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初见管风琴

艾草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微语尘踪</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 ~宣传队记事(4)</i></b></p><p><i style="color: rgb(1, 1, 1);"></i></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国家大剧院~初见管风琴</i></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新迪老师的女儿买了19年8月11日 国家大剧院管风琴音乐会剩余的最后5张票。邀请了估计有时间且交通方便的几位队友前往观赏。那天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津城的报警铺天盖地,凌晨出门乘火车当天往返确实辛苦,但是为去一流音乐厅聆听天籁,冒雨前往,义无反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管风琴是流传于欧洲的大型气鸣式键盘乐器,距今2200余年历史。国家大剧院的管风琴是目前我国体积最大、栓数最多、音管最多、音色最丰富的一架,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约翰尼斯·克莱斯世家,与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不愧为大剧院音乐厅的“镇厅之宝”。6500根发音管与音乐厅墙面装饰融为一体,典雅高贵。管风琴操作台有移动式和机械式两种。</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个周末音乐会上,由羽管键琴家,管风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沈凡秀教授分别用管风琴和羽管键琴演奏了国内外《天鹅》、《茉莉花》、《牧歌》、《圣母颂》、《四季》《天空之城》等中外名曲。</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庄重的音乐厅聆听高贵世界名曲,没有室外的风声雨韵,只有仙音袅绕由耳入心…</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i>国家大剧院 </i></b></p><p><b style="font-size: 20px;"><i> ~走入“奇途”</i></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方案引起是否体现中国特色的争议,安德鲁坚信自己的作品能跨越国界属于未来。他说“笨拙地仿效古代文化,使用几种记忆中留存的形式假装得到古文化的护持,这是不恰当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9月建成的这枚“蛋”是什么样子?一直好奇了十几年,如果不是有张票,可能还要拖下去。入得“蛋”内,第一印象很好,愈走愈有感觉,步入“奇途”惊叹不已。</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由一根6750吨弧形钢梁组成,1万8千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形成3.6万平方米的巨大天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是见不到柱林支撑的。建筑内有歌剧院、音乐厅、大剧场和公共大厅…各种功能场所迂回穿插、错落有致,由色彩、变化、韵律、层次构成一道道独特风景线,近距离体验到无穷的艺术魅力。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也像是梦幻宫殿,吸引人忘乎所以去探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国家大剧院 </i></b></p><p><b style="font-size: 20px;"><i> ~“蛋”的生机 </i></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已经作古,但他设计的这个透明的“蛋壳”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依然精彩纷呈的孕育着蓬勃生机,高奏和说唱着人生的悲欢惊喜,闪耀着璀灿夺目的光芒。这蛋里似乎还注入了“鸡血”,因为来这的老年人好像返老还童了,而孩子们愈发生龙活虎,动静之间交织出不同风格的画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次进国家大剧院,也是第一次参加管风琴音乐会欣赏高雅艺术,感觉良好。知道这是开了一个头欲罢不能了,下次再来。</b></p> <p><b>谢谢观看</b></p><p><b>(音乐~乔惟怡:斯卡布罗集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