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味

王勇

<p>鸡蛋和面粉相遇,度过了一段突然降临而又无比漫长的假期!大概是一张成功的软饼让我对自己走进厨房充满信心,大概也明白拿起锅铲是此时此刻唯一的选择,于是便开始一段寻味之旅吧!记忆中有些味道真的是一生回味,估计也求而不得了。</p> <p>首先挑战的是馒头。面食入门应该就是从它开始吧!记忆中有和奶奶一起做馒头的场景,软软的面团捏在手里的感觉总是让人有说不出来的幸福感!我最喜欢的步骤就是等着奶奶拿出一把梳子,在切好的馒头背上按压下去,留下两排整齐的印记,看起来笨笨的馒头竟因为这两排细齿变得小巧精致起来,真是奇妙!是谁想出来的呢?奶奶最烦的就是我们总是等不及馒头完全蒸好,就迫不及待打开蒸锅的盖子。到不是想吃馒头,而是喜欢看馒头在锅里白白胖胖冒着烟的样子,多么惹人喜爱!看着旁边和我当年一样用面团捏着自己也不知道形状的儿子,心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我第一次做的馒头自然是不能成功的,但似乎也不影响什么。写到这里,我再看今天晚上蒸的馒头,哇!成功啦!</p> <p>虽然完全没有样子,但拿起一个,捏在手心,小小一团,平摊手掌,迅速张开,像开了一朵白棉花。软软的,Q弹Q弹的,棒极了!</p> <p>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老爸老妈早上吃面条。为啥?因为我一再表达我不喜欢吃面条,他们逼着我吃我就故意只吃几口,这样他们就会给我钱💰到街上自己买吃的过早。我早就听班上同学说镇上街头新开了一家包子铺,包子里面肉又多又香,咬一口,肉汁在口腔流淌,挨着肉的那一圈面也是格外香。每次经过,看到高高的云雾缭绕的蒸锅都眼馋嘴馋得很,要正好遇到揭开,却不敢再停留,要加快脚步狼狈逃窜,怕在外人面前留下口水。拿到钱,一溜烟跑出去,欢天喜地买两个,烫手的肉包子在我两手指间跳来跳去,来不及变亮凉一点,几口就下肚了,想再吃,钱却不够了,只好再盼着下一次。奇怪的是,后来也吃了很多包子铺的各种口味的包子,但怎么也赶不上记忆中的味道。到今天我也不怎么爱吃包子,总觉得自己吃过世界上最好的包子了,这些包子只是面团里放了肉罢了!这次我自己做的包子,连肉也没敢放,因为对调馅没有信心,但也算怀念过了。</p> <p>镇上街道上还有卖油炸小吃的摊子,也是我的味蕾最怀念的地方。别看摊位小,品种还是挺丰富的,我喜欢的是油条、苕面窝、咸糍粑、油墩子,还有油香!在家慢慢挑战一下!不过糍粑只能放弃,没有原材料,家里就是面粉比较多。好遗憾呀!外面酥脆如锅巴,里面软糯似汤圆,咸咸的吃不腻,感觉真是好!</p> <p>当我看到锅里的油条迅速变胖,从锅底蹭一下漂上来时,内心一阵狂喜!小时候经常站在油锅边,看店家把面团迅速搓成两根长条,捏住一端提起来,快速旋转,像跳华尔兹一样紧紧相拥……</p> <p>唉!没有小苏打,忘了放鸡蛋,面不够柔软,然后油条变成面粉棍棍!好吧,只能形似,想要自己做出记忆中的味道,还得再摸索摸索!</p> <p>从最初严格按照视频流程、材料和用量,到现在已经开始有点随心所欲了!</p> <p>油香,我最爱的甜食,应该有几十年没吃到了!在网上搜寻,竟然也没有符合脑海中模样的照片和视频,估计只能想想了。圆圆的,就如我下面的这张图片,但吃起来就完全不同。我的只能叫做小糖饼,聊以自慰吧!记忆中,它看起来很酥脆,吃起来感觉有很多层,但又都软软的粘在一起,一口咬下去,浓稠的红糖汁马上就让你的舌尖无比满足。不过,要注意控制好咬的大小和角度,糖汁流出来可就狼狈啦!看来,为了这一口,我得再回家乡,踏踏实实住一晚,才能在街上再看上一次,再吃一回!</p> <p>公安锅盔这几年在武汉挺火的,不过比我们那边的薄,比我们那边的品种多,比我们那边的贵!我们小时候吃的锅盔根本不放馅料,要么是圆圆的放上糖,要么就像一叶舟点缀上白芝麻,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味道,纯粹而又回味悠长!我没办法做出来,只能堆上各种配料,变成中国披萨哄哄老公和馋嘴的娃!</p> <p>除了这些可口的面试小吃,还有一些菜也是许久没有吃到了!我家乡是鱼米之乡,莲藕自是不缺的,但并不像武汉人那么喜欢用莲藕煨汤。下面这个在我们那叫做“藕鸡子”,估计是用藕做出了鸡的味道因而得名吧!我特别喜欢吃。把藕切成细长条,裹上调好味道的面粉,下油锅炸到八分熟,凉了后装进袋子里,想吃的时候直接取一盘用大蒜苗炒香,再放少许水让外面一层面变软,吃起来特别过瘾!这个简单,一试便成功,好吃,解馋!</p> <p>萝卜是个好东西,可我小时候并不喜欢吃。奶奶就一直在我耳边唠叨:萝卜小人参!没办法,也记住了几样用萝卜做的吃食。第一样就是这个萝卜丸子。乡下人一到了过年的时候,特别喜欢炸丸子,猪肉、鱼肉、萝卜、红薯、绿豆、豆腐全都变成圆圆的样子下了油锅。我们一群小孩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每一家灶屋里都是旺旺的火苗,滚滚的油锅,香香的丸子,还有笑盈盈的脸庞!不管到哪一家,都能拿到刚出锅的丸子,一边吹一边吃,可是不怕烫!每到这时候,大人们都很忙,我们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满世界乱跑,好大好冷的风,也不怕。常常是大人站在门口大声喊叫才回家!</p> <p>腌萝卜丝也是我们常吃的!不过,我做的这个味道可差远了!我姐夫的妈妈特别会做。有一年到她家玩,就见她拿了几个红皮小圆萝卜,(那萝卜颜值真的很高!)切成细丝,装进一个盆,真的是盆,不像我们讲究精致,似乎是很随意地拌了一下,我们就吃得停不住嘴!脆脆的,辣辣的,太美味!算了,只能怀念啰!</p> <p>武汉人好像特别喜欢用萝卜煨汤,我其实觉得最好吃的是用五花肉烧萝卜片。尤其是冬天把萝卜晒干然后煮火锅的时候放进去,多炖一会,让所有的味道顺着萝卜的纹路跑进去,那真的是太享受!这种萝卜片不仅鲜,而且有嚼劲有弹性,和入口即烂的感觉完全不一样。</p> <p>这就是干掉的白萝卜。特殊时期,它是被放干的,扔了当然是舍不得的,于是就这样炖了吃,味道不错!就是还不够干,味道还是差了点,也算不错啦!</p> <p>过年,小孩子最喜欢的大概就是走亲戚了!我也是,除了能拿到压岁钱之外,最重要的是每到一家都一定会吃到一碗红糖鸡蛋!哈哈,一般都是四个!我和姐都超级喜欢吃鸡蛋,眨眼的工夫就只剩下空空的碗,然后就眼巴巴地看着老爸老妈碗里的鸡蛋。老爸老妈也是从不让我们失望,一人剩下两个,所以我一般都能吃到6个!据说,我爸年轻的时候,一次可以吃20个鸡蛋!现在,如果不是为了减肥和健康,吃个五六个还是没问题的。我儿子很好的地遗传了我,总是觉得鸡蛋太小个数太少不够吃,一点也不像他的城市老爸,哈哈哈!不过,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有的人会在碗里放一勺猪油,那味道就不是我喜欢的了。说到猪油,现在觉得真是好东西,炒青菜是放一勺,比什么蚝油好吃多了!菜叶子全都变得油光水滑。老爸老妈经常在家炼猪油,火不能大,得小火慢慢熬,时间很慢很慢,他们一个看着火,一个拿着锅铲,一起说说话聊聊天,时光很美!等到凝固,白白的,非常细腻!有多少年没见过这场景,有多少年没吃过猪油,都不记得了!唉,现在每次炒菜都要切五花肉,每次都要用它榨出油再炒菜或烧菜,真麻烦!</p> <p>现在吃个烤红薯,简单!200度,60分钟,烤箱完成。以前,我们想吃烤红薯可是不容易呀!想吃到烤得恰到好处的那可是靠缘分的,不过,只要碰上烤得好的,还是比烤箱烤的好吃的得多!那一天,灶里的灶灰要是比较细腻的,量也是比较多的,这样红薯在里面才能受热均匀,否则就是有的地方没烤熟,有的地方烤糊了,硬邦邦。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没办法忘记烤红薯的香甜,冬天捧在手心里暖暖的感觉也是极棒的呀!所以,总是不住地央求大人们帮忙烤一个。</p> <p>我们家的团年饭的菜谱上一定有蛋饺这道菜,因为我爸做得好!不知道是在哪里吃过一次,告诉老爸说喜欢吃,无所不能的老爸不知什么时候就学会了。他得意地说是他自己琢磨的,无师自通。我好像就没有这个本事了,只能摊个蛋皮,然后就做成这样了!唉,真是惭愧,乡下孩子竟然做饭这么逊!因为我们从来不做饭,周围的邻居总是非常担忧我和我姐长大后的生活,批评我爸我妈太宠孩子了。老爸老妈总是不以为然,对我们说:不用担心,读书是最难的,你们如果学好了,做饭一看就会。于是我们一直心安理得地到现在也不做饭。不过,现在看来,也没太大关系,能吃就行,再研究研究也有信心做好,就是可怜老公和娃成了小白鼠。</p> <p>公安的牛三鲜是非常有名的,好多人专门跑过去吃。的确味道好!也的确喜欢吃!从早上喝早酒就开始吃牛肉啦!可惜,我不会做,只能吃别人做好的,解解馋就行!</p> <p>大白菜真是个好东西!我记得初三那年,老爸为了改善生活,每天中午都会用一个电炉子给我做五花肉炖白菜,现在想起来,里面真的什么也没放,怎么当时吃起来就那么香呢?直到今天,仍然觉得那是最美好的记忆!不过,仔细想想,这当然是要比吃食堂好太多的待遇。因为大多数时候,走进食堂门,南瓜一大盆。</p> <p>小时候有这么多的味道存留在记忆中,我的儿子能留下点什么呢?如果问他,估计妈妈的味道就是蛋炒饭或番茄鸡蛋面的味道吧!再无其它!宅在家里这段时间,感觉弥补了一些什么,儿子也开始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我身后,不停地问今天吃什么?对我的评价小有改观,觉得老妈也还是可以做几个菜的。</p> <p>记忆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味道早就成了念想,再也不可能吃到。最难忘的应该是奶奶做的腌菜。武汉这边从没见过这样的腌菜,它是金黄金黄的,用油和肉丝一炒,就算不用肉丝,也是难得的美味,有了它,一大碗饭都不够吃。整个村子都做这种腌菜,但只有我奶奶做的最好吃,他们说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用量,但揉腌菜的那双手不一样,做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我的确是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腌菜了。那个时候,我姐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上学,食堂饭菜不好吃,我有空的时候就会骑着自行车,过两条河给她送去两大罐奶奶做的腌菜。全寝室的人都会眼红。有些味道,估计寻也寻不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