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 . 交响乐《沙家浜》

聆听山泉

<p><br></p><p> 1965年,中央乐团业余创作组,开始集体创作交响乐《沙家浜》,交响乐《沙家浜》的诞生有着特殊的背景。它是适应特殊的时代环境,使交响乐这一演出形式,得以在当时保存下来的一种手段。在经过长期的演出和修改中,交响乐《沙家浜》更趋完美,使之成为一部经典之作。</p><p><br></p> <p><br></p><p> 交响音乐《沙家浜》,是中央乐团根据京剧《沙家浜》中的主要唱段改编而成的大型声乐套曲。作品尝试用西洋交响乐队来演绎中国京剧的音乐。作品选取了《沙家浜》中的几个唱段,用西洋美声唱法,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配以交响乐队伴奏,形成了一个多乐章的、中西合璧式的清唱剧。主创人员有李德伦、杨牧云、邓中安、罗忠镕。</p><p><br></p> <p><br></p><p> 交响音乐《沙家浜》,并不是完全采用西方古典交响套曲形式写成的交响曲,它在结构上融汇了交响曲、清唱剧、康塔塔和歌剧的特点,而在音乐上则成功地借用了我国京剧的优美唱腔,最大限度地将中国传统戏剧因素,与西方交响音乐题材相融合,并收到了奇妙的效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中西合璧的精华、洋为中用的典范。</p><p><br></p> <p><br></p><p>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交响音乐《沙家浜》以其优美的旋律、完整的结构,京剧与交响乐的结合,嘹亮与典雅的融汇,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独特风景。它是一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为交响乐的民族化做出了贡献,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我们大谈严肃音乐的今天,也许当年这部经典的中国化的严肃音乐,能给我们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响音乐《沙家浜》最有历史印记,最富有时代豪情,最值得咀嚼回味的还是《序曲》。“序曲”是交响乐《沙家浜》里特有的引子,前奏用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这是京剧《沙家浜》里没有的。近40年过去了,这部在大型交响乐队伴奏下的红色经典听起来,依然让人振奋和激动。让人联想起新四军为抗击敌寇、英勇战斗的那段激情岁月和难忘时光。 其艺术之美,将会永远留在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心中。</p> <p> </p><p> 指挥 李德伦</p><p><br></p><p> 著名指挥家、《沙家浜》首演的指挥者李德伦先生回忆说:“《沙家浜》记录了中国交响乐的历史侧面。当时排演《沙家浜》实际上是以一种变通的手法保存了交响乐团,使乐团业务得以持续发展。正因如此,才诞生了这部融汇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大型音乐作品。</p><p><br></p> <p><br></p><p> 全曲共分九段</p><p><br></p><p> 1.序曲</p><p> 2.军民鱼水情</p><p> 3.敌寇入侵</p><p> 4.枪声报警芦苇荡</p><p> 5.坚持</p><p> 6.授计</p><p> 7.斥敌</p><p> 8.奔袭</p><p> 9.胜利</p><p><br></p><p> 全曲运用了交响乐队,和独唱与合唱,共同塑造了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等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p><p><br></p><p><br></p> <p><br></p><p> 本剧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合唱队演出,指挥:李德伦,独唱:曹连生(郭建光)、梁美珍(阿庆嫂)、林寄语(沙奶奶)。这三位独唱者并不是京剧演员,而是当年中央乐团的声乐演员,他们把以京剧唱腔为主的作品唱得如此地道真是难能可贵!这部作品的乐队及合唱部分写得也很精彩,主创人员之一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罗忠镕先生。</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响乐《沙家浜》”,是根据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题材、音调,而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上属于西洋的“清唱剧”。当年,考虑到大众的欣赏习惯,一般人对“清唱剧”这种体材比较陌生,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器乐部分的“交响性”也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就采用了“交响乐”这一通俗的名字。</p> <p> 京剧《沙家浜》剧照</p><p><br></p><p> 《沙家浜》故事梗概</p><p><br></p><p>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名伤员,来到沙家浜养伤,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日伪军为找到这批伤员,对沙家浜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为避开敌人锋芒,由党组织精心安排,地下党员阿庆嫂和沙奶奶等群众,把伤员转移到了阳澄湖的芦苇荡,使敌人的扫荡一无所获。日寇并不甘心,命忠义救国军进驻沙家浜,设法找到这批伤员。</p><p><br></p><p> 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向阿庆嫂打探伤员下落,阿庆嫂与敌人巧妙周旋,并引诱敌人开枪,利用枪声通知了芦苇荡的伤员,使伤员提高警惕。沙家浜被敌人长期占据,阿庆嫂按县委批示派沙四龙把伤员转移到红石村。敌人找不到伤员,抓来群众拷问,一无所获,气急败坏地杀了一些群众。</p><p><br></p><p> 几个月后,伤员痊愈,沙四龙也参加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率领新四军战士,组成突击排,连夜奔袭,杀回沙家浜,阿庆嫂与新四军里应外合,趁胡传魁举办婚礼之时,新四军突然杀入,将敌人一举全歼,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响乐《沙家浜》全本从《序曲》到《胜利》的共分九场,它保留了京剧《沙家浜》中几乎所有正面人物的唱腔,而在《序曲》、《坚持》、《奔袭》、《胜利》等乐章中,曲作者还创作了大量交响合唱段落,使整个作品不但具有京剧的韵味,还颇具恢宏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单纯从艺术的角度而言,《沙家浜》以其优美的旋律、完整的结构,京剧与交响乐的结合,嘹亮与典雅的融汇,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独特风景。它是一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为交响乐的民族化做出了贡献,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p> <p><br></p><p> 曹连生 饰演 郭建光</p><p><br></p><p><br></p> <p><br></p><p> 梁美珍 饰演 阿庆嫂</p><p><br></p><p><br></p> <p><br></p><p> 林寄语 饰演 沙奶奶 </p><p><br></p><p><br></p> <p><br></p><p> 197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把交响乐《沙家浜》搬上了银幕。</p><p><br></p><p><br></p><p> 电影名:革命交响乐《沙家浜》</p><p><br></p><p> 上 映:1972年 </p><p><br></p><p> 地 区:中国大陆</p><p><br></p><p> 颜 色:彩色 </p><p><br></p><p> 类 型:艺术片 </p><p><br></p><p> 制作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中国]</p><p><br></p><p> 〰〰〰〰〰〰〰〰〰〰〰〰〰</p><p><br></p><p> 彩色艺术片 交响乐《沙家浜》</p><p><br></p> <p> 序曲</p><p> 合唱:</p><p> 红旗飘军号响,</p><p> 山河震荡。</p><p> 驱日寇除汉奸,</p><p> 保国土挽危亡,</p><p> 中华儿女慷慨高歌上战场。</p><p> 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荣不抵抗,</p><p> 屈膝求降为虎作伥。</p><p> 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抗战指引方向,</p><p> 全国人民团结成铜壁铁墙,</p><p> 挥战刀举长枪,</p><p> 全民武装,</p><p> 将敌寇埋葬在大海汪洋。</p><p> 新四军英勇奋战沙家浜,</p><p> 子弟兵 众乡亲 鱼水情长,</p><p> 为祖国为人民,</p><p> 来把敌抗,钢铁汉英雄胆,</p><p> 坚贞顽强。</p><p> 求解放全靠着毛泽东思想武装。</p><p> 敢斗争敢胜利,</p><p> 紧紧握住手中枪,</p><p> 革命精神永发扬。</p> <p> 军民渔水情</p><p><br></p><p>郭建光:</p><p>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p><p>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p><p>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p><p> 画出了锦秀江南鱼米乡。</p><p>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p><p> 岂容日寇呈凶狂。</p><p> 战斗负伤离战场,</p><p> 养伤来在沙家浜。</p><p> 半月来思念战友与首长,</p><p> 也不知转移在何方。</p><p> 军民们日夜反扫荡,</p><p> 何日里奋臂挥刀斩豺狼。</p><p> 伤员们日夜盼望身健壮,</p><p> 为的是早早回前方。</p><p><br></p><p><br></p><p>沙奶奶:</p><p>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p><p> 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p><p> 乡亲们若有怠慢处,</p><p> 说出来我就去批评他! </p><p>郭建光:</p><p>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p><p> 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p><p> 七嘴八舌不停口,</p><p> 一个个伸出拇指把你夸!</p><p>合唱:</p><p>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p><p> 精心调理真不差。</p><p> 缝补浆洗不停手,</p><p> 一日三餐有鱼虾。</p><p> 同志们说,</p><p> 似这样长期来住下,</p><p> 只怕是,</p><p> 心也宽,体也胖,</p><p> 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p><p> 怎能上战场把敌杀!</p><p>郭建光:</p><p> 待等同志们伤痊愈,</p><p>沙奶奶:</p><p> 伤痊愈也不准离开我家。</p><p> 要你们一日三餐九碗饭,</p><p> 一觉睡到日西斜。</p><p> 直养得腰圆膀又扎,</p><p> 一个个象座黑铁塔,</p><p> 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p><p>合唱:</p><p> 驰骋江南把敌杀。</p><p> 消灭汉奸清匪霸, </p><p>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p><p> 等到那云开日出,</p><p> 家家都把红旗挂,</p><p>郭建光:</p><p> 再来探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p><p><br></p> <p class="ql-block"> 敌冠入侵</p><p class="ql-block"> 枪声报警芦苇荡</p><p class="ql-block"> 阿庆嫂:</p><p class="ql-block"> 刁德一,贼流氓,</p><p class="ql-block"> 毒如蛇蝎狠如狼。</p><p class="ql-block"> 安下了钩丝布下网,</p><p class="ql-block"> 只恐亲人难提防。</p><p class="ql-block"> 渔船若是一举桨,</p><p class="ql-block"> 顷刻之间要起祸殃。</p><p class="ql-block"> 乡亲们若是来抵抗,</p><p class="ql-block"> 定要流血把命伤。</p><p class="ql-block"> 恨不能生双翅飞进芦荡,</p><p class="ql-block"> 急得我浑身冒火无主张。</p><p class="ql-block"> 合唱:</p><p class="ql-block"> 团结一心不屈降,</p><p class="ql-block"> 为亲人不怕风暴雨狂,</p><p class="ql-block"> 哪怕枪口对胸膛。</p><p class="ql-block"> 阿庆嫂:</p><p class="ql-block"> 若是镇里枪声响,</p><p class="ql-block"> 枪声报警芦苇荡。</p><p class="ql-block"> 亲人们定知镇上有情况,</p><p class="ql-block"> 芦苇深处把身藏。</p><p class="ql-block"> 要沉着,莫慌张,</p><p class="ql-block"> 风声鹤唳,</p><p class="ql-block"> 引诱敌人来打枪!</p> <p> 坚持</p><p> 郭建光:</p><p> 听对岸响数枪声震芦荡,</p><p> 这几天,多情况,</p><p> 勤了望,费猜详,</p><p> 不由我心潮起落似长江。</p><p> 远望着沙家浜云遮雾障,</p><p> 湖面上怎不见帆过船航?</p><p> 为什么阿庆嫂她不来探望?</p><p> 这征候看起来大有文章。</p><p> 日、蒋、汪暗勾结早有来往,</p><p> 村镇上乡亲们要遭祸殃。</p><p> 战士们要杀敌人冒险出荡,</p><p> 你一言我一语慷慨激昂。</p><p> 这样的心情不难体谅,</p><p> 阶级仇民族恨燃烧在胸膛。</p><p> 要防止焦躁的情绪蔓延滋长,</p><p> 要鼓励战士,察全局,观敌情,</p><p> 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p><p> 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p><p> 鼓舞着我们奋战在水乡。</p><p> 要沉着冷静,坚持在芦荡,</p><p> 主动灵活,以弱胜强。</p><p> 河湖港汊好战场,</p><p> 大江南自有天然粮仓。</p><p> 漫道是密雾浓云锁芦荡,</p><p> 遮不住红太阳万丈光芒。</p><p><br></p> <p>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p><p> 郭建光:</p><p>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p><p> 合唱:</p><p>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p><p> 挺然屹立傲苍穹。</p><p>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p><p>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p><p> 烈日喷炎晒不死,</p><p>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p><p> 那青松逢灾受难,</p><p> 经磨历劫,</p><p> 伤痕累累,</p><p> 瘢迹重重。</p><p>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p><p>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p><p> 崇高品德人称颂,</p><p> 俺十八个伤病员,</p><p> 要成为十八棵青松!</p><p><br></p> <p> 授计</p><p> 阿庆嫂:</p><p> 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p><p> 不由人一阵阵坐立不安。</p><p> 亲人们粮缺药尽消息又断,</p><p> 芦荡内怎禁得浪激水淹。</p><p> 他们是革命的宝贵财产。</p><p> 十八个人和我们骨肉相连。</p><p>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p><p> 程书记临行时托咐再三。</p><p> 我岂能遇危难一筹莫展?</p><p> 辜负了党对我培育多年。</p><p> 昨夜里赵镇长与四龙去送炒面,</p><p> 为什么到如今不见回还?</p><p> 我本当去把亲人来见,</p><p> 怎奈是,难脱身,有鹰犬,</p><p> 这情况难道我束手无法办?</p><p> 要沉着,要冷静,要勇敢,</p><p> 千方百计解危难!</p><p> 毛主席!</p><p> 有您的教导,</p><p> 有群众的智慧,</p><p> 我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p><p><br></p> <p> 斥敌</p><p> 沙奶奶:</p><p>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p><p> 江南国土遭沦亡。</p><p> 尸骨成堆鲜血淌,</p><p> 满目焦土遍地火光。</p><p> 新四军共产党来把敌抗,</p><p> 历尽艰辛,东进江南,深入敌后,</p><p> 解放集镇与村庄。</p><p> 红旗举处歌声朗,</p><p> 百姓们才见天日光。</p><p> 你们号称“忠义救国军”,</p><p> 为什么见日寇不发一枪?</p><p> 我问你救的是哪一国?</p><p> 为什么不救中国助东洋?</p><p> 为什么专门袭击共产党?</p><p> 你忠在哪里?义在何方?</p><p> 你们是汉奸走狗卖国贼,</p><p> 少廉无耻,丧尽天良!</p><p> 你有理,敢当着百姓们讲,</p><p> 纵然把我千刀万剐也无妨!</p><p> 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p><p> 且看你们这些走狗汉奸好下场!</p><p><br></p> <p> 奔袭</p><p> 郭建光:</p><p> 月照征途风送爽,</p><p> 穿过了山和水、</p><p> 沉睡的村庄。</p><p> 支队撒下包围网,</p><p> 要消灭日寇、汉奸匪帮。</p><p> 组成了突击排兼程前往,</p><p> 飞兵奇袭沙家浜。</p><p> 将尖刀直插进敌人心脏,</p><p> 打他一个冷不防。</p><p> 合唱:</p><p> 飞兵奇袭沙家浜,</p><p> 将尖刀插进敌人心脏,</p><p> 打他一个冷不防。</p><p> 郭建光:</p><p> 管叫他全线溃乱迷方向,</p><p> 好一似汤浇蚁穴,</p><p> 火燎蜂房! </p><p> 合唱:</p><p> 说什么封锁线安哨布岗,</p><p> 我看他只不过纸壁蒿墙。</p><p> 眼见得沙家浜遥遥在望,</p><p> 郭建光:</p><p> 此一去捣敌巢擒贼擒王!</p><p><br></p><p> 胜 利</p><p><br></p><p> 合唱:</p><p> 看东方散乌云,</p><p> 红霞万丈。</p><p> 沙家浜得解放,</p><p> 胜利凯歌纵情高唱,</p><p> 祖国河山无限好,</p><p> 遍城乡红旗飘扬。</p><p> 新四军踏过长江千重浪,</p><p> 为人民杀敌冠洒热血呈钢。</p><p> 毛主席共产党,</p><p> 指引着胜利方向,</p><p> 干革命求解放要凭武装。</p><p> 敢斗争敢胜利紧握枪,</p><p> 缚苍龙求解放势不可阻挡,</p><p> 敢斗争敢胜利紧握枪,</p><p> 缚苍龙求解放势不可挡,</p><p> 把帝国主义反动派全埋葬。</p><p> 胜利属于革命人民,</p><p> 光荣属于英明的领袖,</p><p> 毛主席,</p><p>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p><p><br></p> <p><br></p><p> 以上图片,文字和视频均来自网络</p><p><br></p><p><br></p><p> 制作 聆听山泉</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京剧《红灯记》全剧唱段录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京剧《海港》唱段录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乱云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