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日记(2042)

卢宗仁

<p>庚子日记(2042)</p><p>3月6日,农历二月十三,星期五,雨。</p><p><br></p><p> 昨晚梦见好多蛇,而我是蛇王,百毒不侵。又梦见喝酒,和老表们开一坛酒,准备大干一场。这还是昨天生活与思绪的延伸:惊蛰,牛鬼蛇神齐出笼;晚餐,一罐啤酒响叮当。</p><p> 窗外的雨炒豆似的,有点像自习课时,一个个同学单眼痴天,一顿开口腔乱读。</p><p> 鱼汤下面条,一个字:鲜。要不是有小刺,一碗面三两下就可下肚,最后还是一滴汤不剩。</p><p> 最近看手机少了,昨晚一个常委会党组会议的通知没看到,没回话,所以早晨秘书科的同志打来了电话。上午的会主要是学习与传达从中央到市委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向伟雄同志亲自领学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的九次讲话精神。</p><p> 有报道称,昨天孙春兰考察武汉青山区翠园社区开元公馆小区时,有居民从家里的窗户向指导组喊话:“假的假的!”“形式主义!”“全部都是假的!”指的是社区物业假壮志让志愿者送菜送肉给业主等。孙春兰发话,深入调查!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再次讲到了这个问题。</p><p> 岳阳也出现一个情况,前天汨罗屈子祠镇屈原村一个63岁的女性村民,叫许顺民,发热发烧,检查发现“呈单阳”,也就是所谓的“略阳”,其女婿1月16日至23日在湖北襄阳探亲。向主任也不点名讲到了这个事,但目前岳阳仍为“确诊为零”、“疑似为零”。也不知是基本什么判断排除其为“确诊”或“疑似”。</p><p> 网上 学习继续:从1月25日正月初一那次,到3月4日这次,40天内,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主持召开了六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火神山”“雷神山”“终南山”等恶意商标注册被驳回;美国女子精儿养护多肉两年,移植时发现是塑料;特殊“嫁衣”,援鄂队员余欢原定于3月3日结婚,为纪念这个日子,她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和未婚夫的名字……</p><p> 社区的同志敲门要求扫“岳阳政务”码,进入社区网格,将自己和家人的信息录入,每天上报体温等信息。虽然个人信息无隐私可言,但对社会管理而言,是个很准确与有效的方式与手段,这也是社会的进步。基层工作的同志很不容易,作为市民、居民,积极配合理所应当。</p><p> 平江画家向阳转发了彭季厚先生写的“吴午如传奇”美篇文,认真读了一遍。吴先生确是一个传奇人物,是从平江走出的有个性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大家,曾听步老夫妇讲过一些吴先生的故事,一直期待有机会见到吴老先生,找到他的著作来读。</p><p> 宝宝们回来了。女婿昨天回岳,今天回长。威宝晚上问我:“爷爷你小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呀?”那就有得话说啦,爷爷小时候很瘦,吃不饱,穿破衣服,十多岁才吃过桔子,第一次吃香蕉不知道怎么剥皮,热天没有电扇,冬天吃两餐……看样子要专门回忆一次。</p><p> 写一篇“我写美篇日记十万字”做成美篇,专向《天下美篇报》投稿。录于后: 我写“美篇日记”十万字</p><p><br></p><p> 卢宗仁</p><p><br></p><p>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让人始料未及,还让一些人躲闪不及。一场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面打响。我们都成为“精准施策”的一部分,宅家防护,居家隔离。几乎是一夜之间,全中国安静了,全世界都聚焦湖北聚焦武汉。</p><p> 春节,全戴上了口罩,家居,成了我们的“防空洞”。</p><p> 电视,电脑,手机,让我们每天都在一组组数字中煎熬,在一个个逆行的镜头中揪心,在英雄的故事中感奋,在同胞的罹难中悲痛。</p><p> 突发的公卫事件,突遇的人生考验,突然的节奏颠覆,起初我也慌乱,一时我也失措。但很快,我从碰撞中找到支点,在颠簸中坚定准心。我不能无动于衷,我不能被动旁观。我已觉察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鳌战,这是一次旷世无双的较量。我需要如实记录,我应该忠实追踪,我必须夯实记忆。</p><p> 原本,我坚持了三十年多年写日记,也尝到了因此带来的甜头,经历留痕,过往可溯。只要打开日记,文字都是原创,故事依然鲜活。宅家,让我完全从过节的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有充足的时间作充分的思考,有完美的方式作完整的编织。于是,我的美篇日记顺时而动,应运而生。正月初一,“新年日记”第一篇脱稿,还应“岳阳日报”编辑约稿,写了一篇“正月初一开门见喜”,录几段如下:“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牵动十四亿国人心,每天更新的疫情报告几乎让人神经转不了弯。今天初一,按惯例,是拜年的高峰,还真不知怎么应对。自从武汉'封城'后,人人多了担心,也更多了关心。互相在提醒,在警醒,一种防护的意识一种关爱的心愿迅速觉醒。'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一句句暖心的话飞入千家万户,微信朋友圈里,一个个链接传递力量与善意。是啊,有什么比人民的生命安全更重要?有什么比家的安宁国之安泰更神圣?有什么比危难时的自律与自强更宝贵?!</p><p> 吃完早餐,把大门的另一扇也打开,让家更通风,潜意识里也是给拜年的乡邻与客人留下宽敞与距离。</p><p> 空调打开了,卫生打扫了,糖果摆好了,给拜年小朋友的新票子准备好了,烟也打开了几盒,开水连烧了好几壶,老婆把茶杯都放好了茶叶与芝麻……只待客来。</p><p> 上午九点多,我站在廊檐下观望,只有一些鸟在天空成群结队,门前的大路上一直不见一个人影。十点了,还是异常的安静,感觉好像开了动员会似的。一直到十二点,就接待了两批客人,三个小客人戴了口罩,三个外地回的朋友也只是远远地拱拱手,互道保重。没有握手的拜年,心与心拥抱了。</p><p> 意想不到的一种通畅与通透,出乎意料的一种安宁与安静,让我享受了正月初一的大爱和大美。这样的统一意志与众志成城,这样的人人循规蹈矩家家自觉自律,给了我巨大的惊喜,我看到了乡邻乡友的普遍成熟与沉稳,也见证了国人同胞的整体坚强与进步。我们有过抗击非典的成功历史,我们也必将完胜新型冠状病毒。”文章一并收入当天的日记,第一篇就写了三千多字。</p><p> 此后,“战疫日记”成为一个热词,一些公开的走红网络,但我相信,还有更多的并未示人。我自己也是十分谨慎,虽然做了美篇,但暂时仍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毕竟记录匆促,终究自己认知粗浅,“不添乱”是最起码的要求。非常时期,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不能容许自己有些小的失误。</p><p> 我的日记里,既有抗疫新闻的复制,也有英雄故事的粘贴,还有身边见闻的搜集。当然,也有我的观察与思考,自我反省与审视。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见证者的所见所闻,一个经历者的所思所悟。我自知难有宏大的视野,但也有属于自己的视角。我也明白,虽然眼下看来份量不重,但积累起来,说不定也是一个难得的标本。</p><p> 写日记,难的是坚持。自加压力,是我一贯的作风。我已暗暗下定决心,把“美篇日记”写下去,让自己的日记变成“美篇”,把自己的日子串成“美的”,把自己的生活妆成“美颜”,于此,岂不美哉!</p><p> 我庆幸,四十一天,我挺过来了。四十一篇,超过了十万字。我窃喜,自己竟有先见之明,早就订购了《天下美篇报》。一报观天下,美篇每一天!</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