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有地方能像缅甸的蒲甘那样,能够令人难以置信地360度看到全景的日出日落。尤其爬到塔上观看日出日落,是以前游览蒲甘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当太阳冉冉升起,热气球掠过塔林,漂移在蒲甘平原的上空之时,你只能感叹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人类才是最伟大的。

然而从2018年开始,当地政府已全面禁止登塔,这给观赏和拍摄蒲甘塔林的日出日落带来诸多不便,其实临行前在家做功课时,我已对此有所感觉,要想欣赏拍摄到几年前蒲甘的塔林日出美景,必是奢望。虽然我也知道缅甸观光局在娘乌镇南面不远处建了个南明瞭望塔(Bagan Nan Myint Tower),但它因地处位置距离大部分主要佛塔寺庙太远且太高,所以拍摄日出日落都不理想。



其实从因莱湖到蒲甘之前,我们还在被誉为“神明家园”的波帕山(Mt. Popa)玩了一天。按计划,我们在蒲甘实际游览拍摄了3天半,我几乎天天换地方拍摄蒲甘塔林的日出日落,当然也尽量参观了自己感兴趣的寺庙和佛塔,因为这些古老建筑虽大多残破,但它们仍在讲述着千年的历史和许多凄美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旅游,吃喝玩乐后必须有所探究,方增长知识,才回味无穷。


沙拉巴门是旧蒲甘的城门,大门两边各有一壁龛,左边供奉的是金脸女士,右边供奉着她的兄弟英俊王。传说国王对于英俊王施以火刑的关头,妹妹跳进烈火中,最后只有面庞幸存。这二位现在成为守护大门的神灵。老城也是佛教遗址主要所在地,为了保护遗址,缅甸政府将原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强迁往新城,新城在老城以南三公里处,中间夹个以生产缅甸传统手工漆器著名的明卡巴村。

新蒲甘是个以居民点和商业为主的新城。娘乌镇在地图最上面,旧蒲甘东北四公里处,是旅游集散地,有酒店也有迷你巴士站。夕阳西下,劳动了一天的村民们,骑着自行车回家。

从娘乌镇到旧蒲甘主要佛教遗址景点,有两条东西向的平行的大路(见蒲甘地图),靠外的柏油马路Anaeratha Road是大路,我们住在娘乌镇的酒店就在这条大路的顶头拐弯处,所以这几天走的最多的是这条路;里面那条是Lanmadaw 3 Road,也叫蒲甘-娘乌路,路况相对差些,但这条道可直插旧蒲甘的古城墙。两条路形成环形,总长度约20公里。


上图为蒲甘主要佛塔寺庙景点图,也是缅甸官方指定的“蒲甘考古区(Bagan Archaeological Zone)”。游览蒲甘,从我个人角度理解,应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游览、摄影和考古,抑或兼而有之,我大概就属于最后这一种。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制定游览蒲甘的计划,其中包括时间、路线和景点。




据说寺庙建成后,江喜陀国王亲自主持仪式,他骑着白马,率领僧民为寺庙开光,使之成为闻名遐迩的宗教中心。寺庙最高处的阿南达塔,高约51米,塔身层层叠叠玉米穗一般的印度式尖塔。在1990年开始贴满了金箔,并镶嵌着无数光彩夺目的珠宝,在整个蒲甘平原都可以望得见其耀眼的光芒。



阿南达寺庙建筑融合了古天竺、骠王朝、蒲甘王朝、孟族式样同时带有北印度风格而之集大成者。中央正方形广场每边53米长,寺庙底层呈十字形,四面通道的门廊为人字形;塔体有阶梯通往塔顶,但上面楼层不对外开放。寺庙内是双层回廊,并有双层窗户采光,但阳光却永射不入寺内。所以在缅甸也有人称阿南达寺为“石窟”。









上图这张片子我非常喜欢,本身下午的光影就已经非常好了,当我拍摄的一刹那,寺庙墙上的几只鸽子飞了起来,其中有一只飞鸽的身影正好留在了斑驳的红砖墙上,很巧,它正好能指引我的眼球去注意墙上残存的那些精美的图案花边。与此同时也使我想起,就在我摁下相机快门时,我耳边也响起鸽子起飞时发出的“啪啪啪”声音,这声音仿佛就是在替我鼓掌,为这座精美无比的希洛敏洛寺鼓掌。

有关这座寺庙的建设和命名,还有一连串有趣的故事:传说老国王Narapati Sithu欲立太子,想出来在他的五个儿子中间放一把伞,并宣布伞旋转后停下来落在哪个位置,就立坐在那个位置上儿子为皇太子,结果伞落在了他最小的儿子Nantaungmya 身上,老国王非常高兴,Htilominlo脱口而出,意为深受皇室和国王喜爱。


达玛扬基寺(Dhammayan Gyi Temple / Dhammayangyi Pahto)是在各处都看得到的蒲甘最大的一座寺庙,因其内部神秘的通道和充满暴戾的历史而声名狼藉。寺庙最突出的特征是它那个“佛头”,据说最初的建造规模类似阿南达寺,如今尖顶只剩一个残存的底座,绕着高高天花板的回廊走走,你只能听见黑暗中盘旋着的蝙蝠的叽喳叫声,确实有点阴森。



就在1170年,国王拿勒胡被暗杀,派人暗杀的正是国王的那位印度公主妻子的父亲Pateikkaya。这父亲想要为他无辜的女儿报仇,派了8名伪装成婆罗门的军官,就在这座未完工寺庙里刺杀了拿勒胡国王。所以拿勒胡国王实际在位仅三年。








在达玛扬基寺东面不远处,就是被誉为“皇冠上珍宝”的苏拉玛尼寺(Sulamani Temple / Sulamani Pahto)。据载当年Narapatisithu王登基时,看到一颗红宝石在洼地中闪耀,觉得这是佛的旨意,便在1181年造了寺庙。这座两层式的红砖寺庙,是蒲甘晚期建筑的代表,特点是装饰更精细繁复。


上图就是政府建造的供游客观赏蒲甘日出日落的一个人工土坡。在苏拉玛尼寺周围有好几个这样的土坡,大的土坡都要检查门票,上图这个应该是比较小的一个,不用检票,但日落时分游客也很多,因为其四周围绕着阿南达、瑞山陀、达玛扬基和苏拉玛尼等众多蒲甘最出名的寺庙,而且附近小佛塔也很多。这地方日出时,头顶会有许多热气球飞过,但要想拍到热气球和著名寺庙同框,实属不易。


在瑞山陀以北及Anaeratha Road南,有两所小庙都值得一提。上图这座寺庙原文名是Loka-hteik-pan Hpaya,建于1131年(Alaungsithu)国王统治时期,寺庙门口立有缅甸国家宗教事务和文化部考古及国家博物馆局的牌子。据说寺庙里有包括佛祖生活中八大奇迹的重要壁画,而且还有孟文和古缅文双重解释,极其珍贵。



这是另一座在瑞山陀附近的小寺庙,我到现在都没查到其名。寺庙附近有两间竹篱笆围起来的简易房,里面住着一家人,他们有这所小寺庙的开门钥匙。是他们告诉我,这座寺庙叫“密波昂达”,我完全是根据他们的读音写下来的。这座小寺庙入口朝东,外观亦非常精美,南北大墙横着开了一排大窗,窗户的星孔是圆形的,我在这座小寺庙里拍摄了一些小沙弥的环境人像片子(见下图)。

读一读缅甸历史,不难发现蒲甘的兴盛始于广建寺庙佛塔,最后衰败亦于此。11世纪阿奴律陀(1044-1077)国王接受了僧人阿罗汉带来的小乘佛教,而蒲甘美妙的千塔风景,其实却源于罪恶的救赎。阿奴律陀本名敏苏,Anawrahta 是他在1044年登基后才使用的缅化梵名。当年敏苏曾在明卡巴骑马单挑击杀了族兄须迦帝后登基称王。须迦帝是敏苏父亲混修恭骠王的养子,继位后曾强娶敏苏的母亲为妻,遂激怒敏苏而决斗。









进入“密波昂达”小寺庙是要守门人拿钥匙开门的,我并不清楚他们是否得到政府部门的经济补贴,而且像这样的问题,我也没法开口直问。出于我的职业天性,我一边拍摄小沙弥的活动情景,一边也不失时机地通过与那家的主人聊天,试图了解更多情况。由于他们家在几座大寺庙集中之地,客流量比较大,所以他们一方面接待摄影爱好者进入寺庙拍片,另一方面也在家门口出售一些当地的佛教绘画以及旅游纪念品。

在蒲甘最后一天,我曾骑着助动车,天没亮就绕蒲甘从新城到旧城再回到娘乌,转了一大圈,去到那些我想看一眼的佛塔寺庙和景点,其中就包括这座其原型可以追溯到三世纪的葫芦状骠族风格佛塔——卜帕亚寺(Bupaya Pagoda)。据记载,这座建在伊洛瓦底江畔的卜帕亚寺,其建造时间早于阿努律陀王朝之前的蒲甘所有寺庙与佛塔,只是原作毁于1975年大地震。

坐落在伊洛瓦底江畔金碧辉煌的瑞喜宫佛塔(Shwezigon Paya),是蒲甘最古老的佛塔,也是蒲甘唯一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建筑,是与仰光大金塔并列为的缅甸四大圣塔之一。这座佛塔的修建历经了两位国王时期,当时阿奴律陀国王为了弘扬小乘佛教佛法所建,但却竣工于江喜陀国王时代,被誉为是蒲甘王朝的开国之塔。瑞喜宫佛塔之建筑意义在于,此后缅甸的舍利塔,均以其为摹本建造,瑞喜宫佛塔是缅甸名副其实的“千佛万塔之祖”。


蒲甘位于曼德勒以南190公里,仰光以北690公里,伊洛瓦底江从蒲甘的北面和西面缓缓流过,是一处遍布寺庙佛塔的迷人的地方。以前对于缅甸的了解,我只知道仰光,依稀还有个奈温将军,仅此而已。如今当我游览了蒲甘,尤其在蒲甘的那些斑驳的寺庙佛塔间穿行时,我感觉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一幅幅古缅甸历史画卷,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噢,我恍然大悟,这才是我此行佛国缅甸的最大收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