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回介绍一下村中的章氏宗祠,章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历史上,该祠曾有多次修建。解放前,最后一次重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此后未有大的修缮。</p><p>在民国时期,“祠堂是登源乡公所占用;解放后是归瀛洲供销社使用,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一直由瀛洲粮站使用。文革期间虽遭受破坏,但宗祠的墻体和框架保存基本完好。上世纪九十年代,粮站在别处建了新粮库,章祠成了粮站的油坊。期间,粮站有意向要卖掉祠堂。”这一举动引起了章氏族人紧张,族人章亚光先生,他拿着村长章建辉给的绩字第26022号《土地房产所有证》的复印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三条第一款:“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但对依靠上述土地收入以为维持费用的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事业,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另筹解决经费的妥善办法。”并依据高法的司法解释: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祠堂产权问题的批复》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法研字第7995号)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本年一月二十八日〔57〕法研字第1号关于处理祠堂产权的请示已收悉。我们同意你院来文所提意见,即:祠堂房产的产权不宜确定为一人所有,也不宜收归国有,而应指定适当人代管。”四处奔波,先后找了县财政局长,又致函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很懂法,也注重历史文化遗存,在章亚光先生的信上批示:“请分管副县长抓紧处理。”分管副县长罗晓锦到瀛洲乡会同分管副乡长找瀛洲粮站负责人谈话,明确要求粮站尽快将油坊搬出,祠堂归还章氏族人。在瀛洲村委会和章亚光先生努力下,在县、乡两级领导的坚决支持下,在村干部的坚持不懈催促下,2005年瀛洲粮站终于将油坊搬走了,章建辉村长也终于拿到了章氏宗祠的大门钥匙。</p><p>章氏祠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很有名,是我国著名的家训之一,作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章仔钧,世称其为太傅公,宋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追赠琅琊王。故《西关章氏族谱》称《章氏家训》为《唐太傅宋追封琅琊王章忠宪王家训》。《章氏家训》历来备受推崇,国学大师章太炎十分赞赏。 以上摘于绩溪县志章亚光文稿,章祠得予保留与章亚光先生及章建辉村长的极力保护息息相关,为瀛洲村留下了一笔物质文化遗产,章家祠堂于1999年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要感谢他们,希望瀛洲村有一个统一的古村落规划好好的开发保护,让它重放光彩!继续聊自己老宅改造了!</p> <p>改造后宅子的名都取好了!谢谢邵师傅及嫂子帮忙!</p> <p>二周一眨眼就过了,虽然邵师傅每天发几张照片给我看改造进度,但不是自己见着总梦着它,周六晚上又坐上最后一趟去绩溪的高铁住县城了!</p> <p>一大早已睡不着了,也许是激动,急着去老宅看看了!</p> <p>在6路公交站的边上吃一碗绩溪面,都已习惯了这口味!</p> <p>县城到瀛洲大桥站十几分钟车程就到村了,下车总要到登源河边上看看,在坝上走一下,呼吸一下山里的新鲜空气!</p> <p>这景美呆了!</p> <p>看完河畔美景来到老宅,就迫不急待地查看了</p> <p>阳台准备铺防腐木板,地垄已打好!</p> <p>朝后街的窗户也安装上去了,都中式的窗,宅的窗户统一这款式</p> <p>楼梯间的外窗墙师傅设计了瓦片组成的图案,真的有创意</p> <p>楼梯间外面看那瓦片组成的窗户,与建筑很搭配</p> <p>门扇基本上按我的要求改了,边上两个固定,中窗二档双开门,这样坐厅中看院子视野开阔,采光通透</p> <p>图中的师傅是贴地砖的师傅,手艺真不错,邵师傅说他杭州去做装修好多年过,一看活就是大城市干过!</p> <p>后街也看看装好窗的效果</p> <p>师傅在把放外面原用于天井的石材挪回去,恢复当年的天井</p> <p>铺这个也真不容易,先用葫芦吊起来,然后下面垫石块临时固定</p> <p>这是葫芦</p> <p>这是靠西侧改造的卫生间!考虑下面老宅两房间需求!</p> <p>青砖地面,连廊及老宅厅、房间都这款了</p> <p>因村里的自来水来自山上水库,压力不够,安装师傅帮安装了加压泵!</p> <p>厨房望走廊方向的效果</p> <p>最长的条石需这多人挪位与翻身,师傅们说重达700~800斤!</p> <p>这大长条麻石移到老宅去也不容易的事</p> <p>这小挡墙是让师傅临时改的,原来半砖120厚,现在改240厚!这样铺上石材放些盆景肯定很美!</p> <p>下午返程前邵师傅带我去县城挑了下几样建材!厨房的压模面板因临近春节,基本上来不及生产了!春节前完工的计划要落空了!</p> <p>发现这款集成吊顶配灰色的墙砖与徽建筑绝对的风格一致!</p> <p>匆匆返程,短暂一别,二周后再来看你了!期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