,处今日神州存亡危急之秋,一发千钧至际,东邻同种,忽逞野心,噩耗传来,举国骚然,咸思一战,以为背城借一之举,破釜沉舟之计。一种爱国热诚,似已达于沸点。</b></p><p> 怎么办,年轻的周恩来怀着炽热的救国愿望,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许多爱国的进步书刊,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p><p><br></p><p><br></p> <p><b>东渡日本。</b></p><p>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良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并以“国文最佳者”获得特别奖。</p><p> 出国前,他先到东北探望伯父,并回沈阳母校同师友相见。他在八月三十日给同学写下临别赠言:</p><p>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p><p> 九月,他于天津登轮东渡,临行前夕,写下了那首抒发他青年时期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p><p><b>大江歌罢掉头东,</b></p><p><b>邃密群科济世穷。</b></p><p><b>面壁十年图破壁,</b></p><p><b>难酬蹈海亦英雄。</b></p><p><b></b></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前往欧洲。投身革命。</b></p><p>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在上海搭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前往欧洲。</p><p>……………~……………………………………………………</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就在这一年(1921年),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周恩来入党后,在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同张申府在德国介绍</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德、</b><b style="color: rgb(1, 1, 1);">孙炳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p><p> </p> <p><br></p><p><b>二,革命岁月。</b></p><p>周恩来对掌握革命武装的问题历来十分重视。1922年12月他在《少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过: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p><p> 到广东后不久,他就兼任开办不久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常称为黄埔军官学校)的政治教官,给第一期学生讲授政治经济学。</p><p>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工作的这一年,正是国共两党结合统一战线后合作得比较好的时候,这种合作是富有成果的,无论对于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有益的,从而给正在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注入了巨大的活力。</p><p> </p> <p><b>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b>国民党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相关视频</b></p> <p><b>  三,《周恩来传》</b></p><p><b>在中共中央工作</b></p><p> 1928年11月上旬,周恩来又回到了严重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在处于极端秘密状态下的中共中央工作。 </p><p> 周恩来一回国, 11月9日的常委会上就决定,新中央的工作计划由周恩来起草提出。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周恩来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p><p>…………………………………………………………………</p><p> 由于中共中央是在敌人统治下的上海从事秘密工作,周围的环境异常险恶。周恩来是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袖,是敌人千方百计地追捕的重要目标。他在大革命时期又长期担任公开的领导工作,国民党内有许多人熟识他,处境更加危险。周恩来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却以他的冷静和机智,从容应付,积累起更加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p><p> 从回国到1930年春重去莫斯科,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他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是:</p><p>第一,整顿几乎被打散的党组织,恢复并发展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秘密工作。</p><p>第二,指导各地区的武装斗争,努力扩大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把这个工作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p><p>第三,领导在严重白色恐怖下的保卫工作,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p><p>第四,进行反右倾取消主义的斗争。应该说,这个时期的中共中央的工作路线基本上是对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从严重挫败到走向复兴的关键作用。</p><p> ………………………………………………………</p><p> 陈毅以中央八月二十一日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为基础,并按照周恩来多次谈话的精神,代中央起草了一封指示信,经周恩来审定后,带回红四军。周恩来又嘱咐:回去后,要请毛泽东复职,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决议,维护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这便是九月二十八日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p><p> 贺龙、周逸群领导的湘鄂西苏区是红军的另一个重要根据地。1929年3月17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贺龙和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信中强调在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农村苏维埃的重要性。……………………</p><p> 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在这个时期发展也很快。…………………………………,………</p><p> 1929年5月底,中央军委派徐向前等到鄂豫边,负责这个地区的军事指导工作。</p><p> 当时,中共中央在敌人严密控制的上海工作,敌人一直竭力利用各种特务手段,包括叛徒的告密,穷凶极恶地搜索并破坏党的各级机关。……………………………</p><p>如何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是放在党的面前的一个极其严峻的任务。………………………………</p><p>为了这个目的,周恩来以不少心血来领导中央特科,从各方面加上了党的保卫工作。</p><p><b> 准确而及时的掌握敌人活动情报,对保证党的机关的安全和正确开展各项斗争,有着极为重要得意义。</b></p><p><b>这个工作是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b></p><p><b>由陈赓等负责,他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打入国民党的党政军警宪特机关,即使了解国民党特务机关对共产党秘密机关准备进行破坏的各种动向,尽力营救被反动当局逮捕的共产党人。周恩来经常强调对这方面建立的关系,要广为选择,大胆使用,各尽其才,在工作中考验。</b></p><p><b> 一九二八年春建立的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杨登瀛(鲍君甫),是陈立夫的亲信、国民党中央的驻沪特派员。他提供的大量情报,对防止党的机关被破坏,营救战友和清除内奸起了重要作用。</b></p><p><b> 一九二九年末,又派遣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打入国民党的高级特务机关,钱壮飞还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对保卫党中央做出了重大贡献。</b></p><p><b>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还建立起地下的无线电台。1928年10月,由张沈川、李强负责,在沪西极司非而路(今梵皇渡路)福康里九号租了一幢三层楼房,安装发报机。经过一年的努力,到一九二九年十月,试制成第一套收发报机,培训出第一批报务员,在上海建立了党的第一个秘密无线电台。它的第一本密码,</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周恩来亲自编制的。十二月,又在香港设计了第二个秘密无线电台。</b></p><p><b style="color: rgb(1, 1, 1);">1930年1月,沪港开始通讯。中共中央同广西左右江苏区的往来电报,都是由港台转发的。以后到了这年十月,在苏联学成的一批无线电台工作者相继回国,同在上海培训的报务人员一起,先后派往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1931年9月,中央苏区同上海党中央开始直接通报。在天津,也设立了分台。这些电台,保证了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通讯往来,也加强了中央对各苏区工作的指导,并使红军能及时了解敌情,发挥了重要作用。</b></p><p>……………………………………~~~~…………………</p><p> 1930年九月二十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宣读了《中央工作大纲》,获得通过。会上酝酿了在三中全会上补选政治局成员的问题,<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决定补选毛泽东、李维汉、顾顺章、温裕成四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十月三日,政治局第二次会议上决定:由向忠发、周恩来、徐锡根三人组成中央常委;</b></p><p><b style="color: rgb(1, 1, 1);">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余飞、袁炳辉、朱德和当地一人组成苏区中央局,负责指导全国各苏维埃区域与红军的工作。</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因为周恩来一时难以离开中央,派项英先去。</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十七日,政治局会议又确定由项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吴振鹏、余飞,再加上当地二人为苏区中央局成员,以周恩来为书记,由项英暂时代理。这次会议还讨论了《苏区工作计划》。</b></p> <p><b>顾顺章叛变</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顾顺章叛变</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顾顺章叛变</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b>顾顺章叛变事件</b></p><p><b> 顾顺章的被捕和叛变,因远在武汉,</b></p><p>中共中央没有能立刻获悉。顾顺章向国民党当局建议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将中共中央机关和主要领导人一网打尽。这个极端机密而重要的情报,</p><p><b>被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当机要秘书的地下党员钱壮飞获悉了,他立刻派人连夜从南京赶到上海,报告中央特科负责人李克农转报中央。</b></p><p><b> 这真是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如果中共中央机关被敌人一网打尽,对中国革命带来的打击将是不堪设想的。而要再敌人的统治下迅速从事大规模疏散的任务自然十分艰巨,时间又如此紧迫。周恩来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危急关头,不仅有着钢铁一样的意志,并且总能冷静而周密地估量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采取果断的行动。</b></p><p><b>他没有浪费掉一点时间,当天就同陈云商定对策,在聂荣臻、陈赓、李克农、李强等协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销毁大量机密文件;迅速将党的主要负责人转移,并采取严密的保卫措施;把一切可以成为顾顺章侦查目标的干部,尽快地转移到安全地带或撤离上海;切断顾顺章在上海所能利用的重要关系;废止顾顺章所知道的一切秘密工作方法。当夜,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国际机关全部搬了家。</b></p><p><b>聂荣臻后来在他的《学习恩来的优秀品质,继承他的遗愿》《不尽的思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18页。说:</b></p><p>这两三天里真是紧张极了,恩来和我们都没有合眼,国民党特务在上海进行了大搜捕,周恩来原来的住处则被搜查,结果却一一扑空。在周恩来沉着机智的指挥和周密细致的部署下,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妥善地保卫了中共中央的安全,避免了一次后果严重极端严重的大破坏。</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伍豪事件</p> <p><b>四,遵义会议</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b>五,西安事变</b></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六,周恩来与宗教界的抗日行动</p><p><br></p> <p><b>七,百团大战</b></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八,重庆谈判</b></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视频</span></p> <p><b>九,三大战役</b></p><p><br></p> <p><b>十,百万雄师过大江</b></p><p><br></p> <p>十一,开国大典</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开国大典的视频</span></p> <p>十二,人民英雄纪念碑</p> <p><b>十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视频</span></p> <p><b>十四,抗美援朝战争</b></p> <p><b>抗美援越战争</b></p> <p><b>十五,邢台地震</b></p> <p><b>十六,尼克松访华</b></p> <p>从建国到周总理逝世,</p><p>这期间的共和国大事。</p> <p>四九年</p> <p>四九年十月</p> <p>五零年</p> <p>五零年八月</p> <p>五一年</p> <p>五二年</p> <p>五三年</p> <p>五四年</p> <p>五五年</p> <p>五六年三月</p> <p>五七年</p> <p>五八年</p> <p>五九年</p> <p>六零年</p> <p>六一年</p> <p>六二年</p> <p>六三年</p> <p>六四年</p> <p>六五年</p> <p>六六年,六七年</p> <p>六八年,六九年</p> <p>七零年,七一年,七二年,</p> <p>七二年,七三年,</p> <p>七四年,</p> <p>七五年</p> <p>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p><p>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p>中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p><p>中国伟大的领袖周恩来总理,</p><p>与世长辞,</p><p>永远的离开了我们。</p> <p><b>我们的目标,</b></p><p><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p><p><br></p><p><b>纪念周恩来总理,</b></p><p><b>铭记所有的英雄和先烈,</b></p><p><b>高举革命旗帜,</b></p><p><b>努力团结奋斗,</b></p><p><b>一路披荆斩棘,</b></p><p><b>洒下汗水和泪水,</b></p><p><b>实现伟大目标。</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就是纪念的意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