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科学认识果子狸

戴天垚

研究源起 <p>提起果子狸,那可是妇孺皆知、臭名昭著的动物,人人谈之色变、咬牙切齿。大家都会皱着眉说,那不是个传染病毒的家伙吗?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它?它可是人类的敌人!</p><p>可是大家知道吗?果子狸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它以前甚至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对于野生动物,我们到底要如何科学的去看待它们,它们的生存环境又是怎样?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护它们呢?</p><p>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我们的学程周探究之路吧!</p> 我的问题 <p>一、果子狸到底是怎样一种野生动物?</p><p>二、现在果子狸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p><p>三、野生动物们的现状又是如何?</p> 分析我的问题 <p>一、果子狸到底是怎样一种野生动物?</p><p>1、形态特征:</p><p>&nbsp; &nbsp;&nbsp; 果子狸即花面狸,属灵猫科,食肉动物。头体长400-690毫米;尾长350-600毫米;后足长65-120毫米;耳长40-60毫米;颅全长100-130毫米;体重3-7千克。花面狸显著的面部纹路因地理差异而变化,一般从前额到鼻垫有一条中央纵纹,眼下有小的白或灰色眼斑,眼上有较大的、更加清晰的白斑,并可能延伸到耳基部。鼻部黑色。身体无斑点,硬毛为锈褐色到深褐色,其下绒毛通常为淡褐色到灰色。</p><p><br></p> <p>2、生活习性:</p><p>果子狸可见于多种森林栖息,从原始常绿林到落叶次生林,它们还经常光顾农业区。它们主要吃果实,也吃鸟类、啮齿类、昆虫和根。在农田它们会攻击家鸡和水禽。树栖性、独居、夜行性,白天在树上的洞穴中睡觉。它们也居住于地洞,并组成2-10的小家庭群。</p><p>当果子狸发现有成熟果子时,往往反复觅食,每晚必来。树上留下斑斑爪痕。树权上和树根附近常有许多带核果的粪便。主要以带酸甜味的各种浆果或核果为主食。这果子狸的名字怕是由此得来。</p><p>3、分布范围:</p><p>世界上: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海南、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河北、云南、贵州、西藏等地。</p> <p>4、保护的级别:</p><p>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 ver 3.1)</p><p>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nbsp;</p><p>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12] </p><p>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哺乳类)</p> <p>5、物种的危害:</p><p>它会破坏农作物</p><p>在有些地区,果子狸常到果园中盗食水果,在中国四川北部地区,据说能损害玉米和未开花的棉桃,但一般危害程度不大。 &nbsp;</p><p>病毒中间宿主</p><p>因果子狸捕食鼠类而有感染鼠疫机会,中国云南曾从花面狸血清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p><p>可见果子狸它的价值与危害是并存的,那么,果子狸所面临的困境又是怎样的呢?</p> <p><br></p><p>二、现在果子狸所面临的困境</p><p>一种是被食用:果子狸肉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在我们国家的南方有很多人会食用;</p><p>二是被捕杀,果子狸有过一段离奇的身世,曾被冠以非典元凶的名头,在广东遭到大面积捕杀,直到10年后才被“平反”。2013年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称,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头蝠”的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不是天然宿主,果子狸才洗清了10年之冤。</p><p><br></p> <p>对于是否捕杀果子狸,曾有调查显示:</p> <p>但是野生果子狸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有违法捕获、猎杀、贩卖、食用野生果子狸的行为都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p><p>可见,我们只要不食用、不猎杀果子狸,它就不会给人类带来伤害!</p> <p>我代言的野生动物卡片</p> <p>三、野生动物们的现状又是如何?</p><p>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所谓的野生动物就是: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野生动物种类高达数十万之多,但同时我们国家也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p><p><br></p> <p>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p> <p>目前的野生动物生存现状:</p><p>1)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猖獗</p><p>2)食用野生动物现象普遍</p><p>3)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严重</p> <p>环境带来悲剧不断地在上演,在过去三年中,帝企鹅新生儿因海冰融化几乎“全军覆没”;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北极熊数量正呈下滑趋势,研究员们估计,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40%;澳洲的大火导致至少有5亿动物伤亡,特别是考拉因为行动迟缓,面临灭绝,同时作为澳大利亚象征的袋鼠死亡数也不少,这场大火给我们警示,这不只是澳洲一个国家的灾难,而是全球人类的灾难。</p> 解决的方法 <p>面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我们希望:</p><p>1、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法与国际公约相协调;</p><p>2、实行公众参与制度;</p><p>3、制定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法律制度;</p><p>4、完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制度;</p><p>5、构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和监测体系等有效措施。</p><p>作为全社会的一员,我们建议:</p><p>1、学习并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法律知识;</p><p>2、从我做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p><p>3、不要打扰野生动物人栖息、繁殖、活动环境,自觉远离野生动物;</p><p>4、不要盲目和过度开发森林和破坏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p><p>5、发现有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及时举报;</p><p>6、不购买、不饲养野生动物。</p> <p>我的公益画报</p> 我的展望 <p>这一周,我们体验了特殊的线上学程周,我们收看了微课,了解灭绝、濒临灭绝的生物,借助纪录片了解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现状。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深深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野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每一个动物都有生命,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它们继续活下去的权利。</p><p><br></p> <p>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消失的动物不能复制,消失了一个物种,人类就少了一个伙伴。</p><p>我们对于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应该推广到每一个角落,植入人们的内心,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也是人类对自己的尊重!</p><p>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p>

野生动物

果子狸

保护

我们

灭绝

食用

它们

物种

动物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