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庚子年,疫魔生。疫情凶猛如虎,在郓城,就有这么一群偏向虎山行的人,他们视疫情为命令,视防控为责任。疫情伊始,他们放弃假期和休息日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在车站、在医院、在农贸市场……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一定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心装全县128万人民健康,肩挑党委、政府重托,默默奋战一线,恪尽职守。他们就是郓城疾控人,一群可爱可敬的人。</h1><p><br></p><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动出击,迎战疫魔</b></h1><p>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传出新冠肺炎疫情。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提出新冠肺炎“人传人”的判断后,1月21日上午,具有高度职业敏感和政治敏感的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养涛,紧急召集中层以上人员召开新冠肺炎应急启动会议“排兵布阵”。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疫情监测、流调、消杀、检验、宣教、后勤保障六个小组,干部职工全部编入各组工作,明确各自职责,全面开展工作;1月23日,疾控中心紧急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重点公共场所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预防性消毒指南(试行)》;1月24日,疾控中心在人员流量大的火车站设立留检站。全员取消节假日投入疫情阻击战。</p><p> 1月26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疫情防控统一部署,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实行严格的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疫情上报信息,保持全天候通讯畅通,随时迎战;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收集、报告工作,开展疫情分析研判;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沟通信息,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对从武汉等疫情重点区域返乡人员,进行健康筛查,建立档案,全面掌握密切接触人员轨迹,严格执行集中隔离要求,及时随访,确保万无一失。</p><p> 宣传全覆盖、零死角。为让更多居民了解新冠肺炎及其防控知识,疫情防控之初,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宣传页和知识手册4万多份,发放到各乡镇医院和张贴到公共场所;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电视台等多种平台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倡导“口罩文明”,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1月24日,在政府网站公布热线咨询电话,解疑答惑。据统计,截止3月3日,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微信公众号推出防疫知识和科室动态信息92期,制作疾控动态简报38期,在政府网站新冠肺炎专题栏目发布科学防控知识202篇。</p><p> 1月21日起,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县防保人员、临床人员、消杀人员、疾控应急人员进行了三次培训,共计320人次,全面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疫情处置能力。</p><p> 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应急物资储备任务。为了保障了战“疫”“武器”和“弹药”充足,疾控中心对抗疫物资派专人管理,科学调配,规范管理。据了解截止3月3日,疾控中心已为全县企事业单位提供20万幅口罩。 </p><p> 疫情面前,疾控中心部署缜密科学,反应迅速,主动应对。他们的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2月5日,县委书记刘文林看望慰问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时说,疾控中心处于疫情防控最前沿,在疫情处置、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疫情如虎,虎山勇行</b></h1><p> 疫情猛于虎,但吓不倒郓城疾控人,他们是战士、是勇士。</p><p> 检验组总是冲锋在前。接到疫情,他们迅速进入战备状态,立即穿上密不透风的连身防护服,提着沉重的采样箱赶赴事发地,争分夺秒采样、送检。他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需要现场采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鼻拭子、血液、眼膜和粪便等样本,这些肯定含有大量病毒。副组长侯黎伟说,早一分钟采集到合格样品,就能让疑似病人早一分钟接受治疗,就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扩散。明知病毒凶险也要上,这是职责,义不容辞。</p><p> 流调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所有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身处与病人接触一线,面对疫魔,他们无所畏惧,迎魔而上。那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只要接到疫情报告,他们立即奔赴现场,认真细致调查病人基本情况、临床状态、行动轨迹详细记录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认定、追踪、隔离等,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和反馈相关部门,提出防控策略。他们是奋战在一线的“追疫人”。流调组副组长闫建超说:“病魔是可怕,但是在人民生命健康、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候,我们疾控人都会奋勇前行,义无反顾。”</p><p> 消杀组有5名成员,是一支专门进行消毒的队伍,主要是针对辖区内重点公共场所、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触人员家里及其使用过的工具进行专门消杀等。他们不仅承担着不仅要深入疫区、疫点,及时准确收集各方疫情信息,为疫情防控指挥提供第一手资料,还要为县区医疗机构、各联防联控部门消杀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一旦接到指令,他们立即前往处置。副组长秦增勇说,抗击疫情期间,消杀组5名人员超负荷工作,但从没人喊苦叫累,撂挑子不干,24小时随叫随到。工作人员刘防川说,每次消杀完,卸下20公斤的喷雾器,肩膀就被勒出一道血印,汗水一浸,疼痛难忍。他说,职责所在,就要担当,只有认真做好消杀,才能为人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p><p> 疾控中心各个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责,为全县疫情防控默默奉献着。寒夜中、雨雪里他们穿行于疫情前沿,无所畏惧,尽心尽责。也许你还不了解疾控人,他们不是医者,但像医者一样疫情来临时忍别家人勇逆行,他们的付出超出你的想象。郓城疾控人无愧于全县人民健康的守门人!</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逆行坚守,令人动容</b></h1><p> 在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访,记者遇到了“三个人”。他们是“不回家的人”李养涛,“给自己过生日的人”崔太昌,“过家门而不入的人”秦增勇。</p><p> 抗击疫情的近50个日日夜夜里, 作为单位疫情防控总指挥,李养涛吃住几乎都在单位,被同事亲切称为“一个不回家的人”。他说,百姓生命健康重于泰山,疫情一天不解除,他就一天不敢离开办公室。生怕漏接一个电话,生怕漏看一个指示……李养涛说:“疫情防控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是分内之事。我们的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铸成无法挽回的失误,就会给人民健康生命带来威胁,就会辜负党委、政府所望,就会成为罪人。在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时候,吃点苦受点累算的了什么。”李养涛说,他是“不回家的人”之一,“不回家的人”还很多,<b>比如办公室主任张茂军,副主任佀传向、马永战,疫情应急科科长付红霞、副科长柯莉莉,司机周广涛、柯胜昔,消杀科刘洪、王洪刚、谭彦强</b>等等,他们付出得更多。</p><p> 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崔太昌2月12日刚刚度过58岁生日,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始终坚守岗位,奋战抗疫前沿。2月12日,崔太昌迎来第58个生日。家人提前做好饭菜等他回家,可他作为一名指挥员,哪有时间回去。中午12时48分,崔太昌自拍一张吃泡面的照片传到了单位工作群,并附一句“以苦为乐的生日,这是我的长寿面”。同事们看到后很感动,纷纷祝他生日快乐。崔太昌激动地说:“我过了一个特殊生日,有那么多同事祝福我,永生难忘。”泡面还没吃完,女儿发来视频祝他生日快乐,保重身体。他风趣地说,今天很多人陪他吃泡面,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没有鲜花,没有蛋糕,只有坚守。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生日本来应该这样过:蛋糕、鲜花、还有生日快乐歌……</p><p> 秦增勇,消杀组副组长。2月15日,他在大女儿的朋友圈发现一张带有他照片的“战疫必胜”图片,下面附有一段文字:<b>我的hero(英雄),从大年初一奔赴单位,带领同事去抗战疫情。匆匆来家,门都不进,拿些东西就从前边院里走了。</b>看到这张图片,增勇掉泪了,字里行间有埋怨但更多的是饱含女儿对父亲的爱。看到图片那天,增勇一算不知不觉已有20多天没回家了。增勇说,经常深入一线,他不敢进家门,怕给家人带来危险,如果没有疫情的话,假期中陪家人过节,会其乐融融,但是疫情来了,必须舍弃儿女情长、舍弃天伦之乐去迎战,这是作为疾控人的天职。</p><p> 在消杀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看到四个咸菜瓶和一盒泡面,记者深有感触。秦增勇说:“这是我们工作人员晚上值班时,家里人送来的。晚上饿了,我们的夜宵就是泡面、咸菜。”</p><p><b> 李养涛说,当前疫情防控虽然处于平稳期,但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疫情不解除,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心存侥幸、放松警惕,仍须再坚持,直到大获全胜,方可收兵。</b></p><p> 不经风雨不见彩虹,不经大疫不识疾控人。在疫情大考面前,郓城疾控人经得起考验,也经受住了考验,他们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和奉献。相信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抗疫合格答卷。周冬梅 王维合</p> <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