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和大家一样,我一直喜欢音乐,买的第一盘磁带是在高中毕业在南梁新华书店买的《外国经典音乐》,记得里面有《天鹅湖》、《少女的祈祷》等,花了我7元钱,好像还是翻录的,磁带封面是手工印刷的。家里没有录音机,妈妈在幼儿园当老师,幼儿园里有个三洋录音机,每天妈妈下班了就把录音机带回家,因为幼儿园夜里没有值班人员,为了防盗就拿回家,没事时就有了录音机听音乐。后来妈妈不在幼儿园工作了,录音机也就没有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工作了,工作是保管员,库房里有各类工具、各类材料、汽车拖拉机配件,看着《无线电》《中学科技》等杂志上的各类制作很是心动与向往,偶然看一本《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上介绍录音机机芯,内容里有录音机芯的结构图,天天研究起来,没有见过拆开的机芯,只有通过看录音机外面,根据那篇文章想象里面的结构,后来想做一个机芯玩,拿来磁带量各部位尺寸,乱画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终有一天图纸画了很多定稿了,找材料配件又是个问题,共需要找或者制作以下配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皮带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主导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主导轴轴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主导轴压带轮支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5、磁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6、调速电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7、电路板及各类零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见父亲有块3mm厚的硬塑料板,用塑料板刻皮带轮,手工裁切塑料板合适的大小,用电钻做车床,用钢锯条做车刀,做了8个大小不等的圆片,第一个主导轴是用自行车辐条做的,后面因为辐条不圆,声音有抖晃,换为2mm的钻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手工做叠片皮带轮(新图皆为现在电脑绘图)</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圆形塑料片叠加粘牢再夹在电钻上用锯条车一次,为了同轴度。轴承用的化油器配件包里的配件,就是个中空黄铜螺栓,压带轮是买的,但压带轮架没有买的,也是自己用黄铜片做的,加了手工绕的压簧。收带轮柱是用罐头铁皮做的,以巴掌大一块3mm塑料板为底板,把这些零件组装在上面,支架用了木板。</span></p><p><br></p><p><br></p> <p>叠片皮带轮</p><p><br></p><p><br></p> <p>手工磁头</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磁头也是自己制作的,用变压器的铁芯剪成3mm左右的窄片,打磨,用汽车点火线圈里的细铜丝绕100多圈。磁头线圈与铁芯组装后用腊蜡烛的蜡封了,外面用罐头铁皮做磁头壳,打磨工作面。放音质量中高音不行,做了好几个,后面好一些,后来买了个磁头,好像5元钱,单声道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放音机电机,是娄师傅的录音机电机坏了,我要了过来,修了一下,是机械调速电机,离心调速触电烧蚀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千辛万苦、爬山涉水、艰苦卓绝”的工作、手经常碰伤是正常的......</span></p> <p>放音机结构图</p><p><br></p><p><br></p> <p>放音机结构图(带磁带)</p><p><br></p><p><br></p> <p>侧视图</p><p><br></p><p><br></p> <p>放音机结构爆炸图</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电路图是自己设计的,当时由于理论水平不太够,不敢保证电路组装后就能响,但是也是根据积累知识,才设计的电路图。零件都是当时的国产元器件,是从上海的《中学科技》杂志社邮购服务部邮购的。乌鲁木齐中山路,现在汇嘉时代西侧有个电子器材商店(平房),一只3DG6记得要1.5元,工资60多,当然贵了,何况是才工作,邮购的3DG6就8分钱(可用等外品),邮局汇钱等零件到了也得近一个月时间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电路板用的1mm褐色薄胶木板,没有覆铜板,用电钻打小眼(库房有0.5mm左右的钻头)零件一个个从后面焊上,之间的连线用电线,肯定是很难看。没有屏蔽线,用库房的修车用的铜箔做的屏蔽层。</span></p> <p> 终于一天机械、电子一切配件组装完毕,把邓丽君的磁带放入这堆破烂中,忐忑不安又兴奋把电通上......电机转了、磁带转了、音量电位器旋转打开......“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依偎着小村庄”,当时的兴奋与喜悦、记得跳了好高、急忙冲出房间告诉家人,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都很高兴......这次的“高兴”我最最最.........的一次。发自内心的歇斯底里!后来也有很多的“成功”,但几乎心无波澜了。</p><p> 这个放音机因为只有收带轮,只能一个方向走带,倒带怎办?翻个身,不按压带轮磁头架(放音滑板)不就行了……</p><p> 放音时按下这个滑板,右边的自锁装置锁闭,换磁带时,手轻拨自锁杆,滑板弹开即可......</p><p> 制作好的实物,在家里(平房)放了很久,后来搬家,东西也扔了,也没有留个照片。</p><p> 制作完毕后,写了第一篇稿件,投给了当时的《现代通讯》杂志,期间每月都急切的买杂志,看看是否刊登了,几月后,退稿寄回,(梦碎了😝)编辑大概回复内容:感谢你对杂志的支持,你的稿件内容制作比较复杂,不宜本刊刊登,希望今后继续努力......。现在看来稿件太粗糙了,尤其是绘图。</p><p>起码绘图也正规一点吧。</p><p><br></p><p> 以上绘图都是现在采用计算机制作的,原稿的附图及编辑部的回复皆在数次搬家中遗失,这个手写稿,是在抗疫囻民期间收拾书房看见了,36年过去了很感慨......当时很拙啊,不过现在也一球样——更拙......</p><p> 后来为了绘图。专门买了电子绘图板。现在制作这些,淘宝上都有套件,商家准备好了一切,快递拿回来顶多是焊一下,简单多了。若论我身边朋友中我算是最早邮购的,早在初中(77年)时就通过《中学科技》杂志后的邮购消息,填写汇款单,在附言栏里写上要买的东西,后来......到了97年左右网络有了有了易趣,在易趣里就方便多了,过了很久才有了淘宝,淘宝也不是小马的发明,易趣早他多少年,不过是后浪推前浪......</p> <p>后来买了这种绘图板</p> <p>古老的绘图板</p><p><br></p><p><br></p><p><br></p> <p>结果:从来没有用这画过图,太麻烦了,错了得重来……</p> <p>100号信箱没了吧(原稿↓)</p> 正文1 正文2 正文3 正文4 正文5 正文6 <p>粗糙至极,简陋无极!现在看来只觉得很有意思,年轻啥梦都敢做,现在整夜睡不着,别说做梦了😂😝😜</p> <p>做好这个放音机,一次出去野游,库房有个电瓶(外壳裂),当时加油房的老张师傅(同学父亲)和刘师傅用沥青粘了缝隙,加电水当电源,在野外放音乐……也算是:户外装备吧✌</p> <p>后记:在2013年第6期我的《浅谈可调谐频率的J型天线》稿件终于被《现代通信》杂志社刊登啦,网上搜:浅谈可调谐频率的J型天线,看见,已被一些网站收录,包括:360doc……</p><p> 君子投稿,三十年不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