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摩洛哥

环球旅行 李唐

<p>摩洛哥(Morocco)全称为摩洛哥王国,人口近四千万,国土面积46万平方公里(不含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26.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东临阿尔及利亚,东南部是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南部与西撒哈拉接壤(现为摩洛哥实际控制区,但联合国尚未承认)西邻大西洋,北部与西班牙隔直布罗陀海峡相忘。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法语及西班牙语在这里也通用。历史上曾经被西班牙、法国殖民统治多年,1956年宣布独立,GDP总量拍非洲第五。治安良好,气候适宜,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深受摄影爱好者及发烧友的热衷。</p> <p>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及港口,人口近三百万,集中了全国4/5的工业,3/4的货运吞吐量。距离首都拉巴特85公里,位居世界第三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及著名的迈阿密海滨大道理应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p> <p>首都拉巴特(Rabat)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人口超过两百万,自从上世纪初期开始即是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名字由来说法不一,阿拉伯语意为“捆绑”的意思,一种说法是这里早先只是个偏远的小村子,国王命令将抓来的囚犯捆绑着押往此处从事苦役,随着押送来的犯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一座城市。另有说法是在1150年,国王阿卜杜勒为了远征阿尔及利亚及突尼斯,在此处修建了一座堡垒,作为军事要塞,命名为拉巴特,这座城堡就是现今著名的乌达雅堡,后来拉巴特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全市人口超过两百万。</p> <p>艾西拉(Assilah)作为摩洛哥北部的海滨小镇,再普通不过了,由于这里距离丹吉尔很近(不到一小时车程),每到旺季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及欧洲的旅行者,一部分喜欢“静”的文艺青年就会避开喧闹的丹吉尔来到这里,同时也把“涂鸦”这种随意的街头艺术带到了这座小镇,随着越来越多的涂鸦作品布满了每一栋房子的外墙,他们就会把褪色的老画作涂掉在上面重新艺术构思,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每年都有更新作品的涂鸦小镇,随着各地旅游者的陆续前来,更多更好的画作不断推陈出新,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这里有点像舍夫沙万,由于来这里的人少,相比舍夫沙万这里更显恬淡,更纯净。我每次来摩洛哥都期待在这里能拍到满意的作品。</p> <p>丹吉尔(Tangier)地理位置位于摩洛哥北部,历史上是重要的海上军事要塞,早在公园前六世纪由腓尼基人建成,历经沧桑,千疮百孔,先后被汪达尔人、罗马人、拜占庭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毛里塔尼亚等先后占领和殖民统治,直到1956年摩洛哥宣布独立才得以收回主权,1962年丹吉尔被摩洛哥政府辟为“自由贸易港”。城区分为新城和老城,我尤其喜欢这里的老城区,每次来这里都会抽空来逛逛,很是惬意。位于城市西北部的海滨天然形成的“非洲洞”,拍照经过镜面反相,一幅神奇的“非洲版图”呈现在眼前,就连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了!</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最北部的灯塔,直布罗陀海峡那端便是西班牙,最近处只有不到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Chefchaouen)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中叶,至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小城依山而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由于这里的每一座房子都被涂成了明艳的蓝色,很多国人又称这里为“蓝色之城”,随着近几年当地旅游产业的不断推广,国人来摩洛哥都不会少了这个打卡地,老城区的麦地那不算大,蜿蜒曲折,曲径通幽的小巷两侧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我对购物天生你不太感冒,摄影人的天性驱使我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沿着麦地那老城迂回北行,即可看到半山坡上的一座清真寺,拾阶而上,高高的宣礼塔下有个不算很大的观景平台,每当日落日出这里都会聚集不少游人。我曾带领几位体力好的影友抢先登上观景台等待日落,人群中几个当地年轻人坐在台前的矮墙上,那悠扬的吉他和着富有阿拉伯特色的曲子,在这美好的日落时光,实在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p> <p>当地人一般不情愿被拍,这位先生看我用相机对着他,很配合在原地并没有躲开,拍完我礼貌地冲他竖起拇指以示感谢,“Japan?”,“China”,我答,“泥-号!”用流利的中文和我打招呼![偷笑][强]</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习惯性早起剥开窗帘,一下子被窗外的景色惊呆了:半山坡错落别致的房屋被雾气环绕,忽隐忽现,经验告诉我,从高处拍下来一定很漂亮,我快速穿好衣服,在群里喊了声:赶紧上山,定有好戏!就一路小跑直奔清真寺观景台,一路上超了几波登山的老外,到顶上很意外地发现这么好的美景只有两个美女同胞,来不及打招呼便支起架子拍延时,不远处一位欧洲帅小伙也在拍延时,被我误以为那两位美女同胞原来是日本人,拍摄间隙我礼貌性用英语打着招呼,他们当中的一位年轻些的英语不错,我说前不久我去过日本,京都、大阪、奈良和名古屋,她很兴奋说她家就是名古屋的,来过几次中国,对中国也算熟悉,不一会陆陆续续上来的人多了起来,她们和我说要赶早班车离开舍夫沙万,和我道了别就下山了。山下的云海慢慢升腾,淹没了整个小镇,初升的太阳从云海后面透了过来,云海退下,山下一个个蓝色豆腐块也渐渐显露出来,一丝凉意袭面而来,周身也充满了成就感…</p> <p>菲斯(Fez)以150万人口位居摩洛哥第三大城市,始建于公元808年,是摩洛哥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座皇城,与梅克内斯(Meknes)、马拉喀什(Marrakech)、拉巴特(Rabat)共称为四大皇城,菲斯虽几经盛衰,古城仍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许多美丽的宫殿和780多个大小清真寺。不足六平方公的麦地那老城拥有纵横交错9000多条大小街道,街道平均宽度只有2米左右,城内交通运输工具多以毛驴为主,几百年来依旧如故,有人到此为了避免迷路多聘请当地人做向导才能顺利进出。臭名昭著的皮具大染缸就位于非斯老城中。老城内的卡拉维因大学建于公元862年,被喻为世界上第一所古兰经大学,其所属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即已负盛名,收藏有带彩色画面的古兰经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其他古籍,被誉为“学术首都”。</p> <p>梅克内斯(Meknes)城距离菲斯53公里,人口50万。建于十一世纪,十七到十八世纪曾为都城。伊斯兰教圣地;工商业中心。油橄榄、柑橘、葡萄重要集散地。是摩洛哥王国皇城之一,在中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玛仪定为首都。传说这拉君主爱马,王宫里养了500匹骏马,他每天去马厩里巡视,并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马厩。在王宫附近还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马厩和粮仓至今保存完好。</p><p>在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是有名的罗马古城废墟。据历史记载,公元一世纪时这时是繁华的都市,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剧场的白石圆柱。甚至完整的街道、剧场、市政厅、住房、油房、公共浴室、市场等亦清晰可辨,还有不少镶嵌马赛克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了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头像和大理石人头像,这里就是著名的沃吕比利斯古罗马遗迹,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三毛与荷西夫妇曾三度光临这里参观游览。</p> <p>梅祖卡(Merzouga)撒哈拉沙漠边缘小村落,是摩洛哥进入沙漠的门户。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4,800公里,南北宽1900公里,总面积906万平方公里,比中国面积略小。每当清晨及黄昏时分,远处的驼队沿沙丘缓缓前行,逆光的剪影下,每一幅作品都是摄影人满意的大片,不远万里来到撒哈拉,只是为此刻的人品大爆发,每每都满载而归。</p> <p>瓦尔扎扎特(warzazat)摩洛哥东南部一座沙漠边缘小镇,可能是瓦尔扎扎特这个地方的独特建筑风俗,也或是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独特的荒漠地貌,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便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著名电影制作人。半个多世纪的影响和传播,瓦尔扎扎特这座小城便成为了摩洛哥很有特色也非常著名的电影摄制基地。在瓦尔扎扎特的城内城外,不仅建造了众多电影拍摄基地,而且还有一个北非最好的电影学校。就在到达瓦尔扎扎特小城的那个傍晚,我们走进了小城内一座很有特色的电影城。据说,在这座电影城内,很多知名的影片都在此取景拍摄过,比如,《四片羽毛》、《寻找宝石》、《埃及艳后》、《阿拉伯的劳伦斯》、《情陷撒哈拉》、《尼罗河宝石》、《间谍游戏》等。电影城出来右转便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古董店、旧货摊,只可惜我对撒哈拉及阿拉伯的历史知之甚少,否则定会淘到不少老货。</p> <p>艾特·本哈杜村(Ait Benhaddou),从瓦尔扎扎特驱车西行大约200公里,便到了这座著名的古老村落,它始建于8世纪,1986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协会列为世界遗产。村庄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而上。红土搭筑的城墙和民居与后面的黄土、黄山融为一体。山前是干涸的河谷和沙漠棕榈,山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荒原,强烈的日光毫无遮掩地照耀着整个山头。这种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有的建筑与独特风情。这里也是摄影人来摩洛哥的必打卡地。</p> <p>马拉喀什(Marrakech)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这里也是摩南部地区政治中心,以红色的建筑而闻名于世,这里有非洲最大的阿拉伯商品交易市场,也就是被国人称为“不眠广场”。这里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同时也是摩洛中部到西南部的交通枢纽。</p><p>在马拉喀什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吸引游客的首推库图比亚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195年,是当年建造拉巴特的哈桑塔的建筑师雅库布·曼苏尔主持修造的,以纪念击败西班牙人的胜利。清真寺的宣礼塔高67米,外表富丽堂皇,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同其他清真寺相比较,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p><p>必到打卡地-马约尔花园的第一任主人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马约尔。1924年,他在马拉喀什得到一片土地,随后,他几乎穷尽一生的时间来打造这座精美的私密花园。1980年,法国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在马拉喀什旅行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座世外花园,从此便醉心于此,并获得“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2008年大师辞世后,他的骨灰被撒在花园里,这里无疑是他灵魂最后的归属。</p> <p>索维拉(Essaouira)摩洛哥南部沿海小城。早在公元前5世纪迦太基航海家汉诺来到这里开始从事贸易活动。公元一世纪这里有记载曾建成摩洛哥第一个染料工厂。现在的索维拉城建于18世纪,十九世纪初期这里曾被法国占领。现今老城麦地那的街道保存完好,古风韵味十足,店铺主要经营皮具、小吃、水果很丰富,价格公道,是南部线路的必到之地。</p> <p>阿加迪尔(Agadir)这座南部城市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多元文化的传统,城内活跃着阿拉伯人社区、犹太人社区和基督教社区,更有五所博物馆和四所大学,向世人展示这里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辉煌。美景、美食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使得阿加迪尔成为世界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更是欧洲人度假的后花园。这里也是天然的良港,满眼的时尚的欧式建筑令旅游者目不暇接。</p> <p>梅莱福特(Mirleft)地理位置位于索维拉南部240公里,一个很优美精致的海边小镇,大西洋的日落总是那么美妙。</p> <p>坦坦(Tantan)是摩洛哥南部的经济交通枢纽中心,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沙漠地区有250多公里的海岸线,渔业捕捞、新能源、旅游等资源丰富,其中文化旅游也被写入了‘2020年旅游战略规划’;另外这里的服装、手工业也有优势。这里的海滩日落充满了原始的美,也是行走摩洛哥南线的必经之路。已故台湾作家三毛曾在此短暂居住过。</p> <p>从坦坦出来不远处就是摩洛哥入境西撒哈拉的“关卡”,由于那边是摩洛哥的实际控制区,因此很简单就进来了</p> <p>塔法亚(Tarfaya)是位于摩洛哥最南端的小镇,环境原始,气候适宜,海滨有酒店适合发呆休闲度假。由此往南二十多公里即可入境西撒哈拉(目前由摩洛哥实际控制)</p> <p>拉雍(Laayoune)有译成阿尤恩,西撒哈拉的行政中心、首都。人口六十万,整个西撒哈拉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是荒漠、戈壁。从这里沿海岸线往北一百二十公里就是塔法亚小镇。该地区一直是充满争议地区,摩洛哥宣布对此地拥有主权,但并没有被联合国承认。历史上曾被西班牙、法国、阿尔及利亚殖民统治多年。后来西班牙将这一地区割让给阿尔及利亚,再后来阿尔及利亚也放弃殖民统治,当地柏柏尔人宣布独立建立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同时,摩洛哥出兵占领该地区,目前经济较之前有很大好转。</p><p>该地区目前驻扎着联合国维和部队,2007年9月17日,来自中国的赵京民少将在西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正式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特派团军事部队最高指挥官,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首位中国司令。目前这一地区由于主权问题不明确,尚未开辟旅游线路,不过治安尚好。</p> <p>这片海滩不知留下过三毛与荷西多少脚印…</p> <p>这是三毛与荷西当年时常光顾的咖啡馆旧址</p> <p>这就是当年三毛与荷西的家,当时的平房现在上面加盖了一层,原本总是“有山羊从天而降”的玻璃顶棚变成了人家的地板了…</p> <p>1973年的一天30岁的三毛与22岁的荷西于此教堂在众多熟悉与陌生朋友的见证下宣布结为夫妻。据说当年为他们证婚那个年轻的神父还健在,只可惜我们运气不佳,没有见到这位神父,不然他定会给我们大讲特讲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据三毛在她的《撒哈拉的故事》中提到:这个教堂是第一次为新人证婚,最后那个年轻的牧师结结巴巴地宣布他们今天开始成为夫妇,并祝福他们!😁</p> <p>参考线路一(北线6天)</p><p>D1卡萨布兰卡</p><p>D2卡萨布兰卡-拉巴特</p><p>D3拉巴特-梅克内斯-菲斯</p><p>D4菲斯-舍夫沙万</p><p>D5舍夫沙万-丹吉尔</p><p>D6丹吉尔-艾西拉-卡萨布兰卡</p><p><br></p><p>参考线路二(中线7天)</p><p>D1卡萨布兰卡</p><p>D2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p><p>D3马拉喀什-艾特本哈度-瓦尔扎扎特</p><p>D4瓦尔扎扎特-梅祖卡</p><p>D5梅祖卡-菲斯</p><p>D6菲斯-沃吕比利斯-梅克内斯-拉巴特</p><p>D7拉巴特-卡萨布兰卡</p><p><br></p><p>参考线路三(摄影大环线15天)</p><p>D1卡萨布兰卡</p><p>D2卡萨布兰卡-拉巴特</p><p>D3拉巴特-艾西拉-丹吉尔</p><p>D4丹吉尔-舍夫沙万</p><p>D5舍夫沙万</p><p>D6舍夫沙万-梅克内斯-菲斯</p><p>D7菲斯--沃吕比利斯-菲斯</p><p>D8菲斯-梅祖卡</p><p>D9梅祖卡</p><p>D10梅祖卡-瓦尔扎扎特-艾特本哈度</p><p>D11艾特本哈度-马拉喀什</p><p>D12马拉喀什</p><p>D13马拉喀什-索维拉</p><p>D14索维拉</p><p>D15索维拉-卡萨布兰卡</p><p><br></p><p>参考线路四(南线12天)</p><p>D1卡萨布兰卡</p><p>D2卡萨布兰卡-索维拉</p><p>D3索维拉</p><p>D4索维拉-梅莱福特</p><p>D5梅莱福特</p><p>D6梅莱福特-坦坦</p><p>D7坦坦-塔法亚-拉雍</p><p>D8拉雍</p><p>D9拉雍-坦坦</p><p>D10坦坦-阿加迪尔</p><p>D11阿加迪尔-马拉喀什</p><p>D12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p><p>由于南线路途遥远,且路况不佳,领土纷争不断,因此不建议团队前往。</p><p>(三毛与荷西的老照片源自网络,本人照片为同行影友所拍摄,其余图片及视频均是本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多谢合作!)</p> <p>李&nbsp; 唐&nbsp;</p><p>国际摄影沙龙俱乐部创始人,旅行摄影师,摄影讲师,摄影团领队、艺术指导。曾先后游历世界40多个国家,5次带队深入美国西部自驾创作,30余次进入非洲大陆。作品在国际摄影大奖赛上屡获大奖,曾在国际各大摄影赛事上获得金、银、铜、勋带、优异、入选等各种奖项二百余幅次。</p><p>2018、2019全国大学生手机摄影大赛评委。相关信息资料请登录百度搜索“国际摄影金奖李唐”查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