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茅箭区实验学校中学部女教师

凯特 温思莱特

<h3> 正是杏雨梨云、春意浓浓之际,本该热闹的校园却宁静孤寂,看不到操场上飘扬的国旗,感受不到老师们讲课的慷慨激昂,听不到孩子们在走廊上富有生气的喧哗。恍然,是疫情让这一切延期了。<br> 当前,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场战役中,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此时我们更应该凝心聚力,带着信念与勇气,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作为教师,疫情防控狙击战是检验我们是否做到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试金石”,做好“疫”考“检测卷”,是当下所有教师都需跨过的一道“门槛”。<br> “停课不停学”,停下的是同处一室学习的欢乐,停不下的是对梦想和未来的冲刺。在这特殊时期,茅箭区实验学校中学部教师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线上教学。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从1月底筹备开启线上办公,并成立学校新冠防控领导小组,科学部署,五育并举,分类施策,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学校和各年级反复修订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全体教师时刻待命。在茅箭区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全校各年级学生先后踏上了线上学习的道路。<br> 在抗疫之旅中,学校就有这样一些老师,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英雄本色,以“敬业、爱生、善教、慎行”的扎实教风,以“精神经百炼,锋锐坚不挫”的顽强毅力,以“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的奉献精神,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探索与尝试,加强内涵式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全体教职员工的信任和称赞。她们就是初中部的全体女教师们。<br> 初中部是一个团结奋进、勇于创新、互帮互助、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集体。老教师精耕细作、勤勤恳恳; 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干劲冲天。女教师更是占了绝大部分,她们人数众多,年龄层次跨度大,但正是这样一只红色铁娘子军,外柔内刚,团结一致,用实践一次次证明着,女人也可以顶起半边天。<br>  无论是教书三十载,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王贤平老师; 还是知性优雅,用真心、真情、真性感动每个学子的黄玉娟老师; 还是严慈相济,用睿智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胡孔燕老师; 抑或是在辛苦的团委工作事宜之外,牺牲大量休息时间陪伴学生成长的班主任王晓菲老师;或者是幽默风趣,关爱学生的“生物组顶梁柱”杜雪平老师;还是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严谨细致的姜艳老师;以及由新教师快速蜕变为成熟教师,潜力无限的屈龙群老师;更有知识渊博,温婉儒雅,深受学生欢迎喜爱的李春花老师……<br>  初中部的女教师们个个都是巾帼英雄,她们是维护学校品牌的浇铸者,是学校创建辉煌的生力军。而以下三位老师作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在“抗疫”教学中成绩斐然。</h3> <h3>  “烂然星陈,风露娟娟”——陈娟</h3> <h3>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前人的诗如此形容教师。诚然教师就是这样,其一言一行是如此重要,肩上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师就是一朵花,一朵不娇艳却有着超强磁场力的花,总是静静地奉献着自己。<br> 陈娟老师又何尝不是一朵最美的花,纵使没有绚丽多姿的外表,没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但她依旧开放着,开在最安静的地方,那样的润物细无声,时时刻刻让人感受着她的存在,影响着一波又一波的“赏花者”。<br>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七年级语文组直播教学的重任压在了她的身上。然而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白天除了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照顾年迈的老人外,她还要面对大宝作业的烦扰和小宝“凌厉的魔爪”。大宝刚上小学一年级,功课需要耐心细致的辅导,读题目、检查作业、纠正书写错误、发送朗读和背诵视频等等,小女生又是自我要求严苛,完成的不紧不慢,等作业辅导完后,已经是繁星满布、凉风徐徐了。而一岁半的小宝正是精力旺盛,活泼跳脱的年纪,她一会儿在地板上蹦跶,一会儿爬上桌子捣乱,一会儿又大声哭嚎来场“女高音秀”,一会儿又趁姐姐不注意撕毁她的作业。为了直播过程的安静,怕小宝突然“袭击”扰乱教学课堂,她经常锁紧房门,但直播中依然时不时萦绕着两个宝贝的争吵声,大宝捍卫“主权”的铿锵声,小宝大声呼喊“妈妈”的啼哭声……然而陈老师依旧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完成直播教学,等下课后再去排解“纠纷”,安慰受委屈的大宝,抱起“撅着小嘴儿”的小宝。集母亲、老师、家庭主妇为一身的心酸无奈,在她这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多少个夜晚,当女儿们进入香甜的美梦时,陈娟老师才能开始查找资料,制作课件。<br>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认为上语文课要力求让学生终身受益,因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宏大长效的系统工程,不一定能有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语文教学必须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在直播课堂中,她无时不刻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和生命健康教育,“我希望同学们能直面疫情、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学习“最美逆行者”身上展现出的无畏艰险、为国担当、甘于奉献、严于律己、高度自觉的卓越品质,勇敢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增强信心、调整心态、锻炼身体、确保健康,以刻苦努力、居家学习的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团结一心战胜疫情!”质朴亲切的话语,不仅是老师的殷殷期盼,更是中华儿女的拳拳之心。<br>  她说:“三尺讲台苦耕耘,几只粉笔乐播种”,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三点一线生活模式是机械的,但我愿意在两袖清风中用粉笔开启心灵的思索,无怨无悔地走甘于奉献之路。”她也正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h3> <h3>“节运时气舒,玉雪窍玲珑”——康运玲</h3> <h3>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康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用真性情践行“真教育”的好老师。<br> 奠基生命,浸润心田,是她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春风化雨,丰润幼苗,是她对大爱更深刻的理解。她用自我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以真诚、宽容、鼓励感化着学生。在工作中,她追求完美,恪尽职守,迎难而上。对学生虽然不乏批评之语,但“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她的高要求、严标准下,在这种张弛有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同时,她还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老师,更是一个不放弃任何学生的好老师。不管班里学生的学习好与坏,她都不会放弃,因为她相信学生。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从不放弃,私下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分析并总结,她还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她总是提醒他们不能有一点松懈,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她要让他们生根发芽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br> 当接到要进行“云教学”的任务时,康老师的心里非常忐忑,害怕自己掌握不好操作技术,影响上课效果。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她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操作技术,授课内容也是在备课组内仔细研讨、反复推敲,每次授课她都提前好几天把课备好,然后在正式上课前反复试讲,感觉不理想的地方,再及时修改。上课结束后及时总结,以便下次可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四个班的作业,她亲批亲改,在提交的作业图片上圈点勾画出学生的每一处错误,然后一一写上评语。不仅如此,在直播课堂中,她还号召同学们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做眼保健操,和家人一起遵循安全、科学、适度、多样化的原则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密切亲子关系。<br>  作为教研主任,她甘为人梯,带领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创新,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疫情教学期间,周一至周五忙着教学任务的她,周六周日也是毫不空闲,组织备课组长开会、研讨教学方案、开展青年教师歌颂春天诗朗诵活动、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等,不禁让人惊异,如此瘦小的身体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浑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然而事实却是她的身体素质很差,腰椎颈椎的疼痛常常折磨的她无法坐下,感冒咳嗽更是家常便饭,可她依旧咬紧牙关,不忧伤、不悲观、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坚持奋战在教学教研的一线。<br>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那么就要做无悔的行者,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康老师也在用事实证明着,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不管再苦再累,也要竭尽全力把课上好,矢志不渝把书教好。</h3> <h3>“桃李自春,燕燕于飞”——李燕</h3> <h3> 爱心滋润,桃李三千承雨露;书香氤氲,芝兰四季吐芬芳。倾注爱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教师们的一致追求。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拆除绝望的断墙,也能点燃希望的火把,敲响进击的鼓点。“用爱点燃希望”是李燕老师无言的承诺,为了这承诺,她日夜兼程,却无怨无悔。<br> 中学部地理老师十分稀缺,尽管课时量少,但班级众多,因此每个地理老师都横跨多个年级,“备课难、上课难、批改作业难”成了横亘在他们眼前的难题。<br> 面对突发疫情,作为备课组长的李燕老师本着潜心教研,深入浅出的原则,迅速召开集体备课,确定授课教师、圈定授课范围、细化授课内容,根据各年级地理学科特点制定不同方案。地理是个文理兼具的学科,有文科的知识点记诵,也有理科的逻辑分析,而初一的地理知识细碎庞杂,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他们大多缺乏空间概念和科学探索精神,抽象思维能力差,又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那怎样才能有效进行直播授课呢?<br> 李老师思索良久,决定通过将生动的教学素材融入教学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拓宽学习渠道、强化基础知识等方法来传达地理知识,打造更加高效有趣的地理课堂,实现知识传承与能力发展。同时她还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到走向“会学地理”。在直播教学中,她注重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情感,告诫学生“反自然规律必将遭到自然惩罚,地球的规律绝对不是人类可以轻易破坏的,地球有几十亿年的历史,而人类来到地球只有数千年,保护自然,保护地球,不如说是人类在保护自己。”用地理学科的视角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br>  尽管任务多、担子重,但是地理组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儿。李燕老师如是说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我们备课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家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气,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凝聚团队力量。我的作用不值一提,与其说是我带领地理组向前走,不如说是大家共同努力向前冲,承担初二初三教学任务的陈娜老师和唐劲华老师比我更辛苦。”谦虚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教育者不灰丧、不惧难、不邀功的至诚之心。<br>  正是因为有了点点繁星的点缀,浩瀚的夜空才有了如此的神秘和美丽;正是因为有了绵绵山峦的跌宕起伏,辽阔的原野才增添了如此的魅力和神奇;正是因为有了像李燕老师这样默默无闻而又任劳任怨的优秀教师,我们茅箭区实验学校的教育园地才显得如此瑰丽,迸发着勃勃的生机。</h3> <h3>  以“教育为本”,在“疫”考卷中检测“初心信仰”。教师的初心是什么?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持;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教诲;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博爱。战“疫”当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古之圣贤,无不为自己的信仰孜孜以求,坚守教育的初心信仰是立业之基。坚守初心,方可固守精神家园,方可克服职业倦怠,方可抵御物欲横流,方可恪尽责任之心。<br>  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时代寄予青年厚望,而身为教师的我们则需要用行动诠释责任,为培养优秀青年积蓄力量,不仅要认真做好网上授课,教育学生心怀感恩、敬畏生命、勇于担当、知行合一,还要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明辨是非。守好“责任田”,打好“防疫战”,要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br></h3>

老师

教师

学生

教学

地理

疫情

直播

授课

李燕

学习