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诗人王勃登临滕王阁,见到南昌美景时写下的名句。句中的景色,赣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p><p> 赣江,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河。赣江南昌段,穿城而过,是生活、工作在南昌的我和许多南昌市民,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忙忙碌碌,赣江的景可以放松心情,赣江的风可以吹散烦恼,赣江两岸的变化,见证着南昌城市的变迁,见证着南昌人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p><p> 赣江变化多端,每个季节有不一样的味道。汛期时,体态丰腴像个胖妞;枯水期,千沟万壑像个瘦老头子。江心洲内,春季时绽放的油菜花,秋季时盛开的野红花,与一幢幢高楼大厦,相互映衬,景色独具一格,置身其中,一派城市田园风情扑面而来。</p><p> 赣江是个天然的钓场,不管风吹日晒,不论炎夏寒冬,垂钓者已经成为赣江一道风景线。赣江是南昌游泳爱好者的天堂,被誉为“火炉城市”的南昌,一到夏天,赣江边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游泳、风筝冲浪、桨板……</p><p> 然而在惬意地享受江水带来清凉同时,溺水危险也随之而来。每年在赣江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暑期,赣江边来了一群值守应急救援志愿者,顶着烈日在岸边劝阻未成年人下水游泳和展开水上救援。</p><p> 赣江南昌段,已成为网红点。每当夜幕降临时、秋水广场的喷泉,赣江两岸的灯光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前来“打卡”、观看。 </p><p> 市民和游客,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走近赣江,亲近赣江。因为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这是我们的家园。</p> <p>中国摄影报2020年6月23日刊登。</p> <p>人民摄影报2019年8月21日刊登。</p> <p>江西日报2020年6月15日刊登。</p> <p>孩提。</p> <p>自行车。</p> <p>独奏赣江。</p> <p>轮渡。</p> <p>赣江的铁匠铺。</p> <p>垂钓者。</p> <p>轮渡。</p> <p>渔民。</p> <p>玩沙子</p> <p>江边散步</p> <p>临时小卖部</p> <p>下水危险</p> <p>汉服</p> <p>外国友人</p> <p>网红录播</p> <p>江边溜猫</p> <p>夜赏赣江</p> <p>巡游赣江</p> <p>垂钓</p> <p>独钓</p> <p>打水漂</p> <p>情侣</p> <p>枯水见底</p> <p>赣江牛群</p> <p>隧道施工</p> <p>共享单车</p> <p>戏水孩提</p> <p>人山人海</p> <p>溺水事故</p> <p>赣江值守</p> <p>渔民</p> <p>游泳</p> <p>枯水见底</p> <p>一片扁舟</p> <p>武装垂钓</p> <p>祖孙乐</p> <p>姑娘们</p> <p>娘俩</p> <p>蒙脸</p> <p>遗弃</p> <p>双胞胎</p> <p>船舶</p> <p>情侣</p> <p>石头</p> <p>垂钓</p> <p>丰水期</p> <p>赣江敬礼男孩</p> <p>高楼大厦</p> <p>冲毁</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相关评论:</b></p><p><b style="font-size: 20px;"></b><b style="font-size: 18px;">平和的视线透视都市生活——读洪子波《赣江岁月》作者◎周堃</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面对都市里水泥高耸的建筑,车水马龙的街道,嘈杂的人流,很容易让摄影人迷失自己寻找都市影像文化的方向,陷入浮光掠影式的记载。面对丰富多彩的大都市生活,如何以自己的视角去观看都市社会,需要一定岁月锤炼出的火眼金睛,去发掘特殊的情结点。 </span></p><p><br></p><p>流经南昌的赣江,是江西最大的母亲河,不仅仅因为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而闻名天下,更有两岸人民亘古不息的生活原生态,绵延千年而不衰。洪子波紧紧抓住母亲河这条主线,以赣江为背景舞台,聚焦都市的人间风景,在不经意间描写出《赣江岁月》的人间事态,在平和中讲述都市文化故事,让我们伴着江涛声,吟唱起“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种融入意境而使得读者在欣赏他的作品中,更加感觉得可亲可爱,这是他最大的成功,也透视出他的影像文化追求的品味。可以说洪子波的《赣江岁月》以市民化的视角和一个记者的职业敏感度,就在赣江边,发掘出一座承载着市民喜怒哀乐的原矿点,用不动声色的黑白世界,平和的镜头视线,记载下南昌都市人的生活风貌。</p><p><br></p><p>江水是长流的,岸边的表情是丰富的,灯火阑珊的江景,自由放牧的水牛,一种现代都市与古老乡村文化生态交织的美景,怎么不让人神往。于是,悠闲垂钓的乐趣,大江见证的爱,与城合影的美女,捕鱼归来的鱼摊,江中戏水的童年,和江浪同奏的乐曲,宠物相伴的情感,安心摆摊的生活,人间烟火和小资情调相约相伴,市民生活百态宛如娓娓道来的一个个生活小故事,叙说着市民的生活追求和情操。当然,美好之外也有痛,被遗弃的共享自行车,或许被污染而死去的鱼,溺水事故岸边哭泣的亲人……</p><p><br></p><p>洪子波的这组作品,每一幅既可以独立的阅读,也可以组合起来阅读,因为发生在江边的这些故事里,洪子波找到了自己的都市倾诉点,镜头平和而不平淡,视线清晰而且故事生动,这是讲好都市故事的基本功,影像语言简洁但内容丰富,这种正反的协调,不能不赞叹他的镜头焦点定位的成功。</p><p><br></p><p>岁月会逝去,江水永东流,城市近在眼前,波光中划向彼岸的身影,是人们不断追寻幸福的缩影,洪子波的镜头也在先前,先前,延伸。</p><p><br></p> <p><b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font-size: 18px;">熟悉的赣江 陌生的风景</b></p><p><b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文丨郭晶(南昌师范学院摄影专业教师)</b></p><p><br></p><p>摄影记录生活,镜头凝练画面。赣江,南昌人的母亲河,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地从旁经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沿着赣江两岸拔地而起。很多摄影人关注城市景观的拍摄,流光溢彩的夜景、气势宏大的航拍,精美的照片经常让我们感叹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吗,太漂亮了。</p><p><br></p><p>赣江两岸美景照片看多了,城市化进程中却淡化了人类生活的痕迹,仿佛江景只能让人联想到昂贵的江景房。在作者这组《赣江岁月》里,我们看到了人与赣江共生,人与自然共存。戏水觅凉的市民、一年四季垂钓的爱好者、夜宿赣江年轻人,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与赣江亲近,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失去亲人的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志愿者烈日下的值守,让我们看到了洪水的无情和对生命的敬畏……这些照片里,高楼林立的城市背景,波光粼粼的赣江,人类在其中生活繁衍,架起了城市与自然共处的桥梁。</p><p><br></p><p>洪子波以一名摄影记者的眼光,多年来平实地记录了人们围绕着赣江生产活动的画面。安静地观察、细致入微地拍摄,看似随意却有着精雕细琢,看似日常却是精选瞬间。透过照片,能感受到他以人为本的拍摄初心。</p><p><br></p><p>沧海桑田,江水流淌,赣江西岸曾经为一片沙滩,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赣江见证着的南昌城市的变迁。作者通过镜头,在赣江拍下了一张张有着城市特色又富有生活情趣的照片,让我们通过观看照片,唤醒记忆中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间。</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